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小米汽车的新消息,11月13日官方宣布,小米YU7的20合1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在北美压铸协会(NADCA)的2025国际压铸大赛上拿了最佳结构奖,而且这还是大赛的最高级奖项。
![]()
先得说清楚这个奖到底有分量没。可能有人对北美压铸协会不熟悉,查了下资料,这可是北美地区年度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压铸行业展会,之前像文灿股份这种给高端新能源车企供货的头部供应商,也得过他们家的认可。
能在这儿拿最高奖,说明小米这压铸技术是实打实过了国际专业评审的关,不是靠营销吹出来的。获奖的就是车身里那部分紫色结构件,看着不起眼,作用可太大了。
![]()
最核心的优势先聊安全,这也是咱们开车最关心的。这个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是车辆碰撞时的主要传力路径,简单说就是万一发生碰撞,它能把撞击力传到车身另一侧,还能吸收更多能量,这样乘员舱受到的冲击就小多了。
对比传统车身用多个零件拼接的方式,一体化压铸能减少焊接点,结构强度更均匀,碰撞时不容易出现局部断裂的风险,这点在安全上是质的提升。

除了安全,它还解决了咱们用车的一个实际痛点——空间。这部件用了车身和热管理跨系统集成设计,空调箱、压缩机这些原本零散的部件,都能直接挂接在上面。
这样一来前舱布局就特别紧凑,硬生生挤出了141L的超大前备箱。咱们平时放个充电枪、随身背包绰绰有余,要是短途出行,放两个登机箱都没问题,这种“技术换空间”的设计确实戳中需求。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单一部件的优势,而是整套车身技术的协同效果。小米把它和一体化压铸后地板、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CTB)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后,YU7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7610N·m/deg。
可能有人对这个数值没概念,简单说刚度越高,过弯时车身侧倾越小,操控性越好,而且车身稳定性强,长期使用也不容易出现异响。这个数值在同级车型里确实是领先水平。
从行业角度看,这事儿也能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竞争方向。现在一线车企都在拼一体化压铸,从最初的后地板到现在的铝三角梁,集成度越来越高。
![]()
这技术不仅能提升性能,还能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生产流程,长远来看能降低制造成本。小米作为造车新势力,这次能在核心制造技术上拿国际大奖,说明它不是只靠手机生态引流,在汽车硬核技术上确实下了功夫。
当然也得客观说,一个奖项不代表整车完美无缺,后续实际用车中的可靠性、维修成本这些,还得看市场验证。但不可否认,这奖项至少证明了小米在车身结构技术上的研发投入没白费。现在新能源市场洗牌越来越激烈,只有这种实打实的技术积累,才能站稳脚跟。
![]()
作为车友,挺乐见这种技术突破的,毕竟车企内卷技术,最终受益的是咱们消费者。大家觉得小米这技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吗?你们买车会更看重这种车身结构之类的硬核配置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