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任,咱们真得走到这一步吗?”1944年腊月的寒夜里,河北丰润县日军监狱中,李永攥着麻绳的手不住颤抖。任远仰起脖颈,伤口渗出的血渍在昏黄灯光下泛着暗红:“动手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
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不过是任远情报生涯中无数生死抉择的缩影。当日军看守被踢翻的夜壶惊动时,或许没人意识到,这场未遂的“自尽”背后,藏着足以改写冀东抗战史的秘密。
时间倒回三个月前的深秋。1944年10月16日拂晓,杨家铺村外的山道上腾起阵阵硝烟。三千多名日伪军如蝗虫般压向正在转移的冀热边特委机关,子弹在枯黄的芦苇荡里织成火网。任远记得突围时,一发炮弹掀起的土浪将他抛向半空——等他在担架上苏醒,衬衣口袋里的硬物正抵着肋骨,那是记录着东北情报网密码的小本子。
“这要落在鬼子手里,咱们在奉天、旅顺的同志可就全完了。”任远后来说这话时,正往嘴里塞着浸血的纸页。那个冬夜在马厩销毁密码本的场景,至今让亲历者脊背发凉:重伤员强忍双臂剧痛,用牙齿撕扯纸张,混着血水吞下情报的模样,活像头受伤的孤狼。
![]()
有意思的是,日军看守竟被这个浑身血污的“警卫连长”骗了大半个月。直到叛徒张铁安隔着铁丝网认出任远,死亡倒计时才真正开始。“这小子在唐山见过我递情报。”任远当时就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审讯室里演足三天疯癫戏码后,任远开始实施更危险的计划。他故意向日军透露伪军团长张爱仁的“双重身份”,看着这个曾险些害死李运昌司令的叛徒被押上囚车,任远在审讯记录上按手印时,血指印比往常多用了三分力。知情者说,那天他哼着冀东小调回到牢房,眼角却挂着泪。
![]()
不得不提的是任远的“假投降”智慧。当日军送来热腾腾的猪肉炖粉条,他当着看守面摔碎瓷碗:“拿这种猪食糊弄人?”转头却悄悄捡起碎瓷片,在墙角刻下联络暗号。这种真真假假的手段,硬是在三个月里让六个汉奸特务“意外”暴露,其中就包括秦皇岛特务机关长武田。
“老李你看,鬼子宪兵队的花名册里,压根没有情报部门领赏。”某个飘雪的清晨,任远把偷来的战报揉成纸团扔进火盆。跳动的火苗映亮他凹陷的双颊——他终于确认杨家铺惨案并非内部泄密,而是丁振军警卫班长牺牲时被搜走的信件酿成的悲剧。
最惊险的逃亡发生在1945年元宵节前夜。借着日军换岗的空当,任远裹着顺来的羊皮袄翻出高墙。冰封的护城河上,他留下的脚印深浅不一,怀里却紧攥着最新搞到的唐山布防图。三天后在迁安根据地,李运昌司令握着这张图纸直拍大腿:“好你个任大胡子,把鬼子耍得团团转!”
![]()
很多人不知道,北平和平解放时,那个带人查封八大胡同特务窝点的公安处长,正是当年吞密码本的“囚徒”。更少人知晓,毛主席1949年出访苏联的专列上,有个穿铁路制服的男人整夜守着电报机——他腰间别着的,还是冀东情报站时期那支老牌勃朗宁。
2019年深秋,百岁老人任远在北京病逝。葬礼上没有哀乐,只有他生前最爱的梆子戏《单刀会》咿呀作响。棺木入土时,不知谁往墓穴里撒了把泛黄的纸屑,北风卷着碎纸片飞向天空,宛如1944年那个雪夜吞下的密码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