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IPO热点)
香港资本市场迎来强势复苏,IPO市场交出三年来最亮眼成绩单。
中金公司资本市场部执行负责人施琦近日披露,截至目前香港IPO融资规模已突破300亿美元,较去年的100亿美元和前年的不足60亿美元实现跨越式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际长线资金加速入场,主权基金等罕见跻身基石投资者阵营,叠加超百家储备项目加持,市场对2026年IPO热潮延续形成强烈预期。
A+H股成绝对主力:20%项目贡献60%融资额
在这场IPO盛宴中,A+H上市模式成为绝对主角。施琦透露,今年以来港交所完成的85个IPO项目中,A+H上市项目仅17个,占比20%,但其融资规模却超过180亿美元,贡献了全市场60%的融资额。从行业分布看,科技、高端制造等硬核领域成为融资主力,彰显香港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外资的深度参与成为本次IPO复苏的鲜明特征。数据显示,年内港股IPO基石投资总额达120亿美元,其中外资占比高达42%。施琦以宁德时代(3750)为例指出,在该公司港股国际配售中,外资基金占比超60%,国际长线投资者与主权基金在大型项目中的活跃度显著提升,甚至出现以往少见的主权基金担任基石投资者的情况。
机制革新+回港潮护航:21只机制B新股20只首日上涨
今年8月生效的港股IPO新机制也为市场注入活力。针对新增的"机制B"不强制回拨引发的散户担忧,施琦解释称,该机制通过固定10%-60%的公开认购比例,将更多份额分配给机构投资者,反而有效缓解了后市沽压,同时稀缺性激发散户认购热情。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据统计,新规落地以来25只新股中22只选择机制B,其中21只首日收涨,滴普科技、八马茶业等涨幅分别达150.56%、86.7%。
美股中概股回港潮则为市场提供额外支撑。施琦表示,近期多家美股上市公司通过双重主要上市回归港股,不仅对其美股股价形成提振,更有效纾缓了潜在退市风险。对于部分新股出现的破发现象,她分析认为主要源于部分企业行业定位在港股缺乏稀缺性,而长期来看股价仍将回归业绩基本面。
100家储备项目打底:2026增长确定性拉满
IPO强势表现的可持续性得到扎实储备项目的支撑。施琦透露,目前中金在手的IPO储备项目已超100家,其中不乏A股头部企业的港股上市计划。"尽管A股IPO节奏逐步放开,但仍有大量头部企业计划赴港上市,A+H上市热潮有望持续。"她强调,充足的项目储备将确保2026年本港IPO市场保持强劲势头。
对于此前引发市场热议的未盈利生物医药股"数千倍超购"现象,施琦提示理性风险。她指出,生物医药赛道国际竞争力提升推动估值重估是重要原因,但行业内企业多处于早期阶段,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中金对此类项目的内部审核已显著收紧,市场认购情绪未来可能回归理性。
并购市场同步走牛:中资转向东南亚"小而美"项目
与IPO市场交相辉映的是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全球并购业务负责人陈洁表示,当前产业、资金、政策三重利好叠加,中国区已步入并购牛市。数据显示,中金今年已参与52单中国相关并购项目,涉及金额548亿美元,市占率达14%。
中资并购布局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陈洁透露,并购标的已从传统欧美市场转向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及南美地区,标的选择也更倾向于2-3亿美元以下的"小而美"项目。"银行并购贷款规则调整等政策支持,正为并购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她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