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美国防长罗伯特·盖茨到访中国期间,恰逢我国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他神情骤变,面露惊愕。
2. 此前,盖茨始终认定中国在2025年前无法突破五代机技术壁垒,这份判断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国内部分专家提及“歼-10改进型”的公开言论影响。
3. 那么,一句看似随意的技术推测,为何能引发美方高层的战略误判?美国又为此付出了怎样的战略代价?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4. 局座预言成真
5. 提起张召忠将军,公众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他在电视节目中提出的两个颇具争议的说法:“海带缠住潜艇”与“雾霾可防激光武器”。
6. 当时舆论普遍将其视为笑谈,认为这些观点缺乏科学依据。然而几年之后,现实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验证了其合理性。
![]()
7. 先看“海带缠潜艇”一说。
8. 张召忠曾在央视军事评论中指出,黄海水域平均深度仅为44米,属于典型的浅水环境,大型潜艇在此类区域本就机动受限。
9. 更重要的是,沿海渔民广泛使用的海带养殖绳索和渔网遍布海底,极易对潜航中的潜艇推进系统造成物理干扰。
![]()
10. 起初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但后续多国海军的实际案例印证了他的分析。
11. 瑞典海军曾通报本国潜艇在近海训练时被不明网具缠绕,被迫紧急上浮;俄罗斯也有类似记录,显示民用渔具确实构成水下航行隐患。
12. 这说明张召忠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地理条件与实战经验的综合研判。
![]()
13. 再来看“雾霾防激光”论断。
14. 表面听似荒诞,实则蕴含清晰的光学原理。
15. 大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能够强烈散射并吸收高能激光束,导致激光制导系统的能量衰减、聚焦失准,最终降低打击精度。
![]()
16. 这种现象与现代战场上投放烟幕弹遮蔽敌方精确制导武器的战术逻辑完全一致。
17. 正因这两个曾被嘲讽的论点接连被现实佐证,网络社群开始半开玩笑地尊称张召忠为“战略忽悠局局长”,简称“局座”。
18. 尽管该头衔纯属民间调侃,未曾得到官方承认,但在传播语境中已深入人心。
![]()
19. 值得注意的是,“局座”本人长期未正面回应此称号,直到2025年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场公开讲座中,他才首次谈及过往言论背后的深层考量。
20. 他表示,某些看似夸张的表述,实际上是出于信息引导的目的,旨在为我国高端装备研发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
21. 其中最关键的一次操作,发生在十六年前,间接推动美国提前终止F-22“猛禽”战斗机的生产计划。
![]()
22. F-22停产诱因
23. 时间回溯至本世纪初,中国空军刚刚列装国产第四代战机歼-10,国际社会便传出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隐身战斗机的消息。
24. 网络平台上甚至出现了歼-20的早期概念图,虽未经证实,但已引起西方情报机构关注。
25. 若当时美国立即加强技术封锁与出口管制,我军航空工业的发展路径或将遭遇更大阻力。
![]()
26. 关键时刻,张召忠在一次央视访谈中明确表示:中国并未启动四代机(即国际标准五代机)项目,网上流传的图像只是歼-10的改型设想。
27. 他还进一步强调,美国耗费二十多年才完成F-22研发,而中国在航空动力、材料工艺等领域存在明显短板,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突破。
![]()
28. 这番言论传入西方后,恰好契合了美方对中国军工能力的既有认知——即中国只能维持中低端技术水平。
29. 当时美军主力仍是三代机,在多次局部战争中表现优异,高层普遍认为无需过度投入昂贵的高端空优平台。
![]()
30. 加之F-22单机造价高达1.4亿美元,维护复杂度极高,国会财政委员会早已对其性价比提出质疑。
31.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削减军费成为常态,此前A-12攻击机、“科曼奇”武装直升机等项目均因此下马。
32. 同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集中资源推进F-35联合攻击机项目,力求实现多国订单覆盖,自然倾向于压缩F-22产能。
![]()
33. 张召忠的公开表态,正好为决策层提供了“外部威胁不足”的佐证,进一步加速了停产决议的形成。
34. 实际上,即便没有这番言论,F-22的命运也已注定。真正的决定因素来自内部矛盾:预算压力、任务定位模糊以及战略重心转移。
35. 2009年,盖茨正式向国会提交报告,建议停止F-22生产,理由是“反恐战争不需要如此高性能的空中优势战机”。
![]()
36. 就在这一政策持续推进之际,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来——2011年1月11日,歼-20原型机成功起飞,完成首飞。
37. 更具戏剧性的是,这一天正是盖茨抵达北京进行访问的当天。
38. 原本意图展示美国军事主导地位的外交行程,瞬间变成一场被动应对技术突袭的心理冲击。
![]()
39. 据其回忆录披露,那一刻是他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最为难堪的经历之一。
40. 尽管如此,F-22生产线仍于2011年底正式关闭,未再重启。
41. 原定750架的采购目标最终缩水至195架,其中还包括8架用于测试的原型机,实际作战编队规模极为有限。
![]()
42. 初期不少西方分析师仍坚持贬低歼-20,称其为“纸面战机”或“模型飞机”,质疑其实战能力。
43. 然而随后几年,歼-20不仅实现了稳定量产,还陆续列装多个战区部队,并参与高强度对抗演练。
![]()
44. 更重要的是,歼-20与F-35的功能定位截然不同。
45. F-35作为多用途平台,侧重对地攻击与战场感知,采用单发设计,最大速度仅1.6马赫,不具备持续超音速巡航能力。
![]()
46. 而歼-20则是专为空中优势打造的重型双发隐身战机,在态势感知系统、红外搜索跟踪、头盔显示集成等方面具备后发技术优势。
47. 单就空战性能而言,两者并不处于同一竞争层级。
![]()
48. 中国靠实力逆袭
49. 歼-20的快速列装让美国意识到战略失误,一度出现“重启F-22生产线”的呼声。
50. 但经过评估发现,重建整条供应链所需投入超过500亿美元,且至少需十年才能恢复首架交付能力。
51. 许多原供应商已经退出相关领域,核心技术人员退休流失,部分特种加工工艺甚至永久失传。
![]()
52. 技术断层与产业链断裂使得复产几乎不可能实现。
53. 如今,每损失一架F-22,美军可用数量就永久减少一架;而中国的歼-20仍在持续下线,形成鲜明对比。
![]()
54. 或许有人会问:所谓的“战略忽悠”真的有如此影响力吗?
55. 实际上,这种信息博弈并非单纯欺骗,而是一种精准利用对手心理预期的认知作战手段。
56. 张召忠关于“歼-10改进型”的说法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它巧妙嵌入了美国对中国科技水平的固有偏见之中。
![]()
57. 在对方已有“中国技术落后”的预设前提下,任何符合该框架的信息都会被优先采信。
58. 这种基于事实边缘的信息引导,既避免了直接撒谎的风险,又有效延缓了外部警觉,堪称低成本高回报的战略操作。
![]()
59. 但必须指出,张召忠的言论仅是外因,美方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才是根本所在——过度依赖既有优势、轻视潜在对手、内部决策僵化。
60. 正如古语所言:“破山易,破心难。”真正的危机往往源于自我麻痹。
61. 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归根结底依靠的是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一代代工程师的默默耕耘。
![]()
62. 从歼-10到歼-20,跨越的不只是代际差距,更是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与自主创新之路。
63. 当今时代,大国竞争已深入认知空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深度伪造技术等新型工具使信息真伪更难甄别。
64. 无论是国家治理、企业竞争还是个人判断,唯有保持理性思维、持续学习更新认知,才能不被表象迷惑。
![]()
65. 不因暂时领先而自满,也不因一时落后而妄自菲薄,才是应对复杂局势应有的态度。
66. 中国军工的成长轨迹,正是国家整体崛起的一个缩影。
67. 未来,我们还将见证更多像歼-20首飞这样标志性的历史节点。
![]()
68. 结语
69. 真正的大国实力,不仅体现在装备先进与否,更在于能否突破思维定式,主动塑造战略环境。
70. 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兼具审慎与开放的视野,才能在全球格局演变中稳步前行。
71. 参考文献:1.新闻晨报:《张召忠:雾霾可以防御激光武器100%正确》2015-09-14 2.新闻极客:《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2015-07-10 3.清华紫荆之声:《时事大讲堂|“局座“张召忠,来了!》2025-10-20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