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弼瑜 陈长青 周轶潇
一台手术显微外视设备近日启运瑞士,这是嘉兴智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瞳科技”)产品首次进入该国市场。而在德国,智瞳科技的产品已获得当地医生广泛认可;在国内,更有100多家医院已采用智瞳科技的超高清低延时3D显微外视设备。
时间回溯至2018年,32岁的邵航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推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2020年,他创立智瞳科技,将计算显微成像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应用。这一突破,让主刀医生得以从光学手术显微镜的目镜前解放,以更舒适的姿态开展手术。
如今,智瞳科技以自主品牌AINNOVI®推出多款国产高端显微成像与智能系列产品,打破了手术显微镜领域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格局,凭借更高性价比与更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抢占国内外市场。
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凸显。而在南湖区,这类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市场的案例并不鲜见。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正成为推动科研成果“开花结果”的核心力量。
1.6K,对应着-271.55℃的超低温,无限接近-273℃的绝对零度。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铁会变得如玻璃般脆。嘉兴科迈超导在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成渝的带领下,自主研发的产品打破了国外在超低温、强磁场领域的技术垄断,广泛应用于医疗、半导体、科学仪器、轨道交通等领域,有效降低了国内相关行业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的朱海斌博士,成为南湖培育青年科创人才的鲜活范例。32岁博士后出站后,他创立柔性光学测量技术研究所;37岁时,又创办浙江迈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深耕AI工业视觉智能装备及数字产线领域,研发出自主学习缺陷检测模型,应用于光伏丝网印刷、人造革合成革等行业,还成功攻克民用航空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作为浙江省首个省校共建创新载体——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扎根之地,创新早已深植于南湖的发展基因。这份创新基因的孕育,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磅科创平台相继落地提供的科研实力支撑,是接连成立的26家博士后工作站汇聚高端人才形成的智力支撑,是南湖基金小镇蓬勃发展激发的资本支撑,是“星耀南湖”连年绽放打开的服务交流支撑,是常态化开展“领航杯”等各类创业创新大赛搭建的展示支撑。
“南湖为创业者搭建了‘阳光雨露’般的成长环境。”具身智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创始人师云雷说。在这里,不仅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更有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文化土壤,是青年创业人才的“托举人”与“护航者”。如今,南湖区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生态体系,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前来创新创业,这些人才正成为区域科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4年,南湖区专利授权量达5112件,其中发明专利72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92家,在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科创矩阵”。今年以来,千余名青年硕博人才、1.6万余名青年大学生来到南湖就业创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