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一名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长文,详细记录其“双十一”期间在某电商平台以345元价格购得一件修身软壳羽绒外套的消费经历。该网友收货后查看衣物吊牌时发现,这款明确标注为“羽绒外套”的商品,其填充羽绒总重量仅为5.4克,其中S码规格的充绒量甚至低至5克,吊牌信息显示填充物为鸭绒。该网友在帖子中直言,如此微薄的充绒量竟以“羽绒外套”命名销售,实在有悖常理,并附上购物凭证、商品页面截图及吊牌特写照片作为佐证。
11月12日,经视直播记者就此事联系到销售该款羽绒服的商家。客服人员回应称,此款外套的充绒量确实较少,因其充绒位置集中设计在服装前胸与后背的夹层处,并解释该设计适合0摄氏度至零下5摄氏度的气温环境穿着。客服同时补充说明,衣物内里其他部位添加了“短细绒”以辅助保暖。但针对“短细绒”的具体成分及保暖性能参数,
客服未提供进一步解释。此类“局部充绒”与常规羽绒服需达到的保暖标准差距显著。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建议,北方地区户外穿着的羽绒服充绒量至少应达到180克,而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多在250克至450克之间。即便是适合南方秋冬交替时穿着的轻薄款羽绒服,充绒量也通常在50克到80克左右。该事件中5.4克的充绒量,甚至不及许多羽绒服一个袖子的填充量。
事件曝光后,涉事电商平台客服对外表示,若消费者遇到商品描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可通过平台举报渠道反馈。平台方会对被举报商家进行排查,并依据平台规则处理,同时承诺将进一步加强针对入驻商家的商品信息审核与日常监管力度,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此举折射出线上羽绒服销售市场长期存在的乱象,包括用“羽绒棉”“科技绒”等名称混淆概念,或以“飞丝”(即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的单根绒丝)冒充羽绒等更为隐蔽的造假手段。
从行业视角看,羽绒服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羽绒原料、面辅料和人工等。以当前市场价估算,一件填充150克、绒子含量达90%白鸭绒的羽绒服,仅羽绒原料成本就已超过60元,
再计入面辅料、加工、运营等费用,其合理售价通常难以低于300元。消费者若遇到售价显著低于行业成本却宣称高绒子含量的产品,尤其需要警惕其填充物是否达标。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11月底的通报,羽绒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仍有26批次产品不合格,涉及纤维含量、羽绒含绒量等多个项目,这表明市场规范与消费者教育仍需持续加强。
![]()
对此,网友“保暖基本靠抖”评论:“这哪是羽绒服,分明是件‘羽绒主题’装饰衫!”
网友“物理取暖大师”回复:“装饰衫?哥们儿你太高估它了,这分明是商家给你画了个‘温暖饼’!”
网友“过冬经济学教授”回复:“‘温暖饼’还得配‘西北风’套餐,穿它出门相当于开启了人体自发热挑战赛。”
网友、反套路工程师”回复:“挑战赛冠军奖品可能是医院七日游,商家连后续行程都给你安排明白了!”
5克羽绒的背后,是诚信分量与商业道德的严重缺失。商品可以轻薄,但商家的责任担当绝不能“缺斤短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