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离世才25天,尘封多年的三大争议就被扒了个底朝天!
当年“忘本”改国籍,和小54翁帆的“忘年恋”,81岁选择“回国养老”?
原来这些质疑背后,竟然藏了这么多被忽略的真相……
![]()
改国籍就是忘本?杨振宁的抉择饱含赤子心
10月18日,103岁的杨振宁因病去世,全网为之哀痛!
而葬礼上,覆盖在杨振宁教授遗体上的那面国旗,更是令人为之动容。
![]()
毕竟,这可是国家给一位顶尖学者的最高荣耀了!
但是谁都没想到,杨振宁教授去世才仅仅25天,那些曾经尘封多年的争议,竟然被网友一股脑地全都扒出来了!
![]()
其中争议最大的无非就是“国籍问题”。
不少网友认为,杨振宁当年转头入美国籍,结果老了又回来当爱国标杆,是“赤裸裸”的人设!
![]()
只能说,这些网友们的说法就有些过于“本末倒置”了。
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
![]()
后来,可能是因为钱学森教授毅然决然归国的国际影响,当时美国下了相关的“归国限令”。
再加上,杨振宁搞物理研究离不开顶尖资源,无奈之下,他只能在1964年入了美国籍。
![]()
可他真的忘了根吗?
当年在拿诺贝尔奖时,全世界都在听英文,他偏要用中文致谢。
![]()
上世纪70年代,我们和日本因为某岛问题闹得凶,杨振宁带头组织华人抗议,也是最早的大规模“保钓运动”。
1971年他冲破阻碍访华,不仅成了中美学术交流的第一个破冰者,还愿为祖国科学发展出力”。
![]()
最打动人的是2015年,93岁的他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籍。
当时不少人都质疑他就是在立“爱国人设”,但是对于这些争议,杨振宁教授却毫不在意。
![]()
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就说得特别实在:
“我身体里流着父亲的血,也是中华文化的血。”
这话没有华丽辞藻,却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
![]()
一个快百岁的老人,连走路都需要搀扶,改国籍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利益可图,不过是了却“落叶归根”的执念。
只是,除了国籍问题,晚年的杨振宁和小54岁翁帆的婚姻生活,也一直为外界所诟病……
![]()
晚年婚姻是闹剧?21年陪伴见真情
“82岁娶28岁翁帆,肯定是各取所需”,这种论调这些年就没断过。
![]()
甚至有人翻出翁帆和杨振宁原配杜致礼的照片,恶意揣测翁帆神似年轻时候的杜致礼。
从而编出一段所谓“替身文学”的狗血戏码,真是闲得发慌。
![]()
其实,杨振宁和翁帆冥冥之中的缘分早就已经注定了。
1995年汕头大学的物理会议上,19岁的翁帆作为志愿者接待杨振宁夫妇,流利的英语和得体的举止让杨振宁印象深刻。
![]()
2003年杜致礼去世,孤独的杨振宁因为翁帆的贴心关怀,两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深。
而成年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如此干脆利落,在确定了彼此心意后,杨振宁和翁帆2004年登记结婚。
![]()
虽然两人之间54岁的年龄差确实扎眼,但感情这事儿,外人哪有资格说三道四。
年轻的翁帆为了更好地陪伴杨振宁,改掉了熬夜的习惯,21年里陪伴老人早睡早起。
![]()
而年迈的杨振宁也会在翁帆生病时,亲自喂水喂药。
甚至他们分床睡是为了不影响彼此休息,没要孩子是杨振宁怕拖累翁帆再寻幸福。
![]()
这些小细节里,全是他们为对方的考虑体谅。
翁帆不是依附者,她在杨振宁的鼓励下考上清华建筑系博士,还一起编译书籍、翻译冬奥会主题曲。
![]()
所以杨振宁才会在采访中公开表白翁帆是“上帝给我的最后礼物”。
21年的相濡以沫,早把流言蜚语冲得一干二净。
那些把别人爱情当谈资的人,大概永远不懂什么是灵魂共鸣。
![]()
至于最后一个争议,也是之前网友们讨论最多的!
当年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后,竟然被质疑是“为了养老”……
![]()
回国是养老?他捐的钱比薪水多得多
要知道,当年网上热议不断的“年纪大了才回国,分明是回来养老的”,简直是对杨振宁的侮辱。
杨振宁回国后做的事,随便一件都够普通人吹一辈子。
![]()
他刚回清华就变卖了美国的房子,把百万美元捐给高等研究院。
学校给的百万年薪,他一分没留,全捐了出去。
要知道那可是十几年前的百万,换成现在得值多少钱?
![]()
不仅如此,杨振宁还牵头创办清华高等研究院,就是为了能够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啊。
所以,杨振宁当时利用自己在全球的学术地位,亲自去美国游说,把林家翘、姚期智这些顶尖学者一个个请回国。
![]()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杨振宁,清华大学的物理研究的发展速度不可能如此迅速。
更别提,2002年的时候,由杨振宁教授主导清华物理系国际评估,干脆明了地帮学校明确方向,教学水平一下提了好几个档次。
![]()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南开大学的第一台计算机,就是杨振宁教授从国外“背”回来的。
有人觉得杨振宁没像他的发小邓稼先那样,为国家研究两弹一星。
![]()
可科研领域的分工本就不同,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数学基石,影响了整个现代物理界。
所以,按照杨振宁的学术贡献,如果不选择回国,继续留在美国,可能才是真正地为了“养老”!
![]()
结语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的“宁拙毋巧,宁朴勿华”,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他不是完美的圣人,有过选择,有过争议,但他的底色从来都是爱国与执着。
![]()
那些曾经的质疑,在他一辈子的身体力行面前,终究只是过眼云烟。
愿杨振宁教授在天堂安好,他的贡献,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