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欢
“没有综治中心这个强有力的平台,案子调不下来。”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花山街道司法所所长靖茜向《法治日报》记者感叹道。
这位“90后”司法所所长刚到任不久,就碰到一起“地狱级难度”的纠纷。
今年5月12日上午,59岁的老杨(化姓)到花山某小区别墅进行墙面铲灰作业。开工不到1小时,老杨不慎从一楼采光井跌落至地下室,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老杨的家属迅速从外地赶来,要为他“讨个公道”。然而,对于责任划分、赔偿金额等重要问题,装修公司、物业、老杨家属等相关方意见不一,难以达成一致。
鉴于案件错综复杂、潜在风险高,花山街道综治中心第一时间介入,启动“吹哨报到”机制,高效整合政法委、公安、应急、人社等部门专业力量参与,并主动邀请老杨家乡政府和村委会代表参与调解。
“我们用情用理用法,一点点地抹平各方分歧。”调解员史雪荣清晰记得,6月6日那天,街道综治中心坐满了人,哭声此起彼伏。
从上午9点到次日凌晨3点,街道综治分管领导全程参加,经过多轮“背靠背”“面对面”调解,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当事各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这是东湖高新区合力处理群众纠纷的一个微观缩影。
东湖高新区被称为“中国光谷”,是武汉的创新高地和经济发展“主引擎”,经济活跃度高,纠纷类型多且错综复杂。
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东湖高新区全面整合信访、司法、人社等10家单位常驻,7家单位轮驻,实现政法力量和行政资源深度融合,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孟加拉国籍小伙阿布(化名)对此深有体会。
今年6月,阿布向湖北某新材料公司支付7000美元订购原材料,约定10天内从香港发货,但此后公司屡次失信。更让阿布难以接受的是,对方只退还了3000元人民币,并强迫其签署终止协议。
阿布无奈向东湖高新区法院求助。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认为此纠纷存在调解基础,征得其同意后,启动“法院+综治”联动机制,将纠纷推送至区综治中心。东湖高新区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指派,负责调解这起涉外纠纷。
在法院确定的法律框架内,调解员组织开展多轮沟通,逐步优化调解方案,促使双方达成共识。调解协议签署后,经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东湖高新区法院启动司法确认程序,出具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裁定书。
就这样,一起跨国纠纷在多方联动努力下,仅用6天时间就成功化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民事纠纷层出不穷,比如知识产权纠纷、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纠纷等,对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区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人项勇介绍,东湖高新区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联合起来,主动链接公证、仲裁等多方资源,将分散的解纷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解纷效果大幅提升。
一笔货款多次催收无果,某公司前不久向东湖高新区综治中心求助。区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接案后,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借款方对债务金额并无异议,只是暂时无力一次性偿还;贷款方则担心“调解后对方再违约,还是要走诉讼”。
调解团队当即联动武汉市尚信公证处,提出“定制分期还款协议+赋强公证”的解决方案——由调解团队牵头制定分期还款计划,明确每期还款金额和时间;协议签订后,由公证处赋予该分期还款计划强制执行效力,若借款方违约,贷款方可凭强制执行公证书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通过这一方案,仅用7天时间便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公证证明力与调解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从矛盾纠纷预防到化解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最多跑一地’的高效解纷目标。”参与此次调解的尚信公证处企业服务部主任王飞说。
据了解,东湖高新区现已构建起社区“主防调简”、街道“主战调难”、区级“主攻联调”的责任闭环体系,切实筑牢源头解纷的坚固防线。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制度形式明确中心的协调指挥地位与调度权限,细化‘吹哨报到、协同处置’工作规程,推动形成高效协同的治理共同体。”东湖高新区党工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刘欢)
(法治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