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不仅便于参与后续的交流与分享,还能让您更深入地融入这场历史探讨,感受独特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令人感慨的是,尽管西周初年的历史距今已逾三千年,但得益于《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的广泛传播,多数人对那段岁月仍保有朦胧印象。至少人们知道,在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有一位执掌封神榜、运筹帷幄的姜子牙。
而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周公旦也因制礼作乐之功,成为家喻户晓的圣贤人物。
那么,您是否听说过与这两位并列于西周权力巅峰的另一位重臣——召公奭呢?
他是一位曾与周公、太公比肩的大人物,却因后世传承断绝、声名湮没,最终淡出大众视野,沦为鲜为人知的历史身影。
![]()
一,召公是谁?
回顾这段尘封往事,不禁令人感叹。在西周建国之初,召公奭的地位举足轻重,实为与姜子牙(即太公望)和周公旦齐名的三大柱石之一。
然而,相较于广为人知的周公与姜尚,召公的名字几乎被时间掩埋,公众认知度极为有限。
可事实上,召公奭绝非泛泛之辈。牧野之战胜利后,周武王率军进入商都朝歌,举行祭天大典以宣告新王朝的诞生。当时,周公手持大钺立于左侧,召公则执小钺护卫右侧,二人同乘战车,随武王一同踏入朝歌城门,象征着最高级别的政治地位与军事权威。
![]()
战后论功行赏,为了巩固统治、笼络人心,西周开启了大规模分封诸侯的进程。
其中,周公旦受封于今日山东曲阜一带,建立鲁国;召公奭则获封于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地区,创建燕国;而姜子牙被赐予山东临淄为中心的齐国疆土。
![]()
至此,命运的分水岭悄然显现。
按照当时的制度,所有受封诸侯需亲自率领部属前往封地开疆拓土,包括姜子牙在内的多数功臣皆遵循此规。
值得一提的是,在真实史实中,姜子牙不仅是西周开国元勋,更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祖父,身份尊贵无比。
但周公旦与召公奭却被武王特旨留任中央,辅佐朝政,未赴封地履职,而是派遣其子代为治理燕、鲁两地。
![]()
不久之后,周武王英年早逝,继位的周成王年幼无法亲政,国家大权遂落入辅政大臣之手。
因此,西周初期的实际执政格局,并非单一的“周公摄政”,而是由周公与召公共同执掌朝纲的“周召共治”时代。
更有史料表明,召公奭在成王心中的信任程度或许更胜一筹。
![]()
据《尚书》等文献记载,周成王一度对周公旦心存疑虑,担心其图谋不轨,甚至引发“周公奔楚”的典故——周公被迫离开镐京,暂避至楚人聚居之地寻求庇护。
补充说明:早在商末时期,楚族首领鬻熊便归附周文王,被任命为火师,位列太颠、闳夭、散宜生等贤臣之列,见载于《史记·周本纪》,足见楚人与周室渊源深厚。
相较之下,召公奭始终稳居中枢,从未出现与君主失和的记录,可见其政治智慧与忠诚深得王室倚重。
![]()
随后,商王子武庚联合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西周政权面临空前危机。
为应对变局,周公首先争取召公的支持,达成共识后,将全国划分为三大战略区域:
周公亲率主力东征平叛,姜太公坐镇东方防线以防外患,而召公奭则坐镇关中核心地带,守护宗庙社稷,同时负责照料年幼的周成王。由此可见,召公实为西周中央政权的实际守护者。
![]()
接下来便是周公的辉煌篇章: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完成这一系列伟业后,周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归政于王。
反观召公奭,他在成王去世后继续辅佐继任的周康王,持续发挥影响力,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据称四十余年刑罚不用,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诗经·召南·甘棠》中深情咏叹:
![]()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这首诗歌表达了百姓对召公巡行乡里、体察民情的深切怀念,连他歇息过的甘棠树也不忍砍伐,足见其德政深入人心。
后世《淮南子·泰族训》亦评价道:“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
可见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典籍中,召公的地位均被高度推崇。
那为何如今他的名声竟如此黯淡呢?
![]()
二、子孙要争气呀!
并无贬低之意,只想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羽真的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吗?
在三国时代,关羽无疑是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将,忠义勇武,威震华夏。
但如果将其置于整个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之中进行横向比较,恐怕只能归入二流人物之列。
可为何他能享有“武圣”之尊,香火不断,庙宇遍布全国?
原因很简单——有人愿意大力宣扬他。
![]()
是谁?
正是明清时期的山西商帮。
这完全可以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故乡能走出一位万众敬仰的英雄人物呢?
同样的逻辑,也能解释为何姜子牙能执掌封神榜、周公能被奉为圣人,而召公奭却渐渐被人遗忘。
![]()
看看姜子牙的后代有多风光?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尊王攘夷之名统领中原诸国。
更为关键的是,齐国设立了稷下学宫,广纳诸子百家学者讲学议政,成为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与思想高地。
借此平台,齐国长期掌握舆论主导权,使得姜太公的形象不断被美化、神化,最终演化为手持封神榜与打神鞭、呼风唤雨的神话人物。
![]()
再看周公的情况虽略有不同,但结果相似。
虽然鲁国在其后的发展中日渐衰微,未能称雄列国,但幸运的是——这里诞生了孔子!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其影响力贯穿两千余年,至今不衰。
尤为关键的是,孔子本人就是周公的忠实追随者。他曾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毕生理想便是恢复周礼,重建以周公所创礼乐制度为核心的理想社会秩序。
![]()
正因如此,当儒家初立之时,便直接将周公尊为“元圣”,视其为儒学精神的源头与典范。
随着儒家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周公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最终跻身圣贤之列,享尽尊崇。
反观召公奭,则没有这样的好运。
尽管他的后裔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理论上具备一定的历史资本。
可惜的是,燕国整体表现平庸,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甚至一度与中原诸国失去联系,孤立发展。
![]()
进入春秋时期,燕国最著名的事迹竟是遭山戎侵扰无力抵抗,只得向齐桓公求援;
到了战国阶段,虽有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短暂崛起,但也仅是昙花一现。
更糟糕的是,在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后,燕国非但未施援手,反而假意修好,趁机发兵攻赵,结果反遭赵军反击,损兵折将,沦为列国笑柄。
如此不堪的后世表现,自然无人愿意为其祖先摇旗呐喊。
没有强势后人推动,缺乏文化载体传承,召公奭的光辉事迹也就慢慢沉入史海深处。
![]()
结语:
话语权,的确是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
它能让真正伟大的人物默默无闻,也能将原本普通的人物推向神坛;
它可以重塑记忆,定义是非,甚至改写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那些被铭记的,未必是最优秀的;而那些被遗忘的,也可能曾照亮过一个时代。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是否应当更加审慎地看待所谓的“历史定论”?
![]()
文章信息来源:
新浪网:广施惠政,德高望重的召公
![]()
陕西师范学院: - 历史文化名城
![]()
搜狐网:战国七雄燕国的创立者,与周公旦、姜子牙齐名,柱国重臣召公奭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