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道指令下达,全球金融格局瞬间震荡!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突然发布通告,自2025年11月10日起,全面中止所有以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交易。
![]()
这表面看仅是一次常规业务调整,实则暗藏玄机——其矛头直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围堵行动。
此举背后,折射出美国为维系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布下的战略防线。
![]()
无奈的自保
2025年11月3日,LME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宣布,将于当月10日正式暂停所有非美元结算的金属期权产品交易。这意味着,未来使用人民币、欧元等货币参与相关衍生品操作将被彻底排除。
这项决定突如其来,未给予市场任何适应窗口。作为长期掌控工业金属定价权的核心平台,LME曾拥有不可撼动的话语权。如今却主动放弃多元货币结算机制,转而独尊美元,令人深思。
![]()
这一决策远非普通商业调整,更像是在地缘博弈与经济现实夹击下的被迫“收缩防线”。
LME的命运早已与美元霸权深度绑定。在美元所具备的三大功能——结算媒介、储备资产与价格标尺中,LME正是支撑其“计价权”的关键支柱之一。
![]()
回顾历史,美联储常借助加息与降息周期调控流动性,并通过LME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先推升价格,迫使制造业大国高价采购原材料;随后骤然打压,令其产业链承压,最终由美国资本低价并购陷入危机的企业。这种“金融收割”模式,构成了LME长期繁荣的基础逻辑。
一旦美元的全球信用或影响力出现松动,LME的存在根基也将随之动摇。而今天,这样的挑战已然显现。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吸纳了接近全球一半的新增铜需求。每日约有十万吨金属现货运抵中国港口,全球近半数金属贸易的最终目的地都是中国市场。
如此庞大的实体需求自然催生出独立的定价机制。近三年来,以人民币计价的金属期权日均成交量激增900%;人民币铜期货的持仓规模更跃居世界首位。这些数据正逐步瓦解LME对价格形成的垄断地位。
![]()
LME无法无视这一趋势,但又无力主导变革。与此同时,来自香港国际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竞争日益激烈,两者依托强大的资金与制度优势,持续侵蚀LME的市场份额。而其所处的英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已大不如前。
若LME选择接纳人民币,可能触怒华盛顿;若坚持固守美元体系,则面临客户流失、交易萎缩的风险。面对两难境地,它最终选择了依附美元,这既是生存本能驱动下的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战略性的退守。
![]()
美国建立防火墙
LME的禁令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构建多层次、系统性“金融防御工事”的一环,目的在于抢在人民币获得更大话语权之前,重新设定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规则框架。
首先是金融预期层面的引导。当前普遍预测,为应对联邦政府财政困境及失业率攀升等内部压力,美国或将从量化紧缩(QT)转向新一轮量化宽松(QE),即大规模释放基础货币。
![]()
一旦开启QE,将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重估,这本应是人民币扩大计价影响力的黄金时机。然而,LME在此前紧急关闭非美元期权通道,实质上是在“放水”前夕提前封锁人民币进入主流衍生品市场的路径,意图实现“清场效应”。
其次是产业端的另立门户。美国牵头G7成立了一个排除中国的“十国关键矿产联盟”,此举不仅是政治排他,更意在供应链层面打造一个脱离中国控制的全新矿产资源定价网络。
![]()
其战略意图十分明确:若无法在现有市场结构中遏制中国崛起,那就另起炉灶,建立一套由西方主导的新秩序。
将LME的禁令、QE政策预期以及关键矿产联盟三项举措串联分析,可见其协同逻辑极为清晰——分别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宏观货币政策工具和实体供应链联盟三个维度同步推进,形成一个立体化的防御体系。
![]()
这套组合策略的核心目标,是在虚拟金融与实体产业两端同时设障,力图迫使全球贸易流重回美元主导轨道,从而延缓甚至遏制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
终极砝码
尽管美元体系构筑了严密的金融壁垒,但中国握有一张足以颠覆游戏规则的底牌——那就是全球最大实物需求方的地位。
![]()
最基本的市场规律是:谁掌握最大购买力,谁就拥有议价能力。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中,卖方对核心买家的依赖愈发强烈。中国消耗着全球超过一半的金属资源,这一庞大且难以替代的市场需求,是任何金融平台或政治集团都无法忽视的基本事实。
不仅如此,中国不仅是最大买方,同时也是关键原材料的实际掌控者。我国占据全球70%的稀土氧化物产能和55%的电解铝生产能力。这种“买方+生产方”的双重角色,为中国推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双向谈判筹码。
![]()
更为关键的是跨境基础设施的突破性建设。中国正通过双边协议与自主搭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绕开由西方主导的传统金融渠道。
例如,在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贸易中,已有三成合同采用人民币结算;在与中东、俄罗斯的能源及矿产交易中,人民币计价比例同样达到30%。
![]()
中国已建立起与这些地区直接对接的金属交易通道,使得对方收到的人民币无需兑换成美元即可用于其他国际贸易支付。
这就相当于在LME等传统体系之外,构建了一个基于真实商品流动的新型循环机制。当人民币能在贸易伙伴之间自由流转时,旧有金融平台的限制效力便被大幅削弱。
![]()
LME的禁令看似是“关门”,但实际上并不能阻止新“门”的开启。这场变局标志着全球商品定价权争夺正式迈入新阶段,未来可能出现两种并行体系:
一种是以美元为中心、依托传统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虚拟定价机制;另一种则是以人民币为代表、根植于大规模实体商品流动的实物导向型定价体系。
![]()
美国虽可通过QE暂时缓解国内压力,但从长远来看,2022年美国对外投资收购总额首次出现回落,已释放出其全球资本“收割力”减弱的信号。新一轮货币扩张,反而可能加剧资产泡沫与结构性失衡。
结语
LME的举措短期内确实强化了美元在金融衍生品领域的控制力,但从历史视角审视,此举可能加速其与全球最大实体经济体之间的脱节,最终导致自身边缘化,沦为区域性或萎缩型交易平台。
![]()
只要中国继续保持全球制造业枢纽和最大消费市场的核心地位,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引力终将超越虚拟金融规则的束缚。
决定未来走向的,从来不是谁制定了更精巧的金融条款,而是谁能真正主导全球真实商品与资源的流动方向。
![]()
信息来源:
1.《LME:自11月10日起将暂停交易不活跃的非美元期权合约的交易》和讯网2025-11-07 20:01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