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锅炉工到人人称道的“爱心使者”,从助学少年到孤寡老人的“亲弟弟”,三十多年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沙雅县供电公司电工努尔东·尼亚孜日复一日地助人为乐,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用行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
在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沙雅县供电公司电工努尔东·尼亚孜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199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刚进拜城发电厂工作的努尔东·尼亚孜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买学习用品,送给厂区附近的国营羊场小学品学兼优和家境困难的孩子,当看到孩子们纯真笑脸的那一刻,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小时候家里穷,最困难的时候甚至买不起一支铅笔。”努尔东·尼亚孜说,他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去学习的机会。从此,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无论多忙、多拮据,他都会精心准备学习用品,送到孩子们手中。
2015年,努尔东·尼亚孜调至沙雅县工作。2019年,他主动与县第一、第二小学对接,跟60名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并叮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
三十多年来,努尔东·尼亚孜累计捐赠资金超10万元,帮助学生1800余人次。许多受助孩子已成为教师、医生、工程师,活跃在祖国各地。曾在拜城县克孜尔乡中心小学任教的艾力夏提·托合提,就是当年的受助学生之一。他说:“努尔东叔叔给了我很多帮助,我要以他为榜样,教育好下一代。”
![]()
努尔东·尼亚孜为沙雅县塔里木乡中心小学学生捐赠书包、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通讯员 艾克热木·艾合买提 摄
努尔东·尼亚孜的爱心不仅限于校园。2017年夏天,他在一次电力抢修中,结识了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托依堡勒迪三农场村村民张英华。55岁的张英华因先天性身体障碍,行动极为不便,靠照看4亩果园维持生计。看到老人劳作艰难,努尔东·尼亚孜主动帮她修电路、扫院子。
此后,努尔东·尼亚孜便成了张英华家的常客。节假日带着生活必需品前去看望、农忙时抽空帮她打理果园、主动上门维修老化线路……努尔东·尼亚孜说:“姐姐,我们是一家人,有困难要及时跟我说。”张英华感动地说:“自从认了这个弟弟,我心里有了牵挂,生活也有了希望,我们就像亲姐弟一样。”
对努尔东·尼亚孜来说,助人已成为一种习惯。他曾经不忍菜农在寒冬中挨冻,买下整车白菜,也为急用钱的老人垫付过医药费……他常说:“随手不经意做的小事也是爱心的传递。”正是这份朴素的信念,让他一直坚持走公益之路。
如今,努尔东·尼亚孜不仅是孩子们口中的“努尔东叔叔”、张英华的“弟弟”,更是社区里的“热心人”、同事眼中的“雷锋”。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青年员工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捐物助学、安全用电宣传等活动,将爱心不断传递下去。(记者 邓丽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