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造型前卫的战机划过天空,身旁有歼-20伴飞,这一幕被成都和沈阳的市民目击,迅速引爆国内外舆论。外界猜测,这可能是中国的第六代战机原型机。若推测成真,这意味着中国近代以来首次在主战装备上实现“超优势碾压”。
![]()
不巧的同时,“四川舰”也在此时下水,标志着中国的两栖攻击舰的现代化步伐又向前迈出了一个大步。其舰体的排水量接近4万吨不说,甚至还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更可令其大大增强了对水面、水下和空中的多重打击能力,还能高效的指挥各类无人机的作战,的确可谓“多面手”一枚。可谓连美国的高科技都望尘莫及了,尤其是其在智能出行、5G等领域的先发先至的设计理念也被美媒誉为“连美国也没能做到”。可相比之下,美军的同类项目新一代的导弹驱逐舰DDG(X)的设计方案也早早就已经推迟到了2026年,首舰的交付也可能要等到2032年了。
相比之下,美国的军备项目就显得迟缓了许多。一系列的技术难关接踵而来之际,F-35的升级计划又因软件的严重缺陷而一次又一次的延期,B-21的隐身轰炸机也因其复杂的装备与高新技术的要求而面临着严重的供应链断裂的困扰,其年产量也只能勉强的达到十架左右,而高超音速的导弹试验也屡试屡败,甚至至今尚未能在实战中真正的得以部署。可谓美国的情报部门都难以“啮齿”地跟上中国新装备的“海啸式”的涌现之势了。
![]()
但其高效的背后,却掩盖了军工体系的另一个“真实”——即其高效的“集”与其“散”的“长”相互矛盾的两重性。如上所述,中国的军工体系一方面表现出高效的集中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却也掩盖了其“散”的“长”。从歼-20到076舰,再到阅兵中亮相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和OW5激光武器,中国装备迭代强调快速验证和持续改进。但却因“高超前瞻”、“过高的性能指标”、“技术路线的频繁的更替”而一一陷入了“僵局”。伴随NGAD六代机的设计不断在“修”“改”中过日子,项目的进度也逐渐地滞后了起来。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工业基础。中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造船能力,福建舰从下水到服役仅用三年,而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二号舰“肯尼迪号”自2019年下水后至今未形成战斗力。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熟练工人流失,连军舰维修都需依赖日本和韩国的船厂。
![]()
美军装备老化同样触目惊心。可谓军中老少不相宜的装备,空军部分战机的机龄都已经超过了40年,海军的航母也经常因超期部署而不断延迟下一轮的维修,而陆军的M1坦克的基础设计就停留在了上世纪70年代了.。这些现实与“高端战争”的设想形成尖锐矛盾。
这场无声的竞赛已超出单纯技术比拼。中国反舰导弹和潜艇力量的增强,让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行动风险骤增;而中国在激光武器、无人机集群等新质战斗力上的突破,进一步重塑着战场规则。美媒的警告声背后,是一场关于工业耐力、战略定力与创新效率的终极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