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视剧影响,很多人只知道多尔衮有个同母弟弟多铎,却不知道他还有个同母哥哥阿济格。
这同母三兄弟,多尔衮率领清朝入关,并一统天下,多铎被乾隆评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似乎只有同母的大哥阿济格默默无闻。
可要问这三兄弟谁打仗最厉害,谁打了最多硬仗,答案却是多尔衮的同母兄阿济格。
那么问题来了,阿济格既然打仗比两个弟弟都厉害,为什么名气却最小呢?
我们都知道,清朝有12个铁帽子王,多尔衮和多铎都是铁帽子亲王。
那么打仗最厉害的阿济格,为什么当不了铁帽子王呢?
![]()
01、阿济格打仗有多厉害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12子,母亲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福晋阿巴亥。
他出生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47岁了,估计觉得这就是最小的儿子了,于是给他起名“阿济格”,在满语里是“小”的意思,通常是给家里最小的孩子起的。
不料阿济格7岁那年,他的母亲阿巴亥又生下了多尔衮,9岁那年生下了嫡幼子多铎。
阿济格这个“小”的名字,可谓是名不副实。
更别提他长大之后“身长丈余,腰腹甚大”,整个人和“小”没有半点关系。
他在不满20岁的时候就跟着哥哥们一起打仗了,是多尔衮同母三兄弟当中唯一一个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上过战场的。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他成为镶白旗旗主,但没过多久就因为私自给同母弟多铎说亲,被新汗王皇太极削了旗主之位。
镶白旗旗主改成多尔衮,加上正白旗旗主是多铎。
阿济格由此成为同母兄弟三人当中唯一不是旗主的。
![]()
皇太极一直对手握两白旗的多尔衮兄弟颇为忌惮,但后金正在创业时期,皇太极需要两白旗的力量。
所以皇太极对这三兄弟的态度是:打压打仗最彪悍、性情最粗暴的阿济格,纵容被努尔哈赤宠坏的多铎,重用在努尔哈赤时期最不受重视的多尔衮。
皇太极把镶白旗旗主从阿济格换成多尔衮,也是这个原因。
但皇太极深知,阿济格一上战场,就有种野兽般的直觉。
所以遇到硬仗,皇太极喜欢让阿济格上。皇太极时期有名的战役大凌河之战、广陵门之战等,都有阿济格屡立战功的身影。
皇太极称帝之后第一次劫掠明朝,这是一起很有象征意义的行动,代表新朝的体面,力求万无一失。
此时挑大梁的,就是阿济格。
皇太极派人攻打皮岛的时候,镶红旗的硕讬将近一个月都没有进展,阿济格一来就找到了突破口,快速攻克了皮岛。
![]()
皇太极去世之后,阿济格的同母弟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掌权。
在多尔衮倾尽所有攻打山海关的时候,左右翼正是自己的两个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
大名鼎鼎的吴三桂投降后,更是长期在他麾下作战。
多尔衮迁都北京之后,意识到清朝如果想要一统天下,必须打败两个最重要的对手。
一个是李自成,另一个是南明弘光朝廷。
其中李自成毫无疑问是更硬的骨头。
所以多尔衮把攻打李自成的任务交给了阿济格,要求阿济格务必要杀了李自成,以绝后患。
没过多久,多尔衮又派同母弟多铎从另一个方向进攻李自成,和阿济格两面夹击李自成。
![]()
李自成选择和多铎在潼关决战,失败后放弃西安往南难跑。
阿济格负责最终的追击。他一路对李自成穷追猛打,13战13胜,最终逼得李自成在走投无路之下身死九宫山。
清朝入关以来最大的两个敌人分别是李自成和南明,其中硬骨头李自成是阿济格解决的。
考虑到他同母弟多铎在前期配合两面夹击李自成,后来又打败了南明的弘光朝廷。
算下来清朝诸王当中,阿济格的功劳仅仅比同母弟多铎逊色,远胜其他王爷。
但多铎打弘光朝廷,其实没有打什么硬仗,弘光朝廷几乎是一路投降,不像阿济格打李自成一直在交战。
并且在入关之前,阿济格的战功不仅远胜于多铎,在诸王当中更是没几个能比的。
清初八大功封铁帽子王里,除了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这几个不完全是靠战功封的之外,阿济格的战功可能总体上仅略逊于豫亲王多铎,而比其他4个都要强。
![]()
02、阿济格结局如何
阿济格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可是他下了战场之后,却有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性情粗暴,头脑简单。
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喜欢用他打硬仗,但是离开战场之后没少敲打他。
他的镶白旗旗主之位被迫让给多尔衮就是一个典型。
后来皇太极称帝之后,重新制定清朝的宗室爵位,最高的是亲王。
阿济格的同母弟多尔衮和多铎都封了亲王,其中多铎只有22岁,论战功轮不上他当亲王,但皇太极却特别表示,多铎是幼弟,要特殊照顾,把他封为豫亲王。
可是阿济格却仅仅是个郡王。
他不仅是同母三兄弟当中唯一不是亲王的,也是当时努尔哈赤活着的嫡子当中唯一不是亲王的。
![]()
皇太极去世之后,阿济格的同母弟多尔衮掌权,阿济格终于当上了亲王。
可是阿济格在攻打李自成的时候,却连连犯错。
他在交战当中,先是主观判断李自成已经死于战场,没有确认过就上报多尔衮说李自成已死。
可实际上李自成是在九宫山死于当地人的伏击。
后来阿济格又在没有朝廷诏令的情况下擅自班师,还私自许诺说要封一个明朝降将当大官。
他还特别瞧不上顺治皇帝,当众把顺治皇帝叫做“孺子”。
多尔衮对这个同母哥哥很是无奈,但作为弟弟又不太好说哥哥什么。
所以多尔衮一直更倚重同母弟弟多铎。后来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而多铎是辅政叔德豫亲王,兄弟二人权倾朝野。
唯有阿济格,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普通亲王。
![]()
阿济格常年是兄弟三人当中待遇最差的,哪怕同母弟弟多尔衮掌权了依然是这样。
他的心理难免不平衡。
顺治六年,阿济格的同母弟弟多铎去世。多尔衮正在哭丧呢,阿济格就派人去对多尔衮说,多铎的战功注水,多尔衮不该对多铎这么好,该让自己当叔王。
这可把多尔衮气坏了。
可是同母弟弟去世了,多尔衮只剩下阿济格这个同母哥哥了,所以多尔衮只是派人去训斥了阿济格一番,并叮嘱身边的心腹少和阿济格打交道,没有对他怎么样。
阿济格却对此怀恨在心。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打猎的时候意外坠马,弥留之际召见阿济格,兄弟二人密谈了一番。
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但阿济格从多尔衮的大帐里出来,就张罗着要去娶小妾,根本不关心多尔衮的死活。
后来多尔衮去世之后,阿济格也不愿意去哭丧。
![]()
阿济格满脑子都是要接替多尔衮当摄政王,还试图调兵威逼年少的顺治皇帝。
可是两白旗大臣根本不买他的账,转头就把他卖给了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把他削去王爵,囚禁起来,但依然给他留了不少服侍的人。
他那和他一起调兵的儿子劳亲也仅仅是降为贝子。
结果阿济格被囚禁了还不安分,在囚禁的地方私藏大刀,还号称要挖地道出去杀了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忍无可忍,把他和他的儿子劳亲一起赐死了。
此时的多尔衮也已经被顺治皇帝清算,兄弟二人都被开除宗籍废为庶人了。
唯有他们的同母弟弟多铎,因为去世得早,仅仅是被追降为郡王,子孙后代依然能够传承王爵。
![]()
03、阿济格为什么当不上铁帽子王
乾隆皇帝继位之后,重新规定了宗室继承制度。
顺治六年的时候朝廷发布了一道诏令,亲王和郡王都是世袭罔替,亲王以下降等袭爵。
可是到了乾隆年间,清朝的高级别宗室实在是太多了,负担很大。
所以乾隆规定,亲王和郡王从此也要降等袭爵,也就是亲王的儿子是郡王,郡王的儿子是贝勒。
但是清朝是靠宗室打江山的,清初有一批战功赫赫的开国王爷。
乾隆觉得,这些开国王爷的后代不该和普通恩封的亲王和郡王一个待遇。
所以乾隆特别规定了8个开国亲王或郡王的后代,以及雍正指定的怡亲王允祥,他们的爵位都是世袭罔替。
这就是铁帽子王的由来。
![]()
乾隆选定铁帽子王名单,原则上是看打江山时的功劳。
要说这份功劳,还有哪个王爷比得过多尔衮呢?要知道清朝都是在多尔衮的率领下入关的。
所以虽然顺治皇帝在多尔衮去世之后清算多尔衮,削了多尔衮的王爵,把多尔衮废为庶人。
但是乾隆时隔100多年依然为多尔衮平反了,恢复了多尔衮的睿亲王爵位,规定睿亲王是铁帽子王之一。
多尔衮没有儿子,乾隆就把多尔衮同母弟多铎的一个儿子多尔博过继给他,让多尔博的后代继承了睿亲王之位。
多尔衮的同母弟多铎在去世后受到多尔衮牵连,被降为郡王。
乾隆也恢复了多铎的豫亲王之位,并让他也成为铁帽子王。
![]()
如果光论功劳的话,阿济格铁定能入选。
他对清朝发展的功劳或许比不上在几次皇位传承时期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
更比不上率领清朝入关的多尔衮。
光论战功,阿济格在入关之前远胜同母弟多铎,入关之后在诸王当中也只比多铎差一些,综合来说可能略逊于多铎。
但是除了这4个人之外,阿济格的功劳可以说强于清朝的任何一个王爷。
更别提皇太子的第五子硕塞,一辈子没有打过独当一面的大仗,履历上最醒目的战功全是作为多铎的副将。
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成为铁帽子亲王。
屡次挑大梁并大胜的阿济格,可比他强多了。
然而阿济格却没能成为铁帽子王。
![]()
明明同母三兄弟几乎是同时被顺治皇帝收拾的。
为什么两个弟弟能够被乾隆平反,并且成为铁帽子王。
唯有阿济格什么都没有呢?
我们先来看看多尔衮为什么能够平反。
多尔衮被顺治皇帝清算的原因,主要是他当摄政王的时候,过于嚣张跋扈,根本不把顺治这个皇帝看在眼里。
以至于顺治几乎只是一个摆设,多尔衮才是当时清朝没有名分的皇帝,
年少的顺治皇帝恨透了他。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多尔衮或许真的有野心,或许真想过要夺位。
但是他有生之年没有做过任何实质上的造反行动。
而且多尔衮虽然实际行动上不太把顺治当回事,仅仅把顺治当吉祥物,但是他的表面功夫做得很足。
他经常召集群臣说要尊重顺治这个皇帝。
所以乾隆要为他平反,操作空间是很大的,只要一口咬定他明明有实力造反,却没有造反,就可以了。
![]()
多铎那就更简单了。
当年顺治皇帝清算多尔衮的时候,多铎已经去世了,但顺治皇帝也没有放过多铎,让诸王讨论多铎的罪状。
可是他们讨论出来的结果是,多铎虽然被多尔衮任命为了辅政叔王,权倾朝野,但是行动上还真没找到什么不尊重顺治皇帝的地方。
最后顺治皇帝在诏书上写的清算多铎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多尔衮同母弟,仅此而已。
既然顺治皇帝本人都定性了多铎仅仅是受多尔衮牵连,而乾隆皇帝已经给多尔衮平反了。
那再给多铎平反,也不过是顺手的事。
![]()
阿济格却和两个同母弟弟都不一样。
他在多尔衮去世之后是真的调兵入京城了,哪怕他的目的不是夺位,而是想抢摄政王的位置,但是调兵就是调兵。
更别提他调兵之后,顺治皇帝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而是仅仅囚禁了他,并把和他一起调兵的儿子降为贝子。
而且顺治皇帝即便囚禁了他,也依然让不少人去伺候他的生活。
直到这个时候,顺治皇帝对他的惩戒都还算是轻的。
但他被囚禁的时候依然不老实,又是私藏兵器又是扬言说要杀了顺治。
这可不仅仅是吹牛了,因为他有私藏兵器和试图挖地道逃出去这两个实质性的、等同于造反的行动。
顺治忍无可忍赐死了他。
![]()
所以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和多铎平反挺简单的。
毕竟多尔衮和多铎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造反行为。
而且多尔衮是在打猎的时候意外坠马去世的,多铎是得天花去世的,都不是被顺治皇帝赐死的。
可是阿济格不一样,他不仅仅有实质性的调兵、造反的行为,还是被顺治皇帝赐死的,是实打实的、顺治皇帝定性的罪人。
乾隆可以说多尔衮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错误,只是作为皇帝的叔叔在辅政的时候太过嚣张,不太注意小皇帝的心理接受程度。
但是乾隆总不能说阿济格调兵入京城无罪、私藏兵器无罪,扬言要杀了顺治皇帝无罪吧。
所以乾隆皇帝是不可能为阿济格平反的。
既然阿济格不能平反,而是实打实的大清罪人。
那他自然就不可能当上铁帽子王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