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钊
青年与老人
题记:青年与老人之于社会,均为其构成之要素,缺一不可,而二者之间,尤宜竭尽其所长,相为助援,以助进社会之美利,文明之发展。
现代之文明,协力之文明也。贵族与平民协力,资本家与工人协力,地主与佃户协力,老人与青年亦不可不协力。现代之社会,调和之社会也。贵族与平民调和,资本家与工人调和,地主与佃户调和,老人与青年亦不可不调和。唯其协力与调和,而后文明之进步,社会之幸福,乃有可图。
青年贵能自立,尤贵能与老人协力;老人贵能自强,尤贵能与青年调和。盖社会之优美境地,必由青春与白发三种之质色、性能级配匀称,始能显著而呈鲜明壮丽之观;否则零落消沉,无复生气矣。故青年与老人之于社会,均为其构成之要素,缺一不可。而二者之间,尤宜竭尽其所长,相为助援,以助进社会之美丽、文明之发展。若为青年,则当鼓舞其活泼畅旺之气力,为社会推陈其沉滞之质积;若为老人,则当运用其稳静深沉之体验,为社会整理其善良之秩序。若夫互相轻侮与妄自菲薄者,如老人一闻青年之行动,辄骇为危险;青年一见老人之云为,辄嗤为腐败。此其无当,正与青年之以后进自贬,老人之颓衰自废者无殊。吾人均认为野蛮的,非文明的;专制的,非立宪的。若而青年,若而老人,皆在吾人排斥之列矣。
吾尝论之,群演之道,乃在一方固其秩序,一方促其进步。无秩序则进步难期,无进步则秩序莫保。阐论斯旨最精者莫如弥尔,其言曰:“凡于政治或社会之所企,无独关于秩序者,亦无独关于进步者,欲兴其一二者当必共起也……进步之所需,与秩序之所需,其质相同,唯用于进步者视用于秩序者为量较多耳。安见之所需,与进步之激。政府有司调和于老人、青年之间,苟得其宜,不妄以人为之力,于天然适当之调和有所损益,则缓激适中,刚柔得体,政治上调和之志的达矣。”(一)古里天森氏《论世界观与政治的确信》,谓皆基于二种之执性,即急进与保守是也。亦曰:“有一义焉当牢记于心者,即此基于执性之二种世界观,不可相竞以图征服或灭尽其他。盖二者均属必要,同为永存。其竟立对抗乃为并驾齐驱,以保世界之进步也。”(二)惟二子之言,益知世界之进化,全为二种观念与确信所取驰以行,正如车之有两轮,鸟之有双翼,二者缺一,进步必以废止。此等观念,判于人之性质者,即进步与保守;判于人之年龄者,即青年与老人而已矣。
轻蔑老人为蛮健社会之恶风。中央亚非利加之士人,将与他部落战争时,必先食其亲。盖恐战争一经开始,老人易为敌所捕虏,或遭虐遇,甚至虐杀。故为老人者,宁以为己子所食为福;而为之子者,亦以食其亲为孝,诚奇闻也。马来群岛之布尔聂伊附近某岛中人,遇达于一定年龄之老人,则穷追之,使登于亭亭大木之颠。部落中之青年,群集于其下,摇其木使之坠地而惨死焉。日本古代亦有烧舍山之语,相传为舍弃老人之地云。此以证老人于未开之群,实无生存之资格。文明进步之结果,老人之价值乃从之日增。现代文明诸国,对于老人之平生卓著劳绩于其社会国家者,且与以养老年金,以为晚年之慰安,而寓报功崇德之意焉。其故一由于社会之进步,争存之道渐由腕力而趋于智力也。蛮人社会上之地位由腕力之强弱而分优劣,文明人社会上之地位,则由智力之深浅而判崇卑。未开时代之老人,以于腕力为弱者,故遭虐待;开明时代之老人,以于智力为优者(西谚有云:白发即知识之意),故蒙敬礼。
今日之社会,实厚与老人以与青年竞争之机会。此老人所当益自奋勉,以报答社会之恩宠者也。一由于老人之自强,体力益以健康,智力益以丰富也。老人之体力,虽视青年为衰,而依其不断之修养,亦可减其程度。而其知识与经验,乃足以其长于青年者补其体力之所短。故其为用于社会,亦殊无劣于青年。吾闻欧美老人之活动于社会者,为数之众,使人惊叹不置。今日之老人,实能多助社会文明之进步,此社会所当设立种种制度,以酬慰老人对于社会之勋劳者也。盖夫宇宙之间,森罗万象,莫不有其存在之意义。苟存在于兹世,即有应尽之职分,可为之事业。西谚有云:“不劳者无食”(Man that does not work shall not eat)。老人岂得以老人之故,而有坐食之权利耶?吾爱二十四岁为英国内阁总理之比特,吾尤爱以八十四龄之老躯为爱尔兰问题奋战之格兰士顿;吾敬以二十六岁之青年,驱百万雄师,越亚尔白上天险征服意大利之拿破仑,吾尤敬以八十二岁之老翁,驰驱于铁血光中,卒以委骨伏尸于战场之罗巴兹。
吾国现代之老人,以其于青年时代既无相当之修养,一臻耄耋之年,辄皆呻吟辗转于病榻之间,投足举手尚待青年之扶持,其智力之固陋,亦几不识今日之世界为汉唐何代。青年而欲与之协力,与之调和,殊为至难。吾人唯有怜之、惜之,以奉养之,此外无所希望于彼等。吾唯盼吾新中国之新青年,速起而耸起双肩,负此再造国家民族之责任,即由青年以迄髦老,一息尚存,勿怠其努力,勿荒其修养,期于青年时代为一好青年,即老人时代为一好老人,勿令后之青年怜惜今之青年,亦如今之青年怜惜今之老人也。
(一)见 Mill, Consideration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第二章 The Criterion of a Good Form of Government.
(二)见 Christensen, Politics and Crowd-morality. 第一章 World-View and Political Conviction.
李君此文,引弥尔、古里天森工氏言,以明社会所需进步保守之量,义极精确。劝戒青年不可轻蔑老人,愚亦以为有至理。唯吾青年对于李君之教言,不得不有二种感想:其一则吾国社会,自古保守之量,过于进步。今之立言者,其轻重宜慎所择。其一则此时国人之年龄,与智力为反比例。倘由智力之深浅而判崇卑,则吾国之老人,当敬礼少壮。愚甚望现时诸老人,其勿误会李君立论之旨,真自以为于社会文明之进步,已有何德可崇,何功应报也。质之李君,以为然否?(独秀识)
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