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电商平台中非授权店铺的投诉下架及未授权乱价销售问题,结合行业通行做法与各平台运营规则,现制定如下解决方案:
![]()
一、非授权店铺投诉下架全流程
步骤1:证据收集(关键前提)
- 侵权证据材料:完整截图保存涉嫌侵权商品的链接页面、未经授权使用品牌商标或官网图片的情况、以及相关价格对比信息。
- 权属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注册证书、专利权证书,以及完整的品牌授权链条文件。
- 商品真伪鉴定(适用于假冒商品情形):通过购买涉嫌售假商品,并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正式鉴定报告。
步骤2:确定投诉渠道
-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优先推荐路径)
- 受理入口:淘宝(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拼多多(商家后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抖音(电商维权中心)。
![]()
- 可选投诉类型
- 商标权侵权(如主图或标题中擅自使用品牌关键词)
- 著作权侵权(如盗用官方网站或官方旗舰店图片素材)
- 假冒商品投诉(须附具第三方鉴定报告)
- 处理周期:通常为1至7个工作日,平台核实后将对违规链接予以下架并实施相应扣分处罚。
- 平台规则违规举报(辅助性措施)
- 可举报事项包括:商品页面存在虚假宣传内容、经营者缺乏合法经营资质、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等。
- 适用场景:在难以直接构成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的情况下作为补充手段。
- 行政与法律途径(针对屡次违规或恶意经营主体)
- 向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12315或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举报材料,并附上充分的侵权证据;
- 发送律师函进行警示,必要时提起民事诉讼以追偿经济损失;
- 若涉及销售假冒商品且销售额超过人民币五万元,可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
![]()
二、关于未授权低价销售是否可禁止的问题分析
可行性评估
- 全面禁止存在实际困难,但可控性强
- 当前主流电商平台不直接接受以“低价”或“未经授权”为由的投诉请求,需通过知识产权或其他合规依据实现间接管控。
- 即便成功下架违规链接,仍可能出现重复上架情况,因此需建立持续监控机制。
- 核心管理手段
- 技术监测手段:部署专业第三方价格监控系统,实时扫描并识别低价销售链接。
- 销售渠道管理
- 与经销商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明确约定价格管理条款及违约责任(如扣除保证金、终止授权资格等);
- 在产品中嵌入唯一防伪标识或序列码,便于追溯跨区域窜货行为源头。
- 消费者引导策略:加强品牌官方渠道宣传,提升消费者对授权销售网点的认知度,从而降低非授权店铺的流量转化率。
三、长效管理建议
- 构建多维度维权体系
- 整合知识产权投诉、平台规则举报及行政监管资源,形成协同治理机制,显著提升违规链接清除效率。
- 引入专业第三方控价服务机构
- 优势在于拥有熟悉各大电商平台规则的专业团队,能够提供涵盖监测、取证、投诉至溯源的全流程服务支持。
- 强化品牌自主防护能力
- 对线上专供产品采用独立型号命名规则或差异化包装设计,减少跨平台比价可能性;
- 积极申请加入平台品牌保护项目(例如淘宝星标品牌计划),获取更高层级的品牌权益保障。
⚠️特别提示:彻底杜绝所有未授权销售行为在实践中难以实现,但通过上述综合策略的有效实施,可有效消除90%以上的违规链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