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2万辆,同比微降0.8%,环比微降0.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逆势突围,128.2万辆的零售量同比增长7.3%,零售渗透率攀升至57.2%,已成为支撑市场的核心力量。具体的车型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咱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
轿车战场:宏光(参数丨图片)MINI EV夺冠,比亚迪汉跌出40名
在10月轿车销量排行榜上,五菱宏光MINI EV以61119辆的绝对优势摘得桂冠,环比增长18.9%,同比激增79.9%。这款“国民代步车”以其亲民价格和精准定位,持续统治10万级以下代步车市场。
![]()
而吉利星愿以4.4万辆的成绩位列第二,同比增幅高达192.4%,成为插混市场核心增长点。
![]()
比亚迪秦PLUS、日产轩逸都超过3.3万辆,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名,速腾、朗逸、海鸥则保持在2万辆以上。
![]()
在轿车榜单中,最令人意外的当属比亚迪汉——仅售出7180辆,排名第44位,这一表现与其昔日辉煌形成巨大反差。
B级车市场则呈现德日争霸格局,凯美瑞、帕萨特及迈腾均达到1.8万辆上下,丰田亚洲龙、风云A9L、银河星耀8也都超过万辆。
![]()
SUV市场:小米YU7登顶,钛7突飞猛进
10月SUV市场最大的黑马非小米YU7莫属。这款车以33662辆的零售成绩一举夺下SUV销量冠军,环比增幅高达50.5%。小米YU7的首次登顶,标志着新势力品牌已经开始改写市场格局。
![]()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钛7的突出表现——以20024辆的销量首次进入前十,环比增幅高达146.4%。钛7采用“星际方舟”设计语言,200km纯电续航+1300km综合续航的组合,同时满足城市通勤与长途自驾需求。
![]()
出乎意料的是,特斯拉落榜品牌榜TOP20,环比大降64%,远超行业平均跌幅。其中,旗下主力车型Model Y环比骤降61.9%,同比大降46%。如果后续Model Y不能快速推出改款或调整定价,其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被自主品牌挤压。
![]()
品牌较量:比亚迪领跑,小米逆势大涨
品牌赛道的竞争更趋激烈,比亚迪以255994辆的总销量稳居榜首。而增幅最亮眼的是小米汽车,以48654辆创下单月新高,135%的同比增幅成为品牌榜最大惊喜。
![]()
银河、零跑等新势力品牌同样表现亮眼。银河以119319辆排名第四,环比增长7.5%,同比激增92%。零跑以63724辆位列第七,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77%。
合资品牌方面,大众以166500辆位居第二,环比增长2.8%,但同比仍下降17%。丰田、日产分别以142913辆、61290辆位列第三、第八。
燃油车:坚守半壁江山,合资品牌承压
尽管新能源车增长迅猛,燃油车在SUV市场仍展现出超强韧性,前十榜单中占据五席。
博越L以32942辆的销量位居SUV亚军,RAV4荣放以23213辆排名第四。星越L和途观L分别以21704辆和19230辆位列第五和第九,哈弗大狗则以18875辆的销量位居第十。
![]()
在轿车市场,日产轩逸一枝独秀售出3.3万辆,环比上个月出入不大。大众速腾、朗逸表现也都不赖,月销量均保持2万辆以上。合资燃油车的颓势并非偶然,而是技术代差与战略滞后的集中爆发。10月朗逸同比下滑30.7%至22422辆,成为德系燃油车衰退的典型代表。
![]()
未来展望: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冲击60%
在新能源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中国汽车市场正加速“油电切换”,这一进程可能比预期来得更快、更猛烈。随着广州车展临近,叠加年底冲量窗口期,预计国内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向60%发起冲击。汽车行业的竞争已从燃油与电动的技术之争,进化为智能生态与迭代速度的全面较量。谁能在如此“内卷”的大环境下冲出重围呢?咱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