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美国吊销了它的对华出口许可;另一边,中国大陆的稀土新规,卡死了它对美国的出口。同时失去中美两大市场,这家公司,已经名存实亡。
说起来,台积电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是“艰难坎坷”,挺让人感慨的。一家做芯片的公司,愣是被中美之间的竞争给“逼”到了墙角,限制的文件一茬接着一茬。
这年头打仗都不用真枪实弹了,光靠几张纸就能把一家世界级企业整得够呛。
之前美国那边先是笑脸相迎,说你来我们这儿建厂吧,给你补贴。结果台积电真去了亚利桑那,发现成本高得离谱,连化学试剂都得从台湾运过去,价格翻了好几倍。
更坑的是答应好的补贴迟迟不给,反而还要它去接手英特尔那些烂摊子,这不明摆着请客容易送客难吗?
这还不算完,美国接着又要技术又要数据,连最核心的2纳米芯片研发都想搬过去。台积电创始人早就说过在美国搞芯片制造不现实,成本高还没人才,可现在真是骑虎难下。
台湾的民众8成多都反对技术外流,可有些政客却忙不迭给美国开绿灯,这里头的道道儿想想就明白。
我国这边也没闲着,既然美国对我们出狠手,而台积电又帮着外人,你不是跟着美国混吗?那好,稀土我不随便卖了。
今年出了新规定,那些造芯片必需的重稀土出口都管起来了。要知道全球9成的稀土加工都在中国手里,这一卡脖子,台积电在美国的工厂可能连材料都凑不齐。
而且新规里还说了,就算你从别的国买稀土,只要用的是中国技术或者原料,再出口也得中国同意,这招直接戳到了它的痛处。
这么一来台积电可就难受了,美国市场要它断供中国客户,大陆市场又可能断它的材料。本来是想着两边讨好,结果变成都不讨好。
更讽刺的是,台积电在台湾一直被说是“护台神山”,可现在技术一点点被掏空,这山眼看就要被挖空了。
有人说台积电这是自作自受,明明可以靠着大陆市场吃饭,非要往美国怀里钻。但说实话,一家企业在地缘政治面前能有多少自主权?
特别是台湾这种特殊位置,台积电的选择空间其实很小。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当初不把宝全压在美国身上,现在会不会好过点?
他们不明白的是,做生意终究还是得按市场规律来。美国非要逆着规律搞芯片回流,结果亚利桑那工厂工期一拖再拖,成本飙升,连工人都适应不了台积电的工作节奏。而我们这招稀土反制,倒是打得挺准,既符合国际规则,又打到了痛处。
现在的台积电,正遭遇这两难的境地,向外界展现了当下国际商业环境的现实。再牛的企业,碰上大国博弈,都得脱层皮。但反过来看,这也是个提醒:一味地依赖某一个国家终究走不远,特别是在现在这个局势复杂的年头。
其实台积电本来有机会走另一条路,大陆市场这么大,芯片需求这么多,要是能早点和大陆深化合作,现在可能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可某些人非要抱着“倚美谋独”的幻想,结果把好好的王牌打成了废牌。
这次台积电的困境,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被“扼喉”的滋味,也给所有跨国企业都提了个醒: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怎么在大国之间找到立身之道,成了生存的必修课。
一味地做选择风险太大,但想完全中立又几乎不可能。这就考验企业管理者的智慧了。
不过,芯片这行业本来就是个全球分工的活,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硬实力,非要搞什么自给自足,最后只能是成本高涨、效率低下。
美国非要逼着台积电去建厂,结果搞得不伦不类。这就像让一个米其林大厨去工地食堂做饭,不是不能做,但肯定做不出那个味儿了。
台积电的未来会怎样?现在真不好说。但如果政治继续绑架商业,恐怕谁都赢不了。芯片行业需要的是开放合作,而不是画地为牢,可惜现在有些人就是不明白这个理儿。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还得顺应市场规律,不能太依赖政治承诺。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技术才是根本,政治上的风吹草动,说变就变。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同时保持市场的多样性,这或许是最稳妥的生存之道。
至于我们,从这件事儿中能学到的可能就是:别把任何事情想得太绝对。今天看起来牢不可破的联盟,明天可能就各奔东西。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是硬道理。
台积电的艰难处境还在继续,但已经足够让人深思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