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盛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居民部门数据分析报告,揭示当前消费市场正面临收入增速放缓与储蓄意愿走强的双重挑战。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家庭人均名义消费环比折年率转为-2.9%,而储蓄率进一步攀升至32.4%,超过疫情前水平。报告指出,在通缩预期与就业压力下,居民对收入变化的敏感度显著放大,微幅波动可能引发消费行为的“倍数”收缩。
消费增速转负,收入放缓引发“倍数”收缩效应
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较二季度5.1%的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消费增速降幅更为显著:人均名义消费同比增速从二季度的5.2%放缓至3.4%,经季调后环比折年率更降至-2.9%,与二季度3.4%的正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
图表:2025年第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放缓
![]()
图表:2025年第三季度人均家庭消费同比增长下降
高盛分析指出,当前消费市场对收入变化呈现“惊弓之鸟”式的过度反应。收入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能引发消费增速数倍下滑。三季度消费增速降幅(1.8%)约为收入降幅(0.6%)的三倍,印证了这一“倍数关系”。食品、医疗服务及居住类支出疲软是消费收缩的主因。
就业市场承压,工资增长同步放缓
劳动力市场亦呈现放缓迹象。季调后城镇调查失业率由二季度5.1%微升至5.2%,各类PMI就业子指数加权平均值下降。工资增长同步减速:统计局工资收入同比增幅从4.7%降至4.2%,农民工月收入增速由3.0%回落至2.4%。
![]()
图:统计局城市失业率在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上升
报告认为,就业压力不仅影响失业群体,亦加剧在职人员的危机感,推动预防性储蓄上升。工资增速与可支配收入降幅相近,反映资产性收入(如房租)与劳动收入同步走弱,消费市场与房地产表现高度关联。
![]()
图:第三季度城市工资增速放缓至同比3.8%
储蓄率突破疫情前水平,57万亿超额存款待释放
在收入预期不稳的背景下,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经季调后储蓄率从二季度31.3%升至32.4%,突破疫情前趋势水平。高盛估算,当前居民超额存款规模已达57万亿元人民币,若部分释放足以同步推动消费、房地产与资本市场。
![]()
图表:2025年第三季度家庭储蓄率超过了口罩前的趋势
![]()
图:居民银行存款中存在57万亿元超额存款
然而报告强调,全球历史经验表明家庭储蓄行为具有惯性,难以通过短期政策迅速改变。经济需经历较长时间的持续回暖,才可能推动储蓄向消费转化。
政策效果有限,收入增长仍是核心解方
为刺激消费,近期政府陆续推出生育补贴、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免费幼儿园及消费贷贴息等政策。但统计局消费者信心指数在7-8月仍处低位,显示政策效果尚未显著显现。
高盛指出,消费复苏将更可能呈现温和触底态势,而非因超额存款快速释放而剧烈反弹。对投资者而言,消费股与房产的配置窗口期或较漫长,需重点关注收入增长与房地产价格企稳信号。
报告总结,当前消费市场正处于“倍数敏感”阶段,微幅波动可能带来远超预期的冲击与机遇。不过,57万亿元家庭超额存款则暗藏潜在增长动能。
免责声明:本号原创文章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内容仅供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信息和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及公开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