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湖南中学生那篇火爆网络的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字里行间的祖孙情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30多年过去了,奶奶的身影从未因时光流逝而模糊,那些与她相伴的日子,如同老电影的片段,一帧帧在眼前回放,温热了眼眶。
我四岁那年,妹妹出生,当天晚上我就跟奶奶睡在一起了,此后十年,奶奶的炕头便是我的安睡之地。记忆里的奶奶,四五十岁的模样,总是带着温和的笑意。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奶奶便常背着我在村里转悠,田埂上、打麦场边、村里的胡同口,都留下过她的脚印和我的笑声。我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那宽厚的脊背,是我童年最安稳的港湾。
![]()
最难忘一次,奶奶带着我去邻居家玩儿,我不知何时自己走到了街上,找不到奶奶的身影,我吓得哇哇大哭。哭声惊动了村人,奶奶闻声从邻居家飞奔出来,一把将我搂进怀里,拍着我的背轻声安抚,那一刻,她的怀抱比任何地方都温暖。这是我四五岁时对奶奶最清晰的印象,带着哭腔,却满是安全感。
![]()
还有一年的麦收时节,奶奶带着我去生产队的场院里玩儿,那时候干活累了,喝上一碗糖精凉白开水就是最大的享受了。我跟随奶奶也喝了一大碗。没过多久,想撒尿了。我趁大人们不注意,自己跑到场院的一角就尿了起来。还没有尿完,就听见一声:“怎么在这里尿泡?”吓的我赶紧提上裤头儿,抬头一看原来是生产队长来了。这时候奶奶也走过来,我看见奶奶哇地哭了出来,奶奶耐心地叮嘱我说场院里不能撒尿,这里的粮食是全村人吃的......
![]()
1977年的那个午后,成了奶奶的一次“劫难”,也成了我记忆里一道抹不去的痕。当时父母不在家,奶奶去喂猪时,猪圈门口的石头突然滚落,砸中了她的右手指。我至今记得她握着流血的手指走进屋的样子,脸上忍着痛,却还轻声问我有没有吓到。后来村里人把她送到乡镇卫生院,消毒、缝合、固定,医生说右手手指骨折,需要静养数月。可奶奶哪能闲得住,家里的活计、我的吃喝,她从未落下。
![]()
有一天,我突然馋油饼,哭闹着要奶奶做。那时奶奶的右手还没完全恢复,根本没法用力。可她看着我耍赖的样子,没说一句拒绝的话,转身走进了厨房。她用左手和面、揉团、擀饼,右手只能勉强辅助,动作笨拙又缓慢。面团在她手里反复揉搓,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她却顾不上擦。不知道过了多久,香喷喷的油饼端到我面前,我狼吞虎咽地吃着,丝毫没注意到奶奶揉着酸痛的左手,也没读懂她眼神里的疼爱与坚持。如今想来,那油饼的香气里,藏着奶奶最纯粹的爱,是用疼痛与坚持换来的宠溺。那次手伤以后,她的右手手指就再也无法弯曲,一直翘着,成了永久的变形,直到她去世,那根变形的手指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
1983年我上了初中,冬天开始住校,再也不能每天晚上依偎着奶奶睡觉了。记得住校第一天晚上,我躺在被窝里哭了,那是第一次晚上离开奶奶一个人睡觉。每周六下午放学,我都是一口气骑车赶回家,奶奶总在大门口等着我的回家,晚上吃着奶奶做的饭,心里别提多幸福了!
![]()
1984年,奶奶带着我和妹妹去北京看当兵的叔叔,那是我少年时代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火车上,奶奶一直牵着我的手,生怕我走丢;在北京的日子里,她带着我和妹妹逛胡同、看风景,把好吃的都留给我。那时候的奶奶,脸上满是笑容,变形的手指牵着我,走过了一段段温馨的路。
初中、高中、工作,我一步步离开家乡,离奶奶越来越远,能陪伴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1994年春节,奶奶因冠心病去世,那个疼了我一辈子、护了我一辈子的人,永远离开了我,1994年的春节也是我过得最痛苦的年......
![]()
如今30多年过去,我早已为人父母,也终于读懂了奶奶当年的不易。那根变形的手指,是她为这个家操劳的见证;那一张用左手做的油饼,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食物;那十年的陪伴,是她用余生都无法偿还的深情。奶奶不是母亲,却给了我堪比母爱的呵护;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常的点滴,把爱刻进了我的生命里。
![]()
(奶奶的真实照片)
有时候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奶奶的背、奶奶的怀抱、奶奶变形的手指,还有那香飘岁月的油饼。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爱,从未因离别而消散,反而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奶奶,您在另一个世界还好吗?我想您了,想您的背,想您的油饼,想您给我的所有温暖。这份深情,我会永远珍藏在心底,直到岁月尽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