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在罗马落幕,这场恰逢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的国际盛会,吸引了超2.5万名全球代表共商粮食安全与农业体系转型之策。会议达成意向共识——粮食增产需靠新技术与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产粮大国,既种好自家粮,又分享经验,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
论坛强调 “粮安不仅是增产,更要可持续”,这与中国思路契合。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首破1.4万亿斤,单产提升贡献八成增产,靠的是 “好地、好种、好技术”。论坛上,中国盐碱地改良技术受关注,胡树文团队方案让山东、内蒙古数百万亩盐碱地变 “吨粮田”,还被写入FAO白皮书。
中国在全球农业舞台的亮眼表现,绝非空中楼阁。从罗马粮食论坛上受赞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到助力卢旺达减损、东南亚防虫的 “中国方案”,这些国际层面的突破,背后都离不开国内地方农业科技的扎实探索。毕竟,国家的农业战略要落地,全球共享的实用技术要成型,终究要从一个个省份、一片片田野里 “长出来”。
就像中国在论坛上分享的 “小农户技术适配” 经验,看似是给全球的建议,实则也是源自湖北、河北等省份的田间实践。以湖北为例,刚一场以 “实用兴农” 为核心的技术竞技在荆楚大地正式收官,正是国家 “科技兴农” 战略在地方的生动落地。科技创新成果遇上田间地头的实际需求,新农人的智慧创意碰撞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农业大省、新时代 “鱼米之乡”,湖北以一场高规格、实用性的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向世界展现了科技兴农的强劲动能。大赛自举办以来,以 “创新赋能·科技富民”为核心,从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技术到生态环保,从农产品加工的工艺升级到智能农机的功能优化,15项决赛技术无一不瞄准乡村生产的痛点、农民增收的难点。通过“地方选拔+层层打磨”的筛选机制,让来自田间地头的优秀实用技术得以集中展示、加速转化。四大核心亮点,更是彰显了荆楚兴农的独特优势与广阔前景。
一、绿色健康:生态优先,筑牢品质兴农新底线
以90.91分获得全场最高分的林下“灵芝-赤松茸”高效循环增值技术,是把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菌糠制肥、林下栽培等绿色技术,通过复合微生物专利菌剂降解林木废弃物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转化为灵芝袋料,灵芝菌糠、腐熟秸秆再用于赤松茸种植,两种食用菌通过梯次加工的方式,1~4月赤松茸出菇、5~9月灵芝生产,提升了全年资源利用率。较传统灵芝种植模式,新技术可节约成本30%以上,原料综合利用率超过95%,原料精深加工增值超200%,实现户均增收3.2万元,带动产业增收近1000万元。
![]()
阳新柑橘绿色提质与设施增效技术体系将“绿色”与“设施”的深度融合,结合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培育克制病虫的生物菌种逐步取代化学农药。该项目大面积推广应用以虫治虫、生物农药、免疫诱抗等绿色防控技术,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丰产高效:技术破局,解锁农业增收新密码
获得一等奖的稻麦轮作“半吨粮”周年丰产高效双配套技术,较传统稻麦轮作种植模式周年增产超140公斤,利用该技术种植的水稻、小麦产量均创湖北单产最高纪录,水稻更是超出国家超级稻产量标准约120公斤。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湖北省内20余个县市区,种植面积超11万亩,带动合作社、企业9个,带动农户1178户,推动产业整体增收近2.8亿元,实现节本增效3300万元,让 “荆楚粮仓” 既保产量更提效益。
“种子芯片与科技智体双擎”蔬菜瓜果高效技术,不止提供好种好苗,更是在技术指导上利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科学种植贯穿生产全过程,同时进行渠道对接,协助农户链接大型商超、生鲜电商等销售渠道,并支持免费入驻公司小程序,打通销路“最后一公里”。
三、农旅结合:科技+文旅,激活乡村消费新场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乡村迎来全面振兴的新时代,农旅融合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农文旅融合,培育乡村新业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更将其列为“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核心任务。
![]()
监利的“油菜花海定制化技术”可嫁接进入多元化应用场景——“定制花色,定制株型,定制花期,定制文化表达”,串联农旅融合,带动程集镇10个村订单生产基地30000亩,带动2000个农户亩平增收300元,户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增收过50万元。
四、产业覆盖:全域赋能,构建乡村振兴新生态
大赛打破产业壁垒,技术覆盖乡村特色产业、农业农村装备、城乡融合发展等多个领域,形成 “全产业链赋能” 格局。种植端,涵盖道地药材种植蕲春的“蕲艾良种良法种植技术”,麻城辣椒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加工端,涵盖高山马蹄大黄高效低碳处理加工技术,食用菌菌包流水线自动化封装技术;养殖端,黄鳝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装备端,无人机、烘干机、插秧机、大型收割机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
此次大赛以 “路演+推荐官+大众投票” 三重维度,既靠专家智慧守住技术硬核底线,又凭市场眼光验证落地实用价值。这里不只是湖北农业科创成果的高光秀场,更是科技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实战舞台。
600万元真金白银的奖金池,蕴含着湖北推动 “技术下沉” 的决心与诚意。以赛事为纽带搭建技术转化桥梁,让 “良种、良技、良法” 走进县域、扎根乡村,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田间地头的 “增收密码”,为强县工程注入科技活水,助力乡村振兴借技术之力实现高质量跨越。
地方农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农业整体跃升的 “星火之源”。就像湖北通过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打磨出的 “稻麦增产”“菌菇循环” 技术,看似是一隅之地的创新,实则是中国农业从 “单点突破” 走向 “全域提升” 的微观缩影。当无数个 “湖北式” 的地方实践汇聚起来,便构筑起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中国端牢饭碗,也是稳全球粮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