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女孩第一次例假最佳年龄是几岁?时间不对或影响身高,家长要了解

0
分享至

“妈,我来例假了。”
一句简单的话,可能让很多家长又惊又喜,觉得女儿终于长大了。可你知道吗?女孩第一次来例假的年龄,不只是“长大”的标志,更可能悄悄影响她的身高、发育,甚至未来的健康。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科学早有提醒:初潮时间,真有“黄金年龄”,太早太晚都不好。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吃得好不好、成绩怎么样,却忽略了身体发育的关键信号。尤其是女孩的初潮,往往被当成“正常现象”一带而过,没人深究:什么时候来最合适?来得太早或太晚,到底有没有问题?

最佳年龄:12-13岁,别小看这“一两年”

医学上普遍认为,女孩初潮的最佳年龄在12到13岁之间。这个时间点,意味着孩子的身体发育节奏正常,骨骼、激素、营养等各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太早,比如10岁前,可能是性早熟;太晚,比如15岁后还没来,就得警惕发育迟缓或潜在问题。

有个家长分享:她女儿10岁就来了初潮,当时还觉得“发育早是好事”,结果孩子身高定格在158cm,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明确说:“初潮来得太早,说明骨骼闭合提前,生长时间被压缩了。”她这才后悔——原来,“早熟”不等于“健康”,反而可能是“透支”发育。

初潮太早:身高可能“提前定格”

女孩的身高增长,主要靠青春期前的快速生长期。而初潮的到来,意味着青春期进入中后期,骨骼线开始逐渐闭合。一旦闭合,身高基本就定型了。如果10岁就来例假,可能意味着她比别人少了一两年的生长时间。

有个案例:两个女孩,同龄、同班,一个11岁来初潮,一个13岁。前者最终身高160cm,后者168cm。差距不是基因,而是发育节奏不同。那个11岁来例假的女孩,家长没在意,依旧让孩子熬夜写作业、吃零食、缺乏运动,结果错过了最后的蹿高期。

初潮太晚:别以为“晚长”就一定行

也有家长觉得:“我家闺女14岁了还没来,没事,晚长,以后会猛蹿。”话不能说得太满。15岁还没来初潮,医学上称为“原发性闭经”,必须就医排查。可能是激素问题、卵巢发育异常,甚至是染色体疾病。

有个女孩16岁还没来例假,家长一直以为是“体质问题”,结果去医院一查,发现卵巢功能早衰,激素水平异常,医生说:“再晚来两年,可能影响生育。”家长当场傻眼——原来,“晚来”不等于“晚长”,可能是“出问题”了。

影响初潮时间的,不只是基因

很多人以为,初潮时间全看遗传。父母早,孩子就早;父母晚,孩子就晚。可现实是,后天因素影响越来越大

1.营养过剩:天天喝奶茶、吃炸鸡、零食不断,孩子体重超标,容易诱发性早熟。有个8岁女孩,体重90斤,10岁就来例假,医生直言:“这不是发育好,是营养失衡。”

2.肥胖问题:脂肪细胞会分泌雌激素,肥胖女孩更容易早熟。一个11岁女孩,BMI超标,10岁半来初潮,家长还觉得“孩子胖点可爱”,结果身高停滞。

3.心理压力:长期焦虑、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也可能打乱内分泌,导致初潮提前或推迟。

4.环境激素:塑料制品、劣质化妆品、某些速成食品中含有的环境激素,可能干扰孩子内分泌系统。

家长该做什么?别等“出事”才后悔

1.关注孩子的体重和饮食:别让孩子“胖着长大”,控制高糖、高油、高激素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粗粮、优质蛋白。

2.记录生长曲线:定期量身高、体重,画出生长曲线图。如果发现孩子突然猛长,或体重飙升,要警惕性早熟。

3.观察身体变化:乳房发育、阴毛出现、身高增速加快,这些是初潮前的信号。一般初潮在乳房发育后2-3年到来。

4.及时就医:10岁前来例假,或15岁后还没来,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别拖!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个人的两点看法:

第一,初潮不是“小事”,而是孩子发育的“晴雨表”。它不只是生理现象,更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家长不能只关心“来了没”,而要关心“为什么来”“来得对不对”。孩子的身高、健康、未来,可能就藏在这一次例假的时间点里。

第二,别把“发育”交给“自然”,家长得“主动干预”。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长大自然会好”,可现实是,现代环境、饮食、压力,早已打乱了自然节奏。你不去管,问题就会找上门。真正的爱,不是等孩子出问题才着急,而是在她还没察觉时,你就已经做好准备。

女孩的第一次例假,不是终点,而是成长路上的重要节点。来得恰到好处,是福气;来得不对,可能影响一生。作为家长,别只忙着庆祝“长大”,更要读懂背后的健康密码。

你不在意的“小细节”,可能是孩子未来的大问题。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超级合金,能够承受核聚变产生的类似太阳的高温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超级合金,能够承受核聚变产生的类似太阳的高温

Thurman在昆明
2025-11-14 00:33:52
体坛:刘若钒曾想回成都却被徐正源拒绝,后获里卡多、穆斯卡特赏识

体坛:刘若钒曾想回成都却被徐正源拒绝,后获里卡多、穆斯卡特赏识

懂球帝
2025-11-12 10:26:08
人均600万到欠400亿,毁掉“天下第一村”的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

人均600万到欠400亿,毁掉“天下第一村”的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

一家说
2025-05-23 15:05:58
小孩试戴金镯子10秒被要求赔偿1000元,中国黄金回应 

小孩试戴金镯子10秒被要求赔偿1000元,中国黄金回应 

界面新闻
2025-11-13 15:50:20
不装了?面对解放军武力夺台,郑丽文语出惊人,喊出“武力保台”

不装了?面对解放军武力夺台,郑丽文语出惊人,喊出“武力保台”

赵钇是个热血青年
2025-11-05 17:29:23
没时间了,中国友国倒戈,联手美断中方后路,外交部反手打出王炸

没时间了,中国友国倒戈,联手美断中方后路,外交部反手打出王炸

沧海旅行家
2025-11-13 19:23:18
终于确定了!全红婵发文回应以后是否跳水,“野心”远不止于此

终于确定了!全红婵发文回应以后是否跳水,“野心”远不止于此

李橑在北漂
2025-11-12 15:08:39
被戴8次绿帽子,3次捉奸在床,这就是我们“玉女”守卫的爱情?

被戴8次绿帽子,3次捉奸在床,这就是我们“玉女”守卫的爱情?

游者走天下
2025-11-05 11:28:09
湖南一女护士与4名男牌友打麻将,深夜,丈夫接她回家,经过一座桥时,女子突然跳桥溺亡

湖南一女护士与4名男牌友打麻将,深夜,丈夫接她回家,经过一座桥时,女子突然跳桥溺亡

上海约饭局
2025-11-07 10:18:45
政军商三吃!缅北魏家犯罪细节曝光,令人发指!

政军商三吃!缅北魏家犯罪细节曝光,令人发指!

港港地
2025-11-13 23:28:40
招远南乡有块地里竟然“长出”一大片甘蔗!足足2亩,还够甜了...

招远南乡有块地里竟然“长出”一大片甘蔗!足足2亩,还够甜了...

我爱大招远
2025-11-13 22:13:02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阿器谈史
2025-11-12 17:24:46
保姆在我家干了12年,临走给了她18万,儿子:爸快看抽屉里的东西

保姆在我家干了12年,临走给了她18万,儿子:爸快看抽屉里的东西

黄家湖的忧伤
2025-11-13 16:52:33
立冬后,多吃这“挖痰” 菜,一润肺、二健脾、三助眠,别不懂吃

立冬后,多吃这“挖痰” 菜,一润肺、二健脾、三助眠,别不懂吃

秀厨娘
2025-11-13 16:38:39
女乒东京奥运会的竞争阵容到了2025年还能够延续竞争格局

女乒东京奥运会的竞争阵容到了2025年还能够延续竞争格局

治愈系的它
2025-11-14 00:33:29
赵少康竟然与民众党黄国昌会面沟通蓝白合作,准备边缘化郑丽文?

赵少康竟然与民众党黄国昌会面沟通蓝白合作,准备边缘化郑丽文?

总在茶余后
2025-11-14 00:14:06
柬埔寨很安全!像陈志这样的企业家,他们对国人掏心掏肺诚意十足

柬埔寨很安全!像陈志这样的企业家,他们对国人掏心掏肺诚意十足

刚哥说法365
2025-11-13 22:50:12
杨幂身材引热议:一个“大”字为何引爆全网?

杨幂身材引热议:一个“大”字为何引爆全网?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0-22 00:15:43
通用汽车要求供应商排除中国零部件,最后期限2027年

通用汽车要求供应商排除中国零部件,最后期限2027年

芯智讯
2025-11-13 11:15:49
中国再次刷新记录!北京四环一夜翻新,6小时铺设8000吨沥青

中国再次刷新记录!北京四环一夜翻新,6小时铺设8000吨沥青

北纬的咖啡豆
2025-11-13 21:23:44
2025-11-14 04:12:49
洪生鹏
洪生鹏
专注青少年厌学/休学问题。以专业共情陪伴成长,助力青少年突破困境,重拾学习动力,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1181文章数 18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一个家庭最伤害孩子的不是穷,而是家庭内耗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月产能突破百万片,中芯国际Q3净利增43.1%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本地
房产
数码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打压式的教育究竟有多窒息?爸妈的理解,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房产要闻

8200元/㎡!海口宝龙城,彻底杀疯了!

数码要闻

英特尔 XeSS SDK 升级至 2.1.1 版本,Meteor Lake 也能用帧生成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