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检验之年,蓬江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一批“小微实事”落地见效。一条平整的人行道、公园里增设的便民洗手池、一个个焕新的街角……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正是连接着党委、政府与民心的坚实桥梁。
即日起,南方+客户端正式推出“小微实事 暖心蓬江”系列,将目光投向这些牵动民生的“关键小事”。我们将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蓬江区如何从市民关心的热点、生活的难点入手,用一次次用心的修复、一项项贴心的改造,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将“民生清单”一步步变为“幸福答卷”。
承办大赛事,出彩一座城。进入“全运时间”,不少市民游客发现,熟悉的蓬江区正在悄然升级。
最近,在江门市青少年宫工作的甘老师注意到一个变化:单位门前原来坑坑洼洼的人行道,已全部翻新成崭新的混凝土,“以往人行道铺的是红砖,使用时间长了变得有些破旧。特别是下雨天,大家出行都要小心翼翼。现在好多了,新的路面宽敞整洁,也更安全,同事们上班路过心情都会格外舒畅。”
![]()
市青少年宫门前的人行道焕然一新。
甘老师口中的人行道,指的是丰乐路靠近江门市青少年宫一侧的人行道。这一段约350米的人行道,是不少家长接送小孩到江门市青少年宫上学的必经之路。不少市民平时步行到元宝山公园游玩,也经常路过这里。
“今年,我们接到市民反馈,说这一段人行道的红砖损坏、松动,存在安全隐患。”蓬江区市政设施维护和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知情况后,他们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了解道路破损情况。结合周边市民实际使用习惯,他们决定创新采用混凝土铺固工艺,对原人行道进行试点修复。
![]()
工人正在施工中。
上述负责人介绍,由于该路段紧靠市青少年宫、元宝山公园、浙商银行等,人流量较大,如果继续用红砖修复人行道,可能很快又会造成破损,对市民出行造成不便。经过实地勘察、分析,他们在上述人行道试点使用混凝土铺固模具,对破损的路面进行修复。
“修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该负责人说,经过初步试点,他们发现水泥铺设修复工艺具备三大优点:一是耐损耗,混凝土浇筑密实、均匀,强度高、耐久性好,且抗压强度是以往人行道砖的2倍以上,可有效解决人行道基础不稳、易破损等问题,延长人行道使用寿命;二是工期短,相较于传统的预制砌块铺设方式,新工艺的施工流程更简洁、效率更高,有效降低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的压力;三是成本低,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每平方米成本大幅降低约30%,可以切实减少财政资金投入。
![]()
人行道翻新后,市民步行到元宝山公园更便利。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人行道修复工艺还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蓬江区滨江大道周郡码头纪念公园公交车站、华安路与体育路交叉口引流岛等区域得到应用,赢得周边居民的点赞。据统计,截至发稿前,蓬江区已采用该创新工艺共计完成人行道修复面积约600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对辖区内的人行道进行系统性排查,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原则,持续优化‘现浇混凝土+压纹’工艺,扩大其应用范围,让更多市民享受这一创新成果带来的便利。”蓬江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南方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