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21岁的张家齐完成最后一跳,稳稳入水后浮出水面,大屏幕上赫然显示着342.80的总分和第十名的成绩,她轻轻闭眼,深吸一口气,缓缓走下跳台。
没有奖牌加身的辉煌时刻,也没有观众席上山呼海啸的掌声与喝彩,她先是转身紧紧拥抱了陪伴自己多年、鬓角已染霜色的教练,随后面向看台深深鞠躬,动作沉静而庄重。
这个再熟悉不过的收尾仪式,她曾在无数场比赛后重复过,但这一次,更像是向那段浸满汗水与梦想的跳台岁月郑重道别。
![]()
不断前进的跳水历程
混合采访区灯光微亮,她眼角闪烁的泪光清晰可见。面对镜头前的提问,她的声音虽轻却透着坚定:“真的没有遗憾,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我已经全力以赴,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分付出。”
从12岁一鸣惊人的跳水新星,到17岁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冠军少女,张家齐的成长轨迹曾被无数人视为“天赋与拼搏”的完美结合。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以甜美笑容打动人心的女孩,最初接触的并非跳水项目。
在七岁之前,她每日在体操馆中翻腾跳跃,直到北京跳水队的教练偶然注意到她在水中展现出的惊人协调性与爆发力,才将她引入另一条人生赛道。
据教练回忆,张家齐是队里最执着的孩子——别人练三遍就能掌握的动作,她会反复练习十次以上,即便额头布满汗珠、双臂因疲劳微微颤抖,仍坚持对照录像逐帧修正,直至动作精准无误。
正是这份近乎苛刻的自律,让她10岁便成为北京跳水一线队史上最年轻的成员,也为两年后的惊艳亮相埋下了伏笔。
2016年全国跳水冠军赛,身高刚过1米4的小姑娘站在女子十米台上,在一群高出半个头的对手中显得格外娇小。然而当她腾空跃起、划破空气的一瞬,整个赛场为之一震。
![]()
最终,她以领先亚军20多分的巨大优势夺冠,手握金牌用稚嫩的声音认真说道:“我以后要拿奥运会金牌。”
这句看似童真的承诺,成了此后五年她日夜奋斗的方向。
每天清晨五点半,城市尚未苏醒,她已出现在训练馆进行拉伸热身;白天上百次从1米台、3米板到10米台的反复起跳,脚底磨破就贴上创可贴继续训练;晚上八点收工后,还要花一个小时回看视频、分析动作细节。
这份不懈努力终于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迎来绽放时刻。
![]()
女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张家齐与搭档陈芋汐配合默契,五轮动作中有三轮斩获满分,最终以363.78分强势夺金。
当五星红旗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冉冉升起,她咬着金牌露出梨涡微笑的画面,定格成亿万国人心中的经典记忆。
截至退役之际,九年职业生涯中她共赢得20余项国内外大赛冠军。而荣耀背后,是常年缠绕膝盖与腰部的膏药,是缺席的童年节日与寒暑假,更是深入骨髓的坚韧与自我约束。
竞技体育的冷酷,往往悄然藏匿于时间的流逝之中。
![]()
女子十米台运动员的黄金期通常集中在16至19岁之间,21岁的张家齐早已跨过这一区间。
当比她小两岁的全红婵仍在空中轻盈翻转,昔日搭档陈芋汐依旧状态火热时,她的身体却频频发出警示信号。
长期高强度训练积累的腰椎损伤与膝关节旧疾频繁复发,青春期发育带来的体型变化也影响了动作的稳定性与空中姿态控制。
教练曾为她调整训练方案,她本人也在深夜加练核心力量与柔韧性,但站在跳台边缘时,那种曾经“心随意动、身随台行”的绝对掌控感却日渐模糊。
巴黎奥运周期开启前,有媒体问她是否考虑退役,她笑着回应:“只要还能跳,就不会轻易停下。”可全运会赛场上的现实,迫使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极限。
预赛阶段表现低迷,仅列第16位,依靠半决赛最后一跳的超常发挥才勉强晋级决赛;进入决赛后首跳107B动作出现明显失误,直接跌至12名选手中的末位。
尽管第二、第三跳逐渐找回节奏,尤其是207C这一高难度动作拿下79.20分后,她兴奋地奔向教练击掌庆祝,但最后两跳的细微偏差仍使她最终停留在第十名的位置。
“我已经很对得起自己了,因为现在的竞技水平确实无法和巅峰时期相比。能跳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采访中她眼眶泛红,语气却平静坦然,这份清醒与释怀,远比任何奖牌更令人动容。
网友纷纷留言:“比起赢得冠军,懂得何时放手才是真正的成熟”“她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跳台,现在轮到为自己活一次了”。
![]()
告别赛场不是结束,而是新旅程的开启
作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张家齐眼前铺展着三条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光明的职业路径,每一条都具备轻松突破六位数年薪的实力——这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她用九年拼搏换来的选择自由。
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国内顶尖体育学府,历来重视吸纳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优秀运动员加入教学团队。
校园氛围宁静纯粹,正契合她低调务实的性格特质,既能远离聚光灯下的压力,又能以亲身经历延续对跳水事业的热爱与传承。
若追求稳定发展,北京市体育局预留的编制岗位无疑是理想归宿。
![]()
身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儿,她曾为首都跳水队争得多项荣誉,转入体制内从事体育管理工作可谓顺理成章。
而自主择业,则是一条充满未知与机遇的新征途。凭借清甜的形象、阳光的性格以及奥运冠军的公众认知度,她在多个领域均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
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体育解说方向。巴黎奥运会期间,她首次以嘉宾身份参与赛事解说便广受好评——不同于传统解说的专业术语堆叠,她擅长用“像一片羽毛轻轻触水”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技术要点,既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深度。
![]()
结语
有人称张家齐“人生一路开挂”,也有人感叹她“运气太好”。但少有人意识到,她如今拥有的一切选择权,皆源自那九年来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从12岁登上全国冠军领奖台,到21岁从容谢幕跳台,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定位:不沉迷过往荣光,不刻意经营人设,只专注于真实做自己。
我们祝福张家齐开启人生新篇章,也期待看到她以全新的身份,在未来的舞台上继续闪耀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