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地铁车厢里,几名印度乘客围坐在地,用手抓取咖喱饭,油渍沾满了座位和扶手,周围乘客纷纷侧目,这一幕在网络上迅速引爆热议。
近期,走在深圳的街头,尤其是地铁、商圈等公共场所,印度面孔的确比以前更加常见。
据深圳边检总站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各口岸出入境的外籍人员已达343.2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39.2%。这一数字背后,是印度赴华人员的快速增长。
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赴华人数同比激增320%。曾经,印度人在深圳的身影并不多见,如今他们正以可见的速度融入这座中国南方的移民城市。
![]()
01 深圳现象:印度群体的突然涌现
深圳,这座以“中国速度”闻名的城市,近期正经历着另一种速度——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
在深圳地铁3号线的车厢里,几名印度乘客用手抓食咖喱饭的场景被拍下并传到网上,引发广泛讨论。
油渍沾染座位和扶手,周围乘客感到不适,这一幕成为印度人在深圳生活的一个争议性注脚。
深圳地铁随后回应称,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禁止在车站付费区及列车内饮食,并强调对所有乘客一视同仁。
地铁方面表示,当天巡查时安全员未发现异常,可能是乘客在安全员巡查其他车厢时才开始进食。
除了地铁饮食事件,深圳街头也偶有印度人群聚活动的场景,这些画面被网友记录并讨论。
在深圳的某些商圈,印度消费者的身影也明显增多。数据显示,2025年1至6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达8587.54万笔,金额11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35%。
这一数字从侧面反映了包括印度人在内的外籍群体在深圳消费活动的活跃度。
02 全球现象:印度群体的“领地化”策略
印度人一旦在一个地方立足,往往能够通过群体协作,逐渐形成自己的社群网络,这一现象在多个国家已有体现。
加拿大:人口结构的改变
![]()
加拿大移民部2023年报告显示,印度连续5年成为加拿大移民来源国榜首,全年新增印度移民11.8万人,是中国移民数量的4倍。
十年间,加拿大印度移民总量从30万增至180万,增长6倍。
在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印度社群甚至在IT、医疗等领域形成了主导性的就业圈。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加拿大的劳动力市场,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当地的文化景观。
美国硅谷:职场“印度化”趋势
在美国硅谷,印度裔凭借高学历、英语优势及职业协作能力,在科技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微软、谷歌等知名企业的CEO均由印度裔担任,成为行业标杆。
更值得注意的是,硅谷印度裔员工占比已达20%至30%。
美国波音公司的案例尤为典型:在印度裔管理层任职期间,印度籍员工从约1000人增长至超过6000名正式员工、7000名外包人员。
这种增长源于业务扩张与人才储备需求,但也引发了关于“任人唯亲”的讨论。
移民策略:系统性的规则利用
印度群体在全球移民中的成功,部分源于他们对移民规则的独特理解和利用。
在美国H-1B签证申请中,印度人创造性地采用了“多雇主挂靠”模式。
通过让同一人同时挂靠10-20家关联公司,把单次抽签机会变成十几次机会,大幅提高中标概率。
2024年,美国H-1B签证获批者中,71%来自印度,而中国作为第二大申请国,获批占比仅12%。
印度社群还建立了完善的互助网络。在多伦多,印度移民自发组建“职业互助联盟”,联盟内的企业主优先雇佣印度同胞,律师提供低价签证咨询,过来人分享面签技巧。
这种全方位的支持系统,极大降低了新移民的适应成本。
03 潜在冲击:隐忧与挑战
![]()
随着印度群体在深圳的增加,一系列社会文化摩擦和实际挑战也开始浮现。
最直接的表现是文化习俗差异引发的公共行为失范。除了引起热议的地铁进食事件,深圳地铁也曾出现过少数印度乘客光脚乘车的情况。
这些行为与中国社会的公共礼仪规范存在明显冲突。
更值得关注的是规则遵守问题。深圳边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4个月,印度籍人员非法滞留数量同比增长近50%。
虽然从基数来看,每年非法滞留的印度籍人员约400至600人,且常住中国的印度人总数仅8.9万,其中长期打工者不足1万,但增长趋势令人担忧。
在就业市场,印度人的涌入也可能带来更激烈的竞争。杭州某外企的HR透露,今年收到的印度籍简历数量比去年翻了一倍,部分求职者愿意接受与本地市场接轨的薪资标准。
在当前国内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IT、金融等核心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印度职场的“抱团”文化也可能影响就业公平。有分析指出,职场中印度裔的“抱团”行为其实是移民群体常见的生存策略。
但如果出现“任人唯亲”、违背公平竞争的情况,确实会引发争议。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从硅谷的经验来看,印度裔管理者确实有倾向招聘更多同胞的现象。
04 应对之道:在开放与秩序间寻找平衡
![]()
面对印度群体涌入带来的挑战,单纯的排斥并非解决之道,但必要的规范和管理不可或缺。
深圳地铁已做出表率,在回应饮食事件时明确表示将加强管理及培训,并发布相关通告。这种明确规则、一视同仁的态度,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础。
在移民和签证政策层面,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重要的是在保持开放姿态接纳合法合规外籍人才的同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跨境流动与就业行为。
特别是针对非法滞留问题,需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对于职场“抱团”现象,关键在于完善职场规则,防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这既是对本土求职者的保护,也是对守法外籍人士的公正。
深圳张江高科技园区里,印度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的身影日渐增多;上海移民机构的印度申请人咨询量暴涨30%,印度申请人占比已升至第二。
这些现象预示着一个可能的变化趋势: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印度人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
历史的经验表明,开放与秩序从来不是二选一的命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既要打开窗户迎接新鲜空气,也要安装纱窗阻挡蚊虫入侵。
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