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四五”以来,大气治理攻坚成效让“天空蓝”成为常态。步入“十五五”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守护蓝天常在、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既是使命担当,更是民生期盼。立足新起点、锚定新目标, 需系统总结“十四五”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特别开设“美丽蓝天地方实践”专栏,分享各地在大气治理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
——GDP连续36年领跑全国、机动车保有量11年稳居全国第一,机动车保有量超4500万辆。
——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十年稳定达标、细颗粒物(PM2.5)连续五年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改善先行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向考题”中,广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广东生态环境部门紧紧抓住移动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移动源“三个减排”,让“空气好”成为广东人的“口头禅”,使“广东蓝”时常刷屏广东人的朋友圈。
![]()
结构减排:多点发力,打造“绿车轮”
“以前开燃油货车,不仅油费高,还总担心尾气不达标;现在换了新能源货车,成本降了,开着也更省心。”在东莞从事货运的司机王师傅满心欢喜。这一变化,源于广东在结构减排上的“两头发力”实招。
一头抓传统燃油车“提质减量”。广东不仅提前实施国家机动车标准,推动车型清洁化升级,更采用划定限行区、经济补偿等举措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十四五”以来累计淘汰老旧汽车362万辆。
针对对污染贡献较大的非营运类中重型货车,还专门出台提前淘汰更新补贴政策,计划淘汰2.82万辆非营运类中重型燃油货车、更新5200辆新能源货车,从源头削减污染。
另一头抓新能源车“加速普及”。早在2020年,珠三角就实现公交车100%电动化,目前广东累计投入使用纯电动公交车6.3万辆,每年减排氮氧化物10万余吨。
同时,广东结合限牌政策推广新能源乘用车、针对货运场景推动零排放货运车队、依托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推广氢能货车,多场景覆盖让新能源车走进更多领域。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65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14%。
配套设施“跟得上”,新能源车才能“跑起来”。广东同步推进公共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目前三类设施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监管减排:科技赋能,织密“防控网”
“系统预警!这辆货车尾气排放疑似超标,已推送线索至属地核查。”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通过“天地车人”一体化监管系统就能开展实时监控。这套集遥感监测、定期检验、车载终端、路面抽测于一体的四维感知网,正是广东监管控排的核心大招。
“天地车人”每年处理数据近百亿条,并建立起“省问题线索推送—地市入户检查”的省市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让污染问题精准定位、快速处置。
依托该系统,广东已抽查发现10个存在问题车型,召回车辆约3.7万辆,抽检新车污染物排放均值下降77%。2024年,项目斩获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同时,执法打击的“硬手段”也绝不缺位。广东生态环境系统与公安机关紧密联动,使黑烟车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工程减排:精准治理,啃下“硬骨头”
“以前加油时偶尔能闻到汽油味,现在改造后基本没味道了。”在深圳某加油站,车主江女士的体验,源于广东对油气回收的“深耕细作”。早在2012年,广东就率先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
针对摩托车加油油气回收难题,广东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摩托车专用加油枪集气罩,在地市试点应用,推广后预计每年 VOCs 可减排3000余吨。
尾气治理同样精准发力。针对在用汽油车燃油蒸发严重的问题,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汽油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检验操作指南(试行)》,推动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检验及治理;在船舶领域,大力推进老旧船舶LNG动力工程改造,持续推广清洁能源营运船舶。
![]()
目前,广东全省清洁能源营运船舶206艘、电动船舶22艘,规模居全国第一,实现“路上”“水上”减排多方位同步推进。
供稿 |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
编辑 | 张韵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