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56岁的李阿姨和邻居陈大妈沿着小区花园漫步。她们聊起最近社区医院就诊人数猛增的话题,原来,不少女性朋友被检查出了宫颈癌或癌前病变。
李阿姨一边听着,一边默默担忧:“我平时感觉挺健康,怎么忽然宫颈癌就找上门了?”医生在门诊也常见类似的疑问:“医生啊,我真的没什么不舒服,怎么就有问题?”事实上,宫颈癌并非遥不可及。
![]()
很多人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往往已到晚期,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更令人警觉的是,宫颈癌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且早期发现者多与定期筛查密切相关。
既然如此,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守护自身健康,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是单纯靠日常洗护产品吗,还是真的有科学之道?
在很多人印象里,宫颈癌仿佛与自己无关。但事实远比想象的残酷。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超过10万,死亡人数超过4万人,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表明,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最主要病因,90%以上的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遗憾的是,大多数感染者无任何症状,只有依靠早期筛查才能发现异常。
临床上,不仅未做过宫颈癌筛查的女性风险增加,而且早婚早育、多性伴、吸烟、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概率。
![]()
比如一项北京协和医院研究显示,吸烟女性罹患宫颈癌风险提升了2.1倍。而很多社区患者在就医时,往往对这些风险一无所知或抱有侥幸心理。“我还年轻,不会得癌症吧?”这种想法很危险。
专家表示,经常忽视妇科检查和盲目追求清洁(比如频繁灌洗阴道),反而可能打破自身微生态平衡,适得其反。
“不是越干净越好,科学呵护才关键。”正如医生所说,真正有效的防癌管理,应做到“该查查、该防防”,科学预防、不过度恐慌。
面对发病率不断攀升的现实,究竟哪些行为能有效降低宫颈癌风险?权威妇科专家反复强调:宫颈健康,必须牢记“2要2不要”!
要定期筛查。国家妇幼健康研究推荐:21岁及以上女性或性生活后有3年以上者,建议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TCT+HPV联合检测)。
早筛查、早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2%以上。有研究表明,未接受定期检查的女性患晚期宫颈癌风险高出5倍!请不要嫌麻烦,更不要拖延,筛查救命。
要科学接种HPV疫苗。HPV疫苗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宫颈癌一线预防手段,对于9-45岁女性均可接种,有效降低90%以上相关癌变风险。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报告指出,完成全程接种后,宫颈癌发病风险下降89.6%。即便已成年,也请优先安排接种。
![]()
不要盲目追求阴道清洁。频繁使用清洗液、灌洗很容易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反而提升病毒感染机会。中华医学会妇科分会提醒:阴道自洁能力强,日常温水清洗外阴即可,切勿过度卫生操作。
不要忽视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过度劳累等,都会减弱免疫系统,对宫颈健康造成危害。有数据显示,长期吸烟女性患宫颈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2倍以上。改善作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是基础中的基础。
![]()
如果做好了这些,未来健康风险甚至能下降70%以上,远高于单一治疗靠药物带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千万别抱侥幸心理,疾病最怕“拖”。
说了这么多,具备健康意识后,应该怎么落地实践?以下的具体方案值得收藏,每一步都源自权威推荐,有效且易执行。
定期体检,一年一次不能省。无论是否有症状,宫颈TCT+HPV检测都要按时做。发现异常立即就医,及时处置。
![]()
HPV疫苗优先安排,全程接种无需犹豫。合适年龄段、既往未感染者优先。如已过45岁,也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咨询医生,看是否适合接种。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充足睡眠、规律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就是最好的防护盾。
正确私密护理,拒绝过度清洁。日常用温水清洗外阴,穿宽松透气衣物。切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洗液。
高度警惕异常信号。如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分泌物颜色和气味改变、性生活后出血等,务必尽早求医。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细微异常也不可掉以轻心。
知情告知、健康共防。给家人科普、姐妹互相提醒,形成群防共识,让宫颈健康关口前移,让危险远离身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