一场由中国美术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呈现的艺术盛宴——“云涯际”,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磅礴揭幕。这不仅是艺术家管怀宾先生艺术生涯一次集中的大型呈现,更是一场穿梭于装置、影像与手稿之间,邀约观者共同步入的诗意与思辨交织的现场。逾两百件作品,将共同构筑一个名为“生长的园语”的独特场域,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联。
“云涯际”三字,本身便是一种深刻的哲学姿态。策展人林书传点明,其中的“际”并非空间的终点,而是一种存在的临界状态——是天地、虚实、可见与不可见之间那条微妙的缝隙。对管怀宾而言,“界”并非阻隔,而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思想场域,是一切对立、转换与更新的策源地。艺术于此,不再是对现实的简单摹写,而是“在‘界’上断骨而生的柔软组织”。这种对“界”的敏锐感知,首先回应了我们时代的普遍精神境况:在一个技术与人文、历史与当下、个体与社会不断碰撞、互渗甚至互啃的时代,管怀宾的作品正是在这种纷繁的界域中,执着地寻找一种自我的精神平衡。
展览中,那些如塔般耸立的结构、如陀螺般旋转的形态,不仅是视觉上的秩序构建,更是思维的视觉演绎。它们并置了秩序与反秩序,结构与解构,形成一种“左右互搏”般的思辨张力。这种张力,源于艺术家对“物”的深刻理解与尊重。管怀宾深信“物自有其灵”,物并非被动等待被塑造的材料,而是积极参与世界建构的精神媒介。这一观念,既遥接中国哲学中“万物一体”、“格物致知”的传统,也与日本“物派”艺术所强调的“物的自我显现”相呼应。
于是,在“云涯际”中,塔、圆、镜面、乌鸦、太湖石、冷兵器、水泥……这些跨越时间与文化的元素,共同构成了艺术家独特的个人“物语系统”。金属的冷峻与石头的古朴、机械的精确与自然的无序、乌鸦的神秘与塔尖的崇高被并置在一起,它们既是工业文明的残骸,也是未竟乌托邦的碎片,凝固着我们对秩序的渴望与对自身处境的废墟式反思。管怀宾的作品,因此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废墟的修辞”——他从文明的废墟中提炼出新的“物”的秩序,让这些沉默的物件言说,成为当代人精神遗迹的见证者与陈述者。这与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所言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不谋而合:物,同样是能动的“行动者”。
而在所有“界”存在的地方,管怀宾便是一位行动的“造园者”。在中国文化的深厚脉络中,“园”从来不只是物理空间,更是“心”的象征,是文人雅士精神栖居的桃源,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中间地带。管怀宾以独特的“管式造园”法,将这种古典文人美学延展至当代社会语境。他的“造园”,不再是对古典山水的复刻,而是以“物”为媒介,在美术馆的方寸之间,重构属于此时此地的精神秩序。
步入“云涯际”,在那高耸的塔与悬垂的坠件之间,在乌鸦的深邃凝视与镜面的清冷反光之中,我们被引向对自身存在的根本追问:当废墟成为我们共同的起点,当界限成为通往未知的通道,我们是否还能在这云涯之际,找到那片属于当代人的精神家园?管怀宾以其磅礴而精微的艺术实践,并未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充满诗意思辨的探寻之路。这场展览,无疑是一次穿越物质与精神、传统与当代的非凡旅程,值得每一位寻求深度精神对话的观者亲临体验。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