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11月12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舟山举行。现场,省商务厅、省金融办、浙江海事局、舟山片区和宁波片区就一年来各自工作和改革成效答记者问。
去年1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分五年实施、打造“三基地两中心”的重大使命。
一年来,我省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全产业链加速提能升级;打造了一批开放平台,对标国际能力持续增强;实施了一批惠企政策,全产业链生态不断优化。并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贡献了“浙江经验”,一年来,全省累计形成了具有标识度的大宗商品领域制度创新案例59项,全国首单首项33个、全省首单首项26个,首创性、集成式特点进一步显现。
作为枢纽建设“主战场”的舟山,一年来,聚焦大宗商品领域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推动落地一大批重大项目和首创性改革,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开放发展之路。聚力攻坚199项年度重点指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一年来舟山新形成20多项改革成果,将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蓝图绘成实景。
大宗商品储运能力全国领先。今年以来,黄泽山油储基地、新奥LNG、中央储备粮舟山直属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金塘464万方油储、中石化700万吨LNG接收站、浙能600万吨LNG接收站、铁矿石储运基地等总投资超1594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在加速建设。舟山还探索推进地下空间设权、“三仓”便利化调整等关键改革。目前,全市已形成油储能力3817万立方米,LNG年接收能力1150万吨,铁矿石堆存能力约4000万吨,粮食储存能力170万吨。
形成辐射长江经济带的集疏运网络。舟山全力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甬舟铁路、舟山-宁波石化基地互联互通管道等一批重大集疏运基础设施项目,港口中转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舟山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3874万吨,同比增长2.8%。
大宗商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一年来,舟山全面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延伸发展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中下游产业,全市完成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等7个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金塘新材料项目等7个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10亿元以上重点在建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72.8%。
贸易交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舟山率先开展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试点、油气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改革等,累计集聚民营、外资、国有等各类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超10000家,油气年贸易额近万亿元。
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今年6月,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式揭牌,实现了全省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资源的大整合,交易品类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油气,拓展到了铁矿石、电解铜、动力煤等44个品类,新引进100余家会员企业,累计达3700家,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截至10月,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线上交易额达1450亿元,已成功跻身国内头部现货交易平台。
围绕指数体系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舟山价格”。在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卖方报价和买方报价等指数基础上,新发布全国首个高硫燃料油保税船供买方报价和全省首个液化天然气槽车运费指数、绿色电力证书卖方报价等重要指数,丰富了“舟山价格”体系。
国际海事服务能力位居全球前列。围绕服务每年约13万艘次途径舟山的国际航行船舶和沿海沿江船舶,以保税燃料油为突破口,持续优化海事服务。今年以来,聚焦船加油、大宗散货进出港服务,开展了“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专项提升行动。率先承接保税燃料油加注资质审批权限下放,开展跨港供油、不同税号油品混兑、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等多项集成性改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