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四川官微】
联合国糖尿病日
2025年11月14日
是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 糖尿病与幸福感”。
主食控制始终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话题。
在糖尿病日来临之际,
让我们一起学习科学吃主食,既吃饱又稳糖~
这些主食控制误区
你中招了吗?
![]()
误区1
吃主食易升糖,干脆不吃
不少糖友将主食视为 “升糖元凶”,为控糖直接戒掉主食,这种做法实则暗藏风险。
![]()
![]()
✅ 真相:人体正常生理活动需要充足的能量为保障,其中主食是最经济最绿色的能量来源,若身体缺乏主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迫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可能引发 “饥饿性酮症”;饥饿状态下还易出现低血糖,继而诱发反跳性高血糖,导致血糖剧烈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值得警惕的是,戒主食者往往会增加肉类、脂肪摄入,增加肝肾负担,造成总热量超标。
误区2
粗粮能控糖,多多益善
✅ 真相: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但绝非越多越好。首先,粗粮与细粮热量相近,过量食用同样导致总热量超标,影响血糖控制;其次,过量膳食纤维会加重肠胃负担,尤其对消化功能弱的人群,易引发反胃、腹胀、腹泻等不适。即使是粗粮,若加工烹饪方式不当,盲目过量摄入,也会快速升高血糖,如将粗粮磨粉、打成糊会破坏其物理结构,加速淀粉消化吸收,升糖指数(GI)反而显著升高,与精米白面无异。粗粮占主食的1/3以上即可发挥控糖作用。
![]()
误区3
白米稀饭升糖快,不能吃
✅真相: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稀饭,但需避开 “升糖陷阱”—— 大米煮得越烂,淀粉越易糊化,消化吸收更快,会导致餐后血糖飙升,核心在科学吃法。
控制总量是关键,每次生米用量不超过20~30(约小半碗),避免血糖负荷超标。
烹饪时少加水、缩短煮制时间,不煮 “烂粥”,可加入 1/3 以上燕麦、糙米等粗粮,膳食纤维能延缓淀粉吸收。
搭配足量高蛋白食物(鸡蛋、瘦肉、豆腐)和绿叶蔬菜,避免高盐小菜;
![]()
进食顺序先吃菜和蛋白,最后吃稀饭,进一步平稳血糖。
建议吃后 2 小时监测血糖,根据自身反应调整食用频率和量。
误区4
是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就能吃
很多糖友看到 “无糖饼干”“无蔗糖燕麦”“无糖杂粮糕” 就放心大胆吃,觉得 “不含糖就不会升糖”。但这是典型误区 —— 无糖食品≠无碳水,更≠不升糖。
![]()
✅真相:这类食品虽未添加蔗糖、葡萄糖,却多以精制淀粉、麦芽糊精、玉米糖浆等为主要原料,实际仍属于主食,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低。更关键的是,为保证口感,其加工往往更精细,GI值可能超过70(高GI食物),升糖速度不亚于白馒头。研究证实,低GI食物才是控糖关键,而无糖食品未必是低GI。糖友食用前需看 GI值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计入每日主食总量,避免因 “无糖” 标签过量摄入,导致血糖波动。
误区5
为减少血糖波动,
固定每天主食种类
糖尿病患者以为 “固定主食种类” 就能稳定血糖,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一直吃固定少数几种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
![]()
✅真相:建议交替食用燕麦、糙米、藜麦等粗粮,搭配精米白面。并定期监测餐后血糖,以确保血糖稳定和营养均衡。
科学吃主食的 5 个核心原则
1.主食必须吃,定量是关键
理想的主食结构应是粗细搭配,推荐粗粮与细粮比例为1:1或1:2。煮饭时可加入1/3的燕麦、糙米或杂豆,吃面时选择荞麦面、全麦面,这样既能利用膳食纤维延缓胃排空,又不会过度刺激肠胃。需注意避免将粗粮过度加工,完整颗粒形态更利于控糖。
![]()
2. 粗细搭配,比例要合理
GI 值是主食选择的核心指标:
低 GI 主食(≤55)如燕麦、藜麦、鹰嘴豆等,适合作为日常主食;
![]()
中 GI 主食(55-70)如糙米饭、玉米,需控制分量;
![]()
对于高 GI 主食(>70)如白馒头、糯米饭,应搭配食用蔬菜和蛋白质以延缓升糖。
![]()
相同重量下,“干硬” 主食比 “稀软” 主食升糖更平缓。例如,干米饭 GI 值约73,而大米粥 GI 值可达90以上;整颗燕麦粒GI值55,打成糊后升至70。因此应优先选择干饭、全麦馒头等,避免粥、烂面条、米糊等。
3.认准低 GI 主食,优选完整谷物
主食提供的能量应占每日总能量的45%-60%,这是维持代谢正常的基础。糖友每日主食摄入量不得低于150克(生重),普通成人推荐 200-300克(生重)。具体可按活动量细分:休息状态 200-250克,轻体力劳动 250-300克,中等体力劳动300-350克,重体力劳动400克以上。即使采用低碳水饮食模式,也需保证最低限的碳水化合物供给,避免代谢紊乱。
4.调整进餐顺序,先菜后饭稳血糖
改变进餐顺序可使餐后血糖降低 15%-20%。
![]()
推荐流程为:先吃绿叶蔬菜(占餐盘1/2),再吃蛋白质食物(鱼、肉、蛋、豆制品,占1/4),最后吃主食(占1/4)。这种方式能通过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延缓主食消化吸收,避免血糖骤升。
5.警惕隐形主食,吃了要减主食
土豆、山药、芋头、南瓜等淀粉类蔬菜均属于 “隐形主食”,每吃100克这类食物,需相应减少25克米饭馒头的摄入量。例如,吃了一块150克的蒸红薯,正餐主食就应从100 克减至60克左右。此外,莲子、薏米、栗子等种子类食物淀粉含量高,也需计入主食总量,避免碳水化合物超标。

主食不是糖尿病的 “敌人”,而是身体必需的能量来源,关键在于 “会吃” 而非 “不吃”。避开 “戒主食、纯粗粮、喝稀粥” 的误区,遵循 “定量、粗细搭配、低 GI、先菜后饭” 的原则,就能既吃饱吃好,又平稳血糖。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主食的具体方案需个体化调整。建议结合血糖监测结果,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食谱,定期评估调整,让主食真正成为控糖的 “帮手” 而非 “阻碍”。
撰稿: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硕士研究生 马璟茹
审核: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 临床营养科 三级专家 刘忠华
编辑:李婷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