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新天地即将变身一处没有围墙的艺术现场。11月底,2025年“燃冉”青年艺术家孵化计划将在新天地东台里启动,在这片开放社区的街巷与空间里,展览、演讲和剧场都会打破形式壁垒,共同组成一个多维且流动的文化展示平台。
9月29日,作为上海新天地扩容升级的核心板块,新天地东台里正式开业。几乎在同一时期,瑞安房地产宣布将“新天地XINTIANDI”从商业项目品牌战略升维为社区品牌。
从商业空间拓展到艺术现场,从商业品牌升级为社区品牌,新天地的变化一脉相承,更是在回应超大型城市发展进程中浮现的新命题:当上海全面进入存量更新阶段,作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应当如何破解城市更新的痛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破题“好看不中用”
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首次强调“城市更新”。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项目在落地时难逃困境,或是更新后活力衰减,或是好看不中用。2019年上海启动新一轮旧改,成片石库门集体焕新,不少开发商借机仿效,落地之后出现明显分化:有的项目人气很旺,有的却显冷清。
随着城市更新在全国各地加速推进,破解其可持续性难题已成为当下的关键命题。
人们喜欢的空间,本质上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意味着,开发者需从单纯聚焦物理空间改造,转向以人的真实需求为核心。
人与人的需求本就千差万别,还会跟着时间不断变化,怎么才能打造出让人始终喜爱的空间?
答案是用“园丁式”长期运营思维替代短期改造逻辑。“新天地”品牌定位的战略调整,正是基于对一系列城市与行业趋势发展的洞察。
“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应由充满生命力的社区共同构筑,而非孤立的单体建筑。在城市价值重构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空间调整,而是对生活多元可能性的重新定义。”瑞安房地产副主席罗宝瑜表示。
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大规模开发之路已无法走通,逐步转向精耕细作和存量资产的提质增效。大家对“好房子、好社区”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带动了行业方向的转变。与此同时,社会与人口结构正发生重大变革,家庭形态多元化,老龄化趋势显现。气候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持续加深,技术变革更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面对这些变化,单一功能的物理空间很难满足,需要依托一套完整系统的城市解决方案予以回应。
过去20多年里,瑞安先后在上海、武汉、佛山、重庆、南京等地打造并持续运营新天地系列项目,将其打造成复合功能社区。这套解决方案已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各地新天地项目均保持旺盛人气与活力。
![]()
岭南新天地。
蟠龙新天地人气高涨,核心原因在于规划之初就深入分析人的需求,挖掘在地文化底蕴。经过多年精耕,蟠龙新天地从一处破败的远郊城中村,转型为集商业创新、文化体验、品质居住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高品质社区,精准契合现代人对理想都市生活的向往。
现在回过头来,它们正是当年未来城市社区的雏形。而在当下再谈未来城市社区的打造,底层逻辑不变,形态更具时代特征。
罗宝瑜在新天地品牌发布会上表示,当下要打造的是以人的体验为中心、以韧性为基底、以技术为支撑、向未来开放的社区新范式。它不再是房地产的副产品,而是一种更高品质、更具归属感、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跳出“标准化复制”
此次品牌焕新后,原以“天地”命名的六大项目统一更名为“新天地”,包括武汉新天地、重庆新天地、岭南新天地、瑞虹新天地、虹桥新天地、蟠龙新天地。上海创智天地、武汉创新天地则将作为知识创新社区独立产品线保持原有命名。
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市商圈能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支持重点商圈打造成面向全球的一流商圈。国际商圈自然要吸引全球消费者。
但国内商业招商模式大体类似,大多数商圈千篇一律,缺乏“人无我有”的特质,难以长久吸引人气。当人们失去了新鲜感,很容易被新的项目所替代,也浪费了大手笔投入的存量资产。
罗宝瑜常常提醒团队,不要急于用标准化的模型去覆盖一切,每一个社区都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强调回到在地的价值。“你要先找到自己在地文化的根,再去和世界对话”。
相比其他企业,瑞安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在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蟠龙新天地依托江南古镇文化底蕴,引入了大量公共场景——湖畔公园、复古的宋明街区、廊桥飞渡,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空间,使得它逐渐成为不失传统文化神韵,却极具现代潮流的生活中心。
![]()
蟠龙新天地。
在地文化的差异,让这些社区有保留了各自的特质。从上海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到武汉天地的汉派风情,再到岭南新天地广府文化,瑞安在不同城市都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
但新天地系列不只是和传统文化融合。例如创智天地紧邻大学校区,是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融合产物。瑞虹新天地连通外滩、陆家嘴与北外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BD,而是通过复合功能的叠加,把居住、商业、文化、公共空间融合在一起。
“社区营造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它可以是城市微度假社区、历史文化社区、区域中心社区,或者知识创新社区……你要去理解这一片土地需要什么,根据它本身具备的特质来创作。”瑞安房地产行政总裁王颖说。
借此次品牌焕新契机,新天地将进一步强化综合社区角色,全面提升统一性与生态协同力。此次发布的核心主张——“生活总有新天地”,也意味着所有新天地社区都将通过空间、内容、服务层面的有机更新,开启社区生活的更多可能。
此次新天地品牌升级之后,瑞安将重点聚焦四个核心方面。一是打造多元复合场景,深度融合住宅、办公、商业、文化等功能,实现步行范围内的全需求覆盖。二是深耕在地文化根基,挖掘本土底蕴的同时,创新构建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叙事。三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增强社区韧性和长期活力。四是发力文化创意领域,用创意来赋能场景升级。
与“燃冉计划”一脉相承,新天地持续探索内容创新对商业场景的赋能。通过“新焺游园 Heritage NOW Festival”“蔚冉生长花鸟市”“Art To Gather 新天地艺游季”等原创项目,构建了独特的内容矩阵。它们不是简单的商业促销,而是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
![]()
上海新天地艺游季活动。
作为新品牌理念的落地实践,上海新天地东区的新天地东台里项目已经9月底营业。这不是传统商业项目,而是多元共生的城市综合体地标,依托8.8万平方米开放式商业空间和6500平方米全景天幕,打造多维场景。
其核心特色在于在地文化的深度激活。以百年东台路为主轴,串联文化艺术中心、章太炎故居、喇格纳小学等十余处开放文化场景,通过“东台”系列活动唤醒城市文化共鸣。同时匹配新一代消费趋势,引入多国菜系、特色露台餐饮、延时微醺菜单、“东台食集”等丰富美食体验,布局潮流运动、高端时尚、沉浸式娱乐等复合业态。
![]()
新天地东台里。
未来,瑞安将进一步深化多元社区发展方案,比如升级召楼新天地作为城市微度假目的地,以奉贤“南桥天地”(贝港城中村)项目打造区域社区新标杆。积极和本土优质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未来社区建设的创新路径。
打破收支平衡困境
城市更新项目普遍投入大、周期长,若搭配商业运营和社区配套等业态,后期收益又容易受市场环境、消费趋势波动影响,盈利预期模糊。
一种观点认为,城市更新“高成本、低回报、长周期”的特性,和企业追求“稳盈利、快回款”的核心诉求存在天然矛盾。但瑞安正打破这一固有认知。
其“长期运营+创新”的“园丁”逻辑,或许在短期内难以取悦投资者或资本市场,但从长期来看,虽然扩张速度平缓,却能维持稳健经营。通过社区运营不断积累品牌与价值,塑造社区活力和韧性。这种韧性未必立刻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却足以支撑企业穿越地产行业的调整周期,构建自我造血的良性机制。
从长远视角来看,这种“耐心资本”也为企业、社区和城市培育了新的增长动能。
20多年前,当多数开发商争夺郊区土地、加速商品房开发时,瑞安却选择在城市中心城区做了一次“修旧如旧”的探索。他们保留了石库门街区立面,修复街区肌理,同时注入国际化商业与文化元素。这一选择在当时曾遭质疑,流程复杂,耗时久,短期收益有限。但最终的结果证明这种看似“缓慢”的逻辑,反而打造了上海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社区。
如今,很多外资机构、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时,都会优先选择新天地作为合作或落地的起点。这不仅是因为新天地的区位优势,更在于它构建了一种国际化包容但又不失在地社区氛围的生活环境。城市更新与经济价值,本可共生共荣。
原标题:《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新天地变身社区品牌,打造可持续更新样本》
栏目主编:崔家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戚颖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