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一百八十八年,这时候的东汉王朝,真就跟狂风暴雨里的破船似的,摇摇晃晃,眼看就要沉了呀。嗯,皇帝刘宏在皇宫里急得转圈圈,表面上皇宫还是金碧辉煌的,可内里的衰败劲儿,谁都能感觉到。
他思来想去,居然想出个大赦天下的招儿,觉得把牢里的犯人都放了,老百姓就高兴了,天下就太平了。这不是开玩笑嘛?社会矛盾都积了那么久了,土地兼并、官员贪腐,老百姓没饭吃才闹事,放几个犯人能顶啥用?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往大火上浇了一碗水,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
朝堂上的大臣们呢?一个个高呼 “皇上圣明”,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大司农张温琢磨着,自己之前打压的人会不会趁机翻身,得赶紧盯着点;尚书令王允满脸堆笑,想着借大赦收买人心,捞点政绩好往上爬。这官场啊,表面一团和气,暗地里全是算计,为了权力和利益,啥事儿都能干得出来,最后往往把自己也搭进去,对吧?
对了,这年二月还有个大事儿,一颗孛星,也就是咱们说的扫把星,出现在了紫宫星区。古代人迷信啊,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都吓得不行,觉得这是老天爷发怒了,要降灾祸。灵帝吓得脸色都白了,赶紧带着大臣们祭天求饶。可大臣们呢?表面上磕头磕得虔诚,心里却在打歪主意,有的想趁机弹劾死对头,说人家坏事干多了惹恼了上天;有的则琢磨着提前找退路,万一天下大乱了呢?
![]()
人性这东西,在恐惧面前真的挺真实的,首先想到的从来不是国家和百姓,而是自己的利益和安危。这扫把星到底是不是灾祸的预兆?谁也说不准,但没过多久,麻烦真的就来了。
扫把星过后,战火真的来了
黄巾起义的余党郭大等人,在河西白波谷重新起事了,气势汹汹地进攻太原和河东。这一下可苦了老百姓,拖家带口地四处逃命,街上全是慌乱的人群,哭声到处都是,那场面得多凄惨?
朝廷收到消息后,乱成了一锅粥,武将们的反应那叫一个天差地别。年轻气盛的孙坚,一听说有仗打,眼睛都亮了,觉得这是出人头地、加官进爵的好机会,恨不得立马就带兵出征。而老将卢植呢?神色凝重得很,他打了一辈子仗,深知战场的残酷。
![]()
卢植担心的不只是打仗本身,还有朝堂上的纷争,粮草军备都没保障,这一出去,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得枉送好多将士的性命,搞不好还会成为朝堂争斗的牺牲品。所以他没急着答应,而是想先和大臣们商议,再向皇帝觐见,争取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换作是你,你会选孙坚的冲动,还是卢植的谨慎?我觉得吧,换谁都得琢磨琢磨,毕竟命就一条啊。
三月的时候,滨州刺史张津被图格胡给杀了,这事儿在朝廷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为了谁来接任这个位置,吵得不可开交。有的推荐自己的亲信,想趁机扩大势力;有的则故意推荐没能力但自己痛恨的人,想借乱局除掉政敌。官场的残酷,在这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
就在这乱糟糟的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建议。谁呢?汉室宗亲,鲁恭王的后代刘岩。他建议汉灵帝,把刺史换成州牧,选派有名望有能力的大臣去担任,这样才能稳定局势。这个建议,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可谁能想到,这竟是把东汉推向分裂的关键一步?
州牧这玩意儿,到底是谁搞出来的?
刘岩一开始可没想着要什么州牧,他本来是想去偏远的交趾避祸,保住自己的财富和性命就行。可后来为啥改主意了?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
市中董福私下告诉他,自己夜观星象,发现京城马上就要大乱了,而益州那个地方,有天子之气。就这一句话,勾起了刘岩的野心,他立马改了主意,一门心思想去益州。巧的是,当时的益州刺史是个大贪官,横征暴敛,老百姓怨声载道,而且之前已经有官员被贼寇杀害了,朝廷也没心思好好打理益州,所以就同意了刘岩的请求。
![]()
朝廷开始选派州牧,把列卿、尚书这些朝廷重臣派到各地去,还保留他们原来的官职级别。列卿秩中两千石,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中央部长级别;尚书原本秩六百石,级别不算高,但东汉后期的尚书权力大得很,甚至超过了列卿。
被选中去当州牧的大臣,有的欣喜若狂,觉得这是掌握实权的好机会;有的则愁眉苦脸,担心到了地方会被当地的恶势力排挤,日子不好过;那些没被选中的,心里满是嫉妒,暗地里少不了说闲话、使绊子。官场的明争暗斗,真是从来就没停过。
最终,刘岩如愿以偿当上了益州牧,黄婉去了豫州,宗正刘虞去了幽州。刘虞之前就当过幽州刺史,在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中威望很高,派他去幽州,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而给刘岩通风报信的董福,还有太仓令赵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的那位,也跟着刘岩去了益州,想趁机谋个一官半职,享受荣华富贵。
![]()
这些州牧手握大权,在地方上几乎就是土皇帝,朝廷根本管不住。东汉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了,这么一来,地方势力越来越强,中央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分裂的种子,就这么悄悄种下了。为啥汉灵帝就没想到这一点呢?是真傻还是被眼前的局势冲昏了头?我也不知道。
匈奴那边,也不消停
这边州牧的事儿刚定下来,那边匈奴又出乱子了。朝廷下诏,让南匈奴出兵,配合刘虞讨伐张春。南匈奴单于于羌渠挺听话,派左贤王带着骑兵去了幽州。可匈奴人不乐意啊,他们担心朝廷会没完没了地征兵,把他们的青壮都给抽走了。
于是,右部西洛率先造反,还和之前杀了张津的图格胡联合起来,一下子聚集了大概几十万人?反正人挺多的,直接就把单于羌渠给杀了。之后,匈奴人立了羌渠的儿子右贤王余福罗为新单于。
![]()
当时谁也没把这事儿太当回事,觉得就是一场普通的内乱。可谁能想到,这个余福罗,就是后来搞出 “五胡乱华” 的刘渊的父亲。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竟然在未来掀起了那么大的波澜。这大概就是老子说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吧,历史这东西,真是充满了巧合和意外。
到了夏四月,太尉曹嵩被罢免了。曹嵩是谁啊?曹操的父亲啊,太尉相当于国家军事最高长官,国防部长的级别,他也不是没本事,主要是朝堂上的权力斗争太激烈了,之前被他打压过的大臣,趁机在灵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给他使绊子,最后就被拉下马了。
你看,东汉末年的官场,权力更迭根本不看能力高低,全看各方势力的较量和利益的博弈。今天你还是高高在上的太尉,明天可能就成了阶下囚,谁也说不准自己能风光多久。孙坚还盼着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可他不知道,这乱世一旦开启,想全身而退,哪有那么容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