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二十号这事儿闹得挺大,本来计划11月5日返回,结果因为疑似挨了空间碎片一下,就推迟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11月5日直接公布消息,说飞船可能被微小碎片撞到,正在搞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重点是为航天员安全着想,任务成功率得保证,所以先别急着回。
陈冬、陈中瑞、王杰这三位航天员已经在轨超过200天,原本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交接完就该落地东风着陆场。现在看来,得再等等评估结果。办公室没说具体推迟多久,但从公告看,问题应该不算太大,不然不会这么平静地发通知。
![]()
空间碎片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太空里到处飘着这些垃圾。碎片来源主要是废弃卫星、火箭残骸,还有航天活动扔出来的小东西。欧洲航天局数据说,超过10厘米的大块有5.4万个,1到10厘米的120万个,0.1到1厘米的1.3亿个。这些东西速度快,每秒7到10公里,撞上航天器破坏力惊人。哪怕一克重的碎片,动能相当于几百克TNT炸药。
神舟二十号这次疑似被小碎片击中,可能在外壁留了个凹痕,直径3毫米左右,局部温度升了12%。这会威胁防热层吗?得仔细查。要是穿透了,返回时再入大气层高温就麻烦了。
![]()
历史上空间碎片撞击事件不少,教训深刻。1991年俄罗斯的Cosmos 1934卫星被另一颗卫星残骸砸中,直接碎成两块,彻底废了。1996年法国CERISE卫星的重力梯度杆被Ariane火箭碎片断掉2.8米,姿态失控,好不容易抢修回来,功能也大打折扣。2009年铱星33和俄罗斯宇宙2251撞上,两颗都解体,制造出数万碎片,加剧了轨道拥挤。2013年俄罗斯BLITS卫星被碎片击中,早早退役。2022年俄罗斯联盟MS-22飞船推进舱被打出0.8毫米小孔,冷却剂漏光,热控失效,只能用来救援,没法载人回。2023年MS-21货运飞船也中招,幸好不载人,地面清空物资后让它在大气层烧毁。这些事儿都说明,碎片风险越来越高,尤其是低轨区域,神舟二十号就在400公里高度,那儿垃圾密集。
![]()
中国航天对这事儿早有准备,神舟飞船设计时就考虑了防护。外层用多层结构,外板先把碎片打散,中间缓冲层吸动能,内壁挡住不让穿透。这能防住微小碎片,大型碎片靠地面雷达和光学跟踪,提前让空间站变轨躲开。小碎片没法预报,只能撞了后再修。2024年3月,神舟十七号乘组就修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被碎片砸的损伤给补好了。
修复其实不复杂,如果穿孔没二次伤害,用环氧树脂堵就行。空间站就一个大气压差,属于低压容器,硅胶垫或真空胶带都能临时顶住。永久修得出舱焊死,大孔盖衬板再焊。这些程序标准,但难点在评估损伤,尤其是返回舱。舱体夹层没法拆,管路没穿透但有震动,怎么判?得靠仿真模型、在轨数据和地面试验闭环。
![]()
11月11日,办公室又更新,说返回任务有序推进,东风着陆场已经在搞综合演练。包括回收搜索、医疗支持、应急预案,全都按新评估对齐。这信号明显,风险可控,跨过门槛了。飞船全长9米,直径2.8米,重8吨,三舱结构: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返回时只剩返回舱,6立方米空间,三人加300公斤货物。评估确认结构强度、热环境、姿态控制没大问题,就能择日返。既然官宣准备返回,肯定再三衡量过,中国航天原则是生命至上,不会冒一丝险。
![]()
再说航天服,这事儿也牵扯进来。空间站有第二代飞天航天服,三套A、B、C,分别红蓝黄饰带区分。B号蓝色的就是那位“老兵”,2021年7月随神舟十二号汤洪波首次出舱。到2024年初接近设计寿命,储存3年出舱15次,但数据验证状态好,延寿继续用。到2025年8月,神舟二十号乘组第三次出舱后,累计20次保障任务,正式退役。这套服超额完成,成了首个在轨延寿的飞行产品。航天服像迷你航天器,有独立维生系统,供氧调温防辐射,还挡微陨石和高温。关节灵活,让航天员干活不费劲。全球就美俄中掌握舱外服技术,中国2008年神舟七号首秀,标志自主能力。
B号服退役后,网友呼吁带回地球。一方面文物意义大,第一套用到底的服;另一方面研究价值高,拆开看老化曲线、密封疲劳、关节磨损、辐照效应,对改进第三代服和月面服帮助大。2025年7月天舟九号送上D、E两套新款,寿命升到4年20次,就是基于这些数据迭代。
现在评估中,就看能不能塞进神舟二十号返回舱。服重不超过120公斤,体积大,不可折叠,只有关节可动,还有背包。舱门0.85米,直径够航天员穿舱内服进出,但舱外服厚重,得验证能不能过。固定位置也关键,别影响重心,再入姿态和轨道得重算。带回就得少带其他货物,像实验样品或器件残片,得权衡优先级。
![]()
从工程看,带回不是情怀,是算账。短期看公众期待,长期看技术进步。要是数据能省风险和成本,就值得。返回舱配载有限,绑扎、逃逸通道、着陆缓冲都得在安全窗内。神舟二十号本体参数复盘,全可用空间14立方米,在轨阶段余度足,但返回只6立方米,三人占大头,货物塞座椅周围。新增大物件触动边界,但官方已经在评,说明可行性有谱。作为航天迷,当然希望带下来,太可惜烧毁了。
乘组三人,陈冬指令长第三次上天,累计时长超380天,六次出舱纪录。王杰、陈中瑞首次,完成四次出舱七次载荷进出。空间站挤六人,物资足,昨天还吃鸡翅。地面有神舟二十二号待命,天舟货补给快。要是神舟二十号修不好,弃船成垃圾,乘组坐二十一号回。但从进展看,不至于,顶住了撞击,准备返。
空间碎片问题全球性,中国投资减险技术,规避碰撞。2007年反卫星测试留碎片,被批不负责,但现在合作改进。轨道碎片密度临界,怕凯斯勒效应,雪崩式增长。事件提醒,清理碎片迫在眉睫。
返回日期盯紧,联调收尾快。B号服去留,平衡配载安全。无论带不带,神舟二十号返程可验证可复查。把稳环节稳住,取舍清楚,对航天最好尊重。等回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