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徽巢湖一位六旬老人在超市购物付款后,路过安检门时警报突然响起。
面对店员的阻拦和围观群众的议论,老人为证明清白,当场脱掉外套、毛衣,只剩内衣裤。
可让人意外的是,即便如此,安检门的警报依旧没停。事件发酵后,超市老板的身份被网友扒出,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
只是,一台老化的设备,为何会逼得老人用如此极端的方式自证?
一句和解就能抹平老人当众受的委屈吗?
超市里的难堪一幕
2025年11月9日下午,安徽巢湖柘皋镇“诚信社区超市”内,64岁老人的尊严被一场安检警报碾碎。这
![]()
家经营8年的老超市本是周边居民常去的便民场所,却因一起本可避免的纠纷,成了全网焦点。
老人像往常一样买完菜准备离开,未料安检门的刺耳警报,将他推向了难堪的境地。
老人是超市常客,当天选购了青菜、土豆和一袋面粉,结账支付26.8元后,捏着小票走向出口,丝毫没察觉麻烦将至。
信息来源:超市安检失灵,老人脱衣自证:岂能以和解了之?
![]()
刚迈过安检门,“嘀嘀”警报突然响起。负责整理购物车的男店员快步上前,一把拽住老人的布袋子,语气强硬地阻拦。
“是不是有东西没付钱?”店员满眼怀疑,老人急忙递上小票解释,却没料到这只是矛盾的开端。
店员扫了眼小票,又看向持续作响的安检门,提高音量反驳:“付过钱警报怎么还响?
![]()
肯定藏了东西在身上。”他的声音引来围观,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普通的购物场景瞬间变成聚焦老人的“审判现场”。
一辈子本分的老人又急又气,当即把布袋里的东西全倒在收银台,又翻出身上的钥匙串、老花镜等物品,急切地证明清白:“你看,我身上没有任何你们超市的东西。”
警报不停响,老人被逼到脱衣服
店员翻查无果,却仍不罢休,认定东西藏在老人身上,让他再走一遍安检门。
![]()
在他眼里,警报声就是“铁证”,压根没考虑设备故障的可能。
老人强压委屈再次过安检,警报依旧刺耳,围观人群的议论声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浑身发烫的他仿佛被无数目光审视。
“我真没偷!”老人激动地嘶吼,店员却冷漠回应:“警报不会平白无故响。”
信息来源:老人过超市安检触发警报当场脱裤子:“裤头要不要脱?要脱马上脱!”
![]()
这句话彻底点燃老人的怒火,他猛地拉开外套拉链:“我让你看清楚!身上有你们超市的东西,随便处置我!”
11月的巢湖已寒意袭人,老人先后脱下外套、毛衣,肢体虽不灵活却动作坚决,证明清白的念头占据了他的全部思绪。
有顾客看不下去劝说“可能是机器坏了”,店员却置若罔闻,当老人脱到只剩贴身内衣裤时,整个人在寒风和目光中格外狼狈。
![]()
一位年轻姑娘上前质问店员,扶住浑身颤抖的老人。
老人嘴唇哆嗦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一辈子受人尊重,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奇耻大辱。
在姑娘的劝阻下,老人才停下动作,他的颤抖,既有生理的寒冷,更有心理的屈辱。
![]()
店员翻查老人衣物无果,又让他过了一次安检,警报依旧响起。此时店员才尴尬地说:“算了,你走吧。”仿佛这场闹剧只是小事。
“算了?”老人怒火爆发,“我脱成这样被当众羞辱,你一句‘算了’就完事?”他拽住店员,坚决要求找老板或报警,势必要讨个说法。
围观人群纷纷指责店员,超市经理赶来后,先安排老人穿衣取暖,一位老顾客提议:“让空手员工过一遍安检,说不定是机器坏了。”
和解背后的争议
![]()
经理采纳建议,安排空手女店员测试,警报果然再次响起。
真相大白,现场顾客拍摄的视频传到网上,事件迅速发酵,舆论矛头直指超市。
网友很快扒出超市信息:“巢湖市柘皋镇诚信社区超市”由老板2017年创办,是当地老超市。
![]()
面对舆论压力,老板回应称已换设备、训员工,并亲自向老人道歉。
经政府和警方协调,双方和解:超市书面道歉并赔偿150元。
![]()
但这一结果让网友更愤怒——150元与老人所受的人格屈辱完全不匹配,根本无法弥补其精神创伤。
有网友直言:“这是态度问题,超市毫无对老人的尊重和对错误的认知。”
网友指出,事件根源不仅是设备老化,更是超市管理失职。
信息来源:C视频丨超市安检报警老人脱衣自证清白,派出所回应:疑似安检机器故障,超市无强迫老人脱衣行为
![]()
员工缺乏系统培训,遇问题先怀疑顾客而非排查设备,这种不信任让消费者寒心。
不少人分享类似经历,称正规超市都会先核实凭证再查设备,如此粗暴处理实在罕见。
从法律层面,超市已涉嫌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侮辱、搜查消费者,不得侵犯人身自由。
![]()
店员的阻拦和漠视,严重侵犯了老人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和名誉权。
律师表示,老人有权拒绝不合理检查并报警,还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2019年山东济南曾发生高度相似的事件:老人结账后触发警报被质疑,最终证实是设备误报。
![]()
两起事件相隔五年,核心问题惊人一致,值得所有人警醒。
济南事件中,老人出示小票却被无视,报警后才查清是设备问题。
从2019到2024年,仍有超市为省成本让故障设备“带病上岗”,将责任转嫁给消费者,牺牲他人尊严。
![]()
这种对设备和消费者权益的双重漠视,是同类事件反复上演的直接原因。
更值得深思的是店员的冷漠,济南店员坚持搜身,巢湖店员冷眼旁观老人脱衣,都暴露了超市员工培训的缺失。
他们缺乏法律知识、沟通技巧和同理心,遇问题先给顾客贴“小偷”标签,这种“有罪推定”是激化矛盾的核心。
![]()
五年间同类错误重复上演,说明很多超市的培训只是走过场。
从消费者角度,两位老人的应对也反映出老年人的维权困境:意识薄弱、方式单一。
他们习惯“自证清白”,却不知法律赋予了拒绝权。
![]()
数据显示,超六成权益受损老人不会通过法律维权,仅两成人能依法维权。
这提醒社会,需用社区讲座、短视频等接地气的方式,向老年人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懂维权、会维权。
![]()
结语
这起事件给全社会敲响警钟。
商家需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定期检修设备,系统培训员工,强化法律意识和服务理念,遇纠纷冷静应对而非激化矛盾。
![]()
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要增强维权意识,遇侵权敢说“不”,及时拨打12315或110,用合法途径维权,而非采取极端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