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文明,让乡村更美好
薛惠娟
文明乡风是乡村的根和魂,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
日前,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文明乡风建设举办的全国性会议。会议围绕“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主题,搭建起文明乡风建设的社会参与、成果展示、交流学习平台,共同探讨文明乡风建设的路径和办法。
当下,我国农村发生着深刻变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持续改善。但一些地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不仅给农民带来负担,也阻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乡土社会,人情大于天。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现象,正是文明乡风建设中的难点与堵点。移风易俗便成为破局的关键,是实现乡风文明目标的核心路径与重要抓手。
在此次大会上,多项来自河北的实践经验亮相,为全国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河间市有关负责人以“破陋习 树新风 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在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分会场发言;景县选送的小品《抢公爹》在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中参演,生动诠释“亲情无价、孝心贵在真心”的主题;我省举办“冀农乐”第三届和美乡村“和顺杯”篮球赛(村BA),在“村字号”文化体育发展分会场进行展示。
这些“河北经验”,正是近年来我省持之以恒破除陈规陋习、培树文明新风结出的硕果。
一场酒席的简办,一份彩礼的淡化,看似家长里短,却直接关系到万千农民家庭的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接地气的村规民约,运作有效的红白理事会,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村民行为;活力四射的“村BA”,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则润物无声地滋养着百姓的精神家园。
倡导乡风文明,绝非追求千村一面的刻板整齐,其精髓在于滋养与引导。它需要通过得当的方法、有力的措施和持续的浸润,引导人们自然而然地向往善、追求美。
不久前,我省开展的双争活动交流展示,集中呈现了各地推进文明乡风的创新和探索。
巨鹿县以公益红娘“小切口”撬动乡风文明“大变化”,398名持证红娘促成3000余对新人喜结连理。故城县探索道德积分制管理,建成爱心积分超市141个、“爱心小院”(含孝老食堂、爱心驿站等)18个。邯郸市峰峰矿区创办“新风尚宴会厅”79个,为群众提供办事场地、简朴宴席等公益或低偿服务。
这些燕赵大地的生动实践,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文明,让乡村更美好。
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总结成绩,部署工作。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深化,广大乡村必将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