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底临近,气温走低,自驾出行增多,酒驾醉驾肇事风险也随之攀升。近日,本市公安交管部门依托“平安行动”,持续开展夜间酒驾整治,在现场,记者发现与以往夜查酒驾主要针对机动车驾驶员不同,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骑行人也纳入了酒驾筛查范围。
![]()
在东坝乡驹子房路夜查点,一名男子骑着电动自行车经过,被交警拦下测酒时,酒精初筛仪突然亮起。随后,民警将男子引导到路边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
“就在附近,也没喝多,就骑电动车回家了。”骑车人解释说,他与同事聚餐喝了一瓶啤酒,“要是开车的话,我肯定就不开了。”经检测,他体内的酒精含量为55mg/100ml,属饮酒后驾驶非机动车。
朝阳交通支队机场大队副大队长高浩轩介绍,非机动车驾驶人酒精含量≥80mg/100ml即构成醉酒驾驶,将面临50元罚款;未达该数值的,予以警告处罚。
![]()
当晚,朝阳交警在该夜查点位共查获三名酒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并对他们逐一进行了口头警告与安全教育。
“电动自行车也要测酒?”
饮酒后平衡能力下降
骑车人更容易失控摔倒
“电动自行车也要测酒?”测酒过程中,不少骑车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但仍停下车,配合交警进行吹气检测。
民警指出,“酒精会严重麻痹人的中枢神经,导致视力模糊、判断迟钝、动作失调,车辆操控能力大幅下降。”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驾驶人往往无法及时做出正确反应。更危险的是,酒精还会让人变得盲目自信,超速、闯红灯、逆行、乱变道等行为频发,极易引发事故。
“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需要平衡感来操控,车辆本身又几乎没有保护装置。”朝阳交通支队安监中队中队长王泽地进一步解释,“饮酒后平衡能力下降,骑车人更容易失控摔倒或撞上固定物,风险不容小觑。”
尽管宣传与整治不断,涉酒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11月11日刚过午夜,北五环外环辅路上清桥东侧就发生一起悲剧:冯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撞上路缘石,倒地受伤,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事后血检显示,其血液酒精含量高达269mg/100ml,属醉酒驾驶。
据了解,为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提升城市文明交通形象,本市交管部门自今年7月起已启动非机动车十类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在持续查处逆行、闯灯等违法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骑车拍照、多人并排骑行、追逐竞驶、人行道骑行、酒后骑行等纳入严管范围。夜查机动车酒驾时,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也同步被纳入筛查视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交管部门表示,为保障市民夜间出行安全,将持续采取“不定时、不定点”夜查模式,在持续高压打击酒驾醉驾、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的同时,结合冬季交通特点,重点整治面包车超员、摩托车“炸街”、货车涉牌违法以及非机动车闯灯逆行等易肇事违法,全力化解风险、压降事故,守护冬季道路安全。
交警提醒广大市民:酒驾醉驾是严重交通违法,“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里的“车”不仅指机动车,也包括非机动车。请务必严守交规,自觉抵制酒驾,聚餐时不劝驾驶人饮酒,酒后不碰任何车辆。让我们携手共筑交通安全防线,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平安团圆。
来源:BRTV新闻(记者:赵昊 吴重柳)
编辑:吴文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