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耕耘,时光的河床沉淀下奋斗的金沙。
“要像建设新中国一样建设自己!”初读这句话时,我正在河西走廊的黄昏中。远处是汉长城的残垣,近处是刚竣工的风力发电站,白色叶片在落日中缓缓旋转。这句话如闪电照亮了我——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原来如此相似。新中国从废墟中崛起,而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生活的断壁残垣上,一砖一瓦地重建自我?
独立自强,从火场到银行窗口的坚守
我从未见过张凡军救火的模样,但想象中,那该是何等壮怀激烈。1989年,黄岛油库燃起冲天大火,这个年轻的消防员迎着烈焰冲进去,又拖着烧伤的身体走出来,荣立一等功。所有人都以为,英雄的勋章将照亮他未来的坦途。
可转业到银行系统后,他选择的不是管理岗位,而是最基础的凭证搬运工。因救火受伤的手,握笔时会不受控制地颤抖。我仿佛看见,夜深人静时,他伏在桌前,一笔一画地记着笔记。那颤抖的笔画,不是残疾的印记,而是生命不屈的轨迹。百万字的笔记,是他用毅力搭建的新战场。
多年后,当他的金融著作问世,有人问起这段经历,他只说:“真正的英雄,是放下勋章,从零开始的勇气。”就像新中国初建时,那些放下枪杆、拿起锄头的战士们。他们懂得,建设的道路,比破坏更需要坚韧。
![]()
解放思想,当冰与火相遇
金融是冰,诗歌是火。这个看似悖论的理念,却让我找到了自我表达的最佳方式。在《夏·产品篇》中,我把银行存款变成“液态月光”,让惠懂你APP化身“发芽的种子”。这种跨界思维打破了金融传播的传统模式,让冰冷的数据跃动成温暖的人文图景。
而张凡军的解放思想,体现在他人生的每一次转身。退休后,他主动学习新的消防知识,继续指导银行的消防工作;年过花甲,他又成为社区调解员,把消防战场上的果敢,化作为邻里化解矛盾的耐心。他没有被“英雄”的身份束缚,而是在每一个新岗位上,重新诠释“奉献”的含义。
他曾对我说:“思维的墙,都是自己砌的。推倒了,看到的便是整个天空。”2023年,我带着一部手机踏上河西走廊,为20位普通奋斗者拍摄宣传片时,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从67岁的民俗博物馆义工,到戈壁电站的女员工,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创新,源于打破认知的边界。
![]()
内在罗盘,在喧嚣中守住初心
世界如同一片充满未知的海洋,潮汐涨落、风向转换,难有定数。我的“人才金融”品牌获得国家版权局认证,将人才定为“唯一核心资产”。这一创新成果来源于我对金融本质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坚守。
这让我想起张凡军的一个生活细节。他退休后生活拮据,母亲医药费报销遇到政策调整,有些票据不符合规定。面对家人的不解,他主动撕掉那些票据,平静地说:“规定,就从我这里开始执行吧。”这种在利益面前恪守原则的态度,正是这个浮躁时代最珍贵的“内在罗盘”。
当我自愿负责“学习强国”通讯工作并获得表彰时,我更加确信:坚定的内心比外在荣誉更重要。就像张凡军,在消防战场上是英雄,在金融岗位上依然保持本色。当他主动内退把岗位留给年轻人时说:“就像当年火场上,战友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一样。”这种精神的传承,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追求。
开放包容,人生不设限
张凡军退休后的生活,是对“开放”最好的诠释。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指导银行消防工作,并成为社区调解员。一次,他运用消防演练中的组织经验,帮助社区成功协调了一起积压多年的邻里纠纷。他说:“只要心是热的,人生就没有退休之说。”
这种开放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尝试新的表达形式。我的作品通过电子诗集、有声书、视听诗集等数字形式广泛传播。我创建的“金融诗剧场”融合动态水墨、数字交响乐与专业朗诵,构建了“视听读”三位一体的传播矩阵。
2025年,我推出的“季节系列”视听诗集,就是在人生的“自贸区”中试水新技能、探索新领域的成果。在这种“对外开放”中,我走向了更开阔的人生。正如张凡军所言:“生命的广度,不在于你经历了多少个岗位,而在于你在每个岗位上汲取了多少智慧。”
![]()
规划引领,每一步都算数
不要总因为遥不可及的未来而焦虑,不如给自己也画一张“成长蓝图”。我的代表作简介本身就是一个五年成果的集中展示:从2022年的《穿越大半个地球来看你》诗集,到2023年的《新金融诗歌》有声书,再到2024年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曲》,以及2025年的“季节系列”视听诗集,我用扎实的年度成果,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轨迹。
张凡军的人生规划,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细致安排上。退休后,他制定了详细的读书和锻炼计划,并坚持每天帮助社区做一件实事。他说:“人生如种地,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时间都记得。”
2024年,我获得“中国金融政研会学习强国号优秀通讯员”表彰。这个荣誉告诉我:那些默默耕耘的日子,点滴努力终会汇聚成属于自己的“综合实力”。就像张凡军,从消防英雄到银行职员,再到社区调解员,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践行着“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信念。
站在“十五五”的门槛上回望,我看见一个个“代表作”如何汇成时代的交响。张凡军的故事告诉我:无论是拿着水枪还是握着笔,都是在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
“在泥土中生长诗意,于尘埃里绽放星光”。这是我在《夏·产品篇》序言中的话。当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想要建设自己的人汇聚起来,便构成了正在建设的新中国;建设新中国,也就是千千万万个我们在建设自己。
正如张凡军所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而在于你付出了什么。”在这条建设自我的长征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同行者,用各自的方式,参与着这场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
![]()
蔺文辉代表作简介
蔺文辉是中国建设银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员工,被誉为“金融诗人”,他开创了“中国特色金融现代诗歌表达”的创新实践,将金融业务与诗歌创作深度融合,开辟了金融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以下是其核心贡献和作品概述:
1. 核心理念与品牌创建
提出“东方微笑的魅力,中国特色金融的表达”理念,通过诗歌展现金融的人文价值,将金融服务转化为诗意表达。
2025年1月,创建“中国特色金融现代诗歌表达创新工作室”,以诗歌为载体传播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理念。
2. 代表作品与创新形式
诗集系列:
2022年出版《穿越大半个地球来看你》诗集,含378首诗歌,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并推荐,华图致胜策划出版。作品以全球化视角串联金融人的情感叙事,如“每一片叶、每一粒粮食”承载跨文化哲思,成为中外金融诗歌交流的桥梁。
2023年推出首部电子诗集《新金融诗歌》有声书,收录200余首作品,记录金融人奋斗历程,触达喜马拉雅平台2.6亿月活跃用户。
2024年发布《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曲》,以70首叙事诗阐释金融内涵。
2025年推出“季节系列”视听诗集,包括《春·业务篇》《夏·产品篇》和《秋·人才篇》,融合诗歌、音乐、动态视觉,构建“金融诗剧场”。
歌曲专辑:
2025年10月发布《中国特色金融现代诗歌表达》新歌专辑,包含《月光银行奇遇》、《裕农通之约》等歌曲,将金融业务诗意化。
专业著作:
《金融事银行人知行观》,全球发行。2023年由澳门东亚出版社面向全球出版,收录作者33年金融职业生涯的实践与思考,涵盖建行基层、省分行至总行的多维视角。2024年被澳门中央图书馆收藏,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馆藏文献,彰显其文化价值与国际影响力。
《中国建设银行:“建行学习”实践报告》《中国建设银行:“建行学习型组织”创新报告》,两篇学术研究成果入编《中国培训事业发展报告》国家重点图书培训蓝皮书及被国家皮书数据库收录,成为国家培训蓝皮书的主要撰稿人。
《“人才金融”品牌》作品,获国家版权局登记认证(作品登记号:国作登字-2025-A-00316174),标志着该金融模式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成果。 “人才金融”品牌,颠覆传统金融对有形资产的依赖,将人才定为“唯一核心资产”,构建“制度—产品—科技—生态”四维模型,提供全周期金融解决方案。此举不仅保护创作者成果,更推动人才金融创新迈入法治化新阶段,将为政策制定、机构业务提供标准参考,助力构建人才、金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生态圈,为国有大行探索人才无形资产信用金融新范式奠定基础。
研学读本:
《金融诗学》,作为国内首部系统阐述“金融与诗歌”融合创作的理论与实践指南,《金融诗学》填补了金融文化跨界创作的空白,构建了包含哲学基础、方法论、教学体系的完整知识框架。提出金融理性(冰)与诗歌感性(火)的辩证统一,主张二者通过“阴阳相济”实现美学融合。《金融诗学》以“捡麦穗”方法论采集金融田野的人文价值,以“冰火共生”美学重塑行业表达,既是金融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用工具,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性与诗意交融”的文明注脚。
3. 跨界影响与数字赋能
作品通过电子诗集、有声书、视听诗集等数字形式传播,适配现代阅读习惯,单日点击量曾突破百万。 提出的《“金融诗歌+”概念》,成为百度百科“探索者”文化词条的印证案例,被视为与人工智能科研、企业数字化转型同级别的文化突破,展现了金融与文化融合的前沿实力。
其实践获中国金融政研会优秀调研成果奖,并转化为“建行学习”平台课程等跨界产品。他还利用年假发起 “我为金融客拍摄宣传片” 公益行动,用镜头记录传播了甘肃兰州、河西走廊、山东青岛等地方的30位普通奋斗者的故事。
蔺文辉的创新不仅让金融文化从“工作报告式”走向“人文共鸣式”,更成为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生动载体。
![]()
【后记】这篇《要像建设新中国一样建设自己》,是一封写给同行者的温暖自白书。它不谈空泛的道理,而是将“独立自强”“解放思想”的宏大信念,化作者在五年时光中于金融与诗歌间求索的具体而微的实践。其价值不在于光环,而在于那份将个人奋斗主动融入时代江河的真诚与清醒。它仿佛一位挚友在你身旁轻声鼓励:我们都可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凭借一份定力与热爱,孕育属于自己的“代表作”,沉稳前行,步履不停。
![]()
作者:蔺文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