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要测”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
“只要20元,买整箱干脆面还能免费获得足金饰品!”
“不是大金镯子买不起,而是自己开出来的更有性价比!”
“为感谢消费者支持,老板壕掷1000万,在零食里加黄金!”
“送的真金饰品全都带权威检测报告,假一赔十!”
今年“双十一”购物季,这类极具诱惑力的促销广告在各大电商平台,尤其是在抖音、小红书的直播间刷屏。像“余校长”等的零食品牌,以其“买面送金”“买辣条送黄金”的营销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成箱购买干脆面等零食产品。而下单的我们此时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掉入了被精心设计的陷阱里。
买零食真能送黄金?
为了验证真伪,我要测网专门购买了一箱某品牌宣称“买面送黄金”的整箱方便面产品。商品到货后,我们的确在包装箱中找到了大家都以为捡到大便宜的黄金饰品,并附带检测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
![]()
猛一看,鉴定证书上标注该饰品为“足金饰品”,总重量达到0.37g,按照现在的实时金价,这一小片的价值达到近400元,而相比于购买整箱干脆面所花的20元,绝对物超所值。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证书上写着的虽是“足金制品,总质量0.37克”,但往下看证书的“备注”内容,却标注为“净金标重2mg,针对表层含金检测。”这样的补充说明。
![]()
再放大观察所送的招财猫金片的侧面,就会发现,金片仅有表面是金色,侧面可以看到金片中间层是类似于透明塑料的成分。二金片的背面,则标注着“足金999 2mg”的字样。
![]()
我要测网搜索发现,这样的营销并不是个例。在B站和抖音等平台,都有up主揭露这种虚假营销的行为,企业赠送的“黄金饰品”都是这种金片,并配有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所出具的检定证书。但是实际燃烧测试后,就会发现金片基本没有什么黄金含量。
![]()
报告里的鬼话,一句“足金”背后的文字迷宫
从检验检测的专业视角看,这份随箱附送的“鉴定证书”充满了不合规之处,堪称欺诈范本。
首先是偷换概念。利用“总质量”与“净金重量”来误导消费者。这张鉴定证书上,刻意放大“总质量0.37g”,但这其实是整个塑料片基材加上表面涂层的总重,与黄金价值毫无关系。而真正关键的‘净金重量2mg’(即0.002克),却被用最小字体藏在备注里。按目前金价,2毫克黄金原材料价值仅约2元人民币。
同时,证书上标注的大大的“足金制品”与备注中的“表层含金”,也是在跟消费者玩概念游戏。根据国家标准,“足金”指的是含金量不低于99%的黄金材料。标注为“足金制品”的物品,理论上应该整个物件都是足金打造。而严谨的报告应明确表述为“样品为复合材料,表面覆盖层为足金”,而非用模糊的“足金制品”一言蔽之。将“表层含金”的物件鉴定为“足金制品”,是赤裸裸的诈骗。
此外,检测机构本身更值得被怀疑。检定证书背面明显标注了出具证书的检测机构——华质地矿珠宝玉石检测中心的相关资质,其具备CMA资质,具有金银珠宝检测等能力。
但我要测网同样注意到,该机构在证书上标注的地址为“中国银饰城尚银街11-12号”,这一标注及其不专业,所指向的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的尚银街,该区域以银饰品批发和零售业务为主。而在画质地矿珠宝玉石检测中心的官网上,其实验室地址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田贝四路阳光天地天地轩2406号,两个地址相距甚远。
以上这些问题,意味着该机构出具的这份报告的法律效力与权威性存疑,甚至可能是商家“定制”的产物。
![]()
更让我要测网哭笑不得的是,若想要了解检定证书的更多详情,扫描证书的二维码后,得到的是一个还需收费18元的界面。一张报告两头吃,也算是开眼了。
![]()
行业的畸形现状:“信任”被标价,欺诈成闭环
作为黄金饰品的“身份凭证”,正规检测报告和证书的出具有着严格的国家标准和流程,这也是普通消费者鉴别真伪的关键依据。一份正规的黄金饰品检测报告,除了要有CMA、CNAS标志外,还应明确给出样品的名称、材质、含金量(如“足金999”)、以及准确的重量(以克/g为单位),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的表述,并包含清晰的样品图片、唯一性编号、检测依据的标准、检测日期以及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可供查询验证。
然而在现在低质竞争的市场上,这种“零食送金”模式,已然和虚假检测报告、求生存的检测机构之间形成了畸形的产业链闭环。
在双十一“战场”上,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将价值微乎其微的“金箔贴纸”包装成高昂赠品,其真正成本可能远低于包装和那份“造假”证书的成本,其目的是提升零食客单价和销量,利用“黄金”的固有价值感驱动非理性消费。
而另一方面,市场上存在专门为此类营销活动提供“报告定制”服务的检测机构。它们出具符合商家营销需求、却在关键信息上含糊其辞甚至自我矛盾的“证书”,让虚假宣传披上了“权威”“可证伪”的外衣。
这样的促销模式多通过小型电商店铺、个人直播间开展,商家多为无资质的个体工商户,甚至未公示营业执照。一旦被投诉,商家可迅速下架商品、注销店铺,更换账号重新经营。
而消费者往往因涉案金额小、证据不足,难以启动维权程序,个人维权面临鉴定难、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大多只能吃“哑巴亏”。即便维权成功,也多仅能获得退款,难以追究欺诈赔偿责任。这反过来又会继续助长商家和检测机构的气焰。
可以看到,当前黄金饰品检测行业的畸形发展已成为消费欺诈的“帮凶”。更值得警惕的是,黄金造假已从单纯的实物造假,升级为“实物+证书+查询系统”的全链条造假。行业整顿势在必行。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加强对骗局的识别,保障自身权益。面对“天上掉馅饼”的诱惑,要牢记“黄金按克计价”的常识,如今黄金饰品高昂的成本,决定其不可能随几十元的零食免费赠送。遇到“低价商品赠黄金”的促销,直接判定为欺诈陷阱。
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强制要求“赠金”类商品公示检测机构资质及报告核验渠道;同时建议平台建立“虚假宣传黑名单”制度,对涉事商家终身禁入。
双十一本是让利于民的消费盛宴,却总被一些无良商家视为“收割智商税”的良机。“买零食送黄金”的闹剧,玩弄的是技术术语,消耗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商业诚信根基。当一份本应捍卫公平的检测报告,沦为精心策划欺诈的工具时,监管部门是时候该出手了。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 转载:须本号授权,有需要可后台联系小编
| 投稿:zhanghuan@woyaoce.cn
| 来源:我要测网
| 责编 :不晚
| 关注我要测公众号,添加我要测小助手“测老哥”(celaoge1019)
| 备注“学习”进入检测员知识共享群
| 备注“行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新闻分享群
| 备注“食品”进入食品领域行业分享群
| 备注“认证”进入认证领域行业分享群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和优秀同仁们近距离交流,快来关注吧!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