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件事,有读者问我现在怎么写那么多,好奇我是不是团队?其实都是我一个人在创作,至于次条文章或者不标记“原创”的文章,那就是广告,其实我也很惭愧,不太想发,不过白梦写公众号的初衷就是迫于现实压力,想多点收入。
公众号一般赚钱有两个办法,一个写付费文章,另一个是直接发广告,我想了想,还是每天次条接点广子吧,主要是我觉得我的文章不值得大家花钱看,其次第一篇直接发广告又怕读者点进来失落抱怨。所以后面不标“原创”的文章,你们看见了,心领神会就可以了,非常抱歉。
以下正文: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也特别容易挨骂的话题。
为什么欧洲有些国家,天天养懒汉,发高社会福利,社会却没崩溃?
但只要 我们 一提养懒汉。
立马就有人骂白左,骂体制,说什么“勤劳致富才是正道”、“不劳动者不得食”,言之凿凿,好像谁不拼命就是原罪。
我以前也这么想。心里不平衡啊。
你说我早八晚十地干,结果交的税最后被拿去养一个天天晒太阳、不上班的人?
这不是劣币驱逐良币吗?社会迟早完蛋。
以前我也这么想,觉得这帮白左圣母心泛滥,简直是在搞社会自杀。
但后来,见得多了,读得多了,我才 慢慢发现,这事没那么简单。 甚至可以说,我之前理解的方向,反了。
你仔细想想,什么叫懒汉?
王思聪天天在夜店蹦迪、开着跑车把妹,你会叫他懒汉吗?
我想肯定不会。最多 可能会说他会投胎,或者羡慕他活得潇洒。
但一个穷人,在工厂受不了007,难以忍受那非人的工作环境,辞职了,跑去干一天玩三天,睡在挂壁房里。
他的评价肯定是负面的。
你看,同样是不想参与生产劳动,但评价天差地别。
说白了,这压根不是懒不懒的问题,这是谁掌握话语权的问题。是那些不从事生产、却占有大量财富的人,在给那些不愿意老实当耗材的人,贴标签。
而我们大部分人,竟然也接受了这套逻辑。
我们回到正题。
为什么说,不养懒汉的社会,没有未来?
我知道这很反直觉,别急,我们用一个所有人都听得懂的模型来解释——进化论。
达尔文老爷子有个结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注意,是“适者”,不是“强者”。
这点非常非常关键。如果是强者生存,那恐龙比蟑螂强一万倍,为啥恐龙死绝了,蟑螂活到了现在?
因为淘汰你的,从来不是你的对手,而是环境。
环境一变,你再强,不适应,就第一个死。恐龙就是例子。蟑螂呢,弱得一B,但它能吃垃圾,耗能低,在哪都能活,它就是适者。
社会其实也是一样的。
未来的变化没人预测得了——你不知道AI会不会抢你饭碗,不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
那人类社会怎么办?
答案是:不知道。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国家也不知道。谁都无法100%准确预测未来。
你要是知道明天可控核聚变一定成功,你今天还会去买电车吗?你要是知道哪个专业10年内必火,你填志愿还会纠结吗?
你连自己专业都选不对,凭什么觉得自己能预测世界的发展方向?
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进化才玩出了一个花活: “多样性” 。
生物在繁殖的时候,总会搞出点意外,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后代。有的多条腿,有的少只眼。这就是生物多样性。
物种靠基因突变保命,社会靠人群多样性续命。
一个国家不能只剩一种人——那种天天加班、干一模一样的活、想法一样、怕失业、怕失败、怕试错的标准员工。
你把所有人都驯化成螺丝钉,这个社会就失去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欧洲那些看似养懒汉的政策,本质上是在维护社会的多样性。
让不同的人、不同想法、不同节奏,都能有活路。
那有人要问了,多样性有什么用?
看似乱糟糟的社会,能比我们这种人人拼命、效率极高的社会更好吗?
别笑,真有可能。
我以前在部队,做什么都讲究纪律和效率,大家动作一致、节奏统一,确实效率高。但一旦遇到没见过的情况或者指挥官出现意外,整个系统就会卡死。因为所有人都在等命令,没人敢动。
这就是高效但脆弱的典型例子。
社会一样。
你的孩子喜欢踢足球,天赋异禀,但你是普通家庭,你敢让他走职业吗?你不敢。万一受伤了,又没读过书,这辈子不就毁了?
你的孩子有钢琴天赋,你敢砸锅卖铁让他考音乐学院吗?你不敢。万一毕业就失业,你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
你失败一次,可能就万劫不复。
因为社会不兜底,所以失败的成本高到无人能承受。
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民众,都怯于尝试。
大家为了规避风险,只能拼命往那条最保险、最拥挤的独木桥上挤。
比如,在山东,你不是公务员,你再有钱也抬不起头。比如,你高考失败了,你这辈子就被打上了失败的标签。
这种社会,看似高效勤奋,每个人都在拼命,但实际上,它在扼杀多样性。
它在用单一的筛选标准(钱、权力、分数),把所有随机变异的个体,全都扼杀在了摇篮里。
你想,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担心下个月的房租和医药费,还有谁敢去创业?
谁还敢去搞发明、去冒险、去创造点新东西?
所以那些高福利国家,看起来闲人一堆,但他们的创新能力反而最强。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年轻人可以浪费时间。
一个敢浪费时间的社会,才有机会诞生新东西。
英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摇滚潮,美国的车库创业,北欧的社会创新,几乎都是被养懒汉养出来的。
他们容忍那些看起来无所事事的人,因为知道这群人里,可能藏着下一个乔布斯、下一个比尔·盖茨、下一个刘慈欣。
一个不包容的社会,一个筛选压过于单一的社会,即便它靠着一时的努力爬了上去,它也无法持续。
韩国就是个例子。
韩国人拼不拼?全世界都算得上号。但他们把所有力气都使在了一个点上,把产业链做到了极致。
代价呢?
代价就是社会筛选压大到畸形,所有人都不安全,卷到最后,大家发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不生孩子。
一个连人口都没了的国家,谈什么未来?
聊到这,我们再深入一层。
在工业革命早期,欧洲人也信奉勤劳致富,工厂十二小时起步,矿井里孩子跟老头一起挖煤。那时候没人讲人权,也没人发福利。
结果呢?
工人过劳死、暴动、罢工,整个社会天天在炸。资本家赚钱没错,但社会不稳,最后连命都搭进去。
后来他们才明白:要想让机器一直转,人也得能活。
于是社会兜底成了硬指标。这就是冗余的意义。
我们程序员写代码,都要留好冗余的部分,看着低效,但能足够 稳定 。
社会也一样,留出懒汉,看着不爽,但能自我修复。
你可以理解为两种文明模式。
一种是有人设计蓝图,所有人都是螺丝钉。
方向统一、节奏一致,效率高到可怕。
可一旦掌舵的人看错方向,全体一起撞墙。
另一种是有个园丁,洒下一片种子,浇水施肥,提供一个兜底的环境。
他不知道哪颗种子会长成什么样。
有的长成了参天大树(比如盖茨、乔布斯)。
有的长成了一朵奇特的小花(比如艺术家、音乐家)。
有的呢,就长成了一块苔藓,谁也不鸟,谁也不爱,就想躺平。
但这重要吗?不重要。
这片森林,它看起来乱糟糟的,充满了懒汉(苔藓),但它是一个活的、有弹性的、能自我修复的生态系统。
一场风暴来临,倒掉几棵树,剩下的还能继续长。
你就算当是刮彩票,养了几万个流浪汉,只要刮出一个乔布斯,整个社会就赚翻了。
本质上,这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句话的意义。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