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地产周期调整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背景下,不少制造业企业陷入“重资产拖累现金流”的困境。而建筑防水龙头东方雨虹主动“断腕”,通过出售非核心不动产盘活资金,以战略收缩换取主业聚焦,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树立了制造业从“重资产持有”向“轻资产运营”转型的标杆,彰显出新周期下中国企业的生存智慧与发展魄力。
提及东方雨虹,其在防水建材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份额早已深入人心。2024年,公司核心业务防水材料营收同比增长12.3%,毛利率回升至28.6%,主营业务的强劲“造血”能力一目了然。但此前,为配合业务扩张,东方雨虹持有一定规模的投资性房地产,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相关资产账面价值达18.7亿元,其中北京昌平区资产占比超四成。这些不动产虽能带来少量租金收益,却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2024年其租金收入仅占总营收的1.9%,与万科、保利等房企5%以上的物业出租收入占比相比,对企业整体盈利的贡献微乎其微,反而成为制约资金周转效率的“重负”。
更严峻的是,2022至2024年,东方雨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连续三年净流出,流动比率降至1.4,滑入财务健康“亚健康区间”。短期借款高企与现金流持续“失血”的矛盾,让企业意识到优化资产结构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东方雨虹果断启动资产处置计划,拟出售北京昌平区两处商业不动产,预计回笼资金超6亿元,即便会产生约2345.61万元的账面亏损也在所不惜。这一决策看似“吃亏”,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选择——用非核心资产的“小损失”,换取现金流的“大活水”,为核心业务的研发创新与市场拓展赢得宝贵空间。
事实上,出售不动产并非东方雨虹的权宜之计,而是其“轻资产运营”转型战略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公司始终将资源向核心竞争力聚焦,2024年研发投入达11.2亿元,占营收比重5.4%,远超行业平均的3.1%。通过持续加码技术研发,东方雨虹不断突破防水建材领域的技术瓶颈,推出一系列高性能、环保型产品,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防水需求。同时,公司打造的“雨虹学院”已累计培训超15万名专业施工人员,数字化施工平台覆盖全国90%以上省会城市,形成了“技术研发+专业服务+数字化运营”的全链条竞争优势。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依赖于不动产等重资产,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主业发展便成为必然选择。
东方雨虹的转型实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顺应了当前建材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趋势。2024年,A股建材行业共有17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出售计划,总规模突破120亿元,其中近六成为非核心地产项目。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新周期下,重资产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唯有通过“轻资产化”转型,剥离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与服务优化,才能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从重庆地产集团发行低利率CMBS,到两江产业集团落地西部首单产业园REITs;从邯郸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融资,到中国东方联合企业盘活巨额不良资产,资产盘活的方式日趋多元,背后是中国企业对“轻装上阵”发展模式的共同探索。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雨虹此次资产处置,还精准把握了市场窗口。北京昌平区作为近年热门的“睡城”板块,2024年二手房挂牌价逆势上涨8.5%,成交周期缩短至67天,为资产出售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此外,公司还通过以房抵债接收下游客户抵偿资产,并将部分资产出售回笼资金,进一步优化了现金流与负债结构。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东方雨虹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更彰显了其灵活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
未来,随着资产盘活资金逐步投入日常经营,东方雨虹的资金周转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核心业务的发展动力也将更加强劲。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下,公司将能够更专注于技术研发与服务升级,持续巩固在防水建材领域的龙头地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