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圳南山半岛西部、伶仃洋东侧,有一片名叫“前海”的区域。多年前,当人们初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总会好奇地问:“前海是一片什么海?”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全新的答案。
01
地名的由来:从地理坐标到时代符号
“前海”这个名称,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它相对于后海而得名。这片位于珠江口东岸的区域,最初只是面对珠江口的一片滩涂地。
经过填海造地后,这里形成了一块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中核心区域为15平方公里。
前海位于整个珠三角湾区的核心位置,是“珠三角湾区”穗—深—港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
2010年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从此,“前海”二字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从一片普通的水域,变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02
使命的升华:“特区中的特区”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设立,让这片区域有了“特区中的特区”的美誉。这块地处珠三角“脊梁”核心位置的土地,因为无与伦比的地理条件,被寄予了干一番与香港对接的大事业的厚望。
从前海的建设伊始,一块呈“磐石搏浪”状的前海石就被立在了这里,成为前海最具代表性的标志。这块石头见证了过去十多年间,前海从一片荒滩涂到现代化新城的沧桑巨变。
开发建设初期,前海无处下脚、杂草丛生。参与前海建设的杨东回忆道,2012年他刚来到前海时,这里无一栋建筑,黄土裸露、杂草丛生。
![]()
前海合作区的名称中,已经可以看出深港合作、现代服务业两大重点。这里的定位始终紧扣“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
十多年来,前海合作区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打造出来了,众多国际知名财富机构来了;
一批批怀揣创业梦想的港青进驻深港青年梦工场;
一万多家港企在前海注册;
前海法院引进了港人陪审员;
第一家香港与内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前海……
截至目前,前海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8万家,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266家。前海已成为港澳青年来内地发展的“第一站”。
03
不断扩大的“海”
2021年9月6日,迈入“黄金十年”的前海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发布,前海总面积从15平方公里扩大至120.56平方公里。
扩区后的前海拥有了海陆空铁港顶流配置,涵盖了高端制造业、港口、会展、机场等各种产业元素,让产业多元化发展成为可能。

令人惊喜的是,前海并没有停留在单一的业务功能区内。近年来,前海已从忙碌的商务区变身成为网红景区,成为名名副其实的“湾区新客厅”。
今年春节,就有17万游客在此创造8500万消费额,一地就占深圳游客的1成。
前海通过海边草坪、落日夕阳、艺术展、摩天轮等休闲设施,成功将好生态与社交活动相结合。三座桥打通了滨海步行道,让3公里黄金海岸线贯通,步道、跑道、骑行道并行不悖。
艺术展打通了生态和文化,巨型小黄鸭、奶龙、猫和老鼠等把海岸线变成露天艺术展。
![]()
![]()
前海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其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数据显示,前海合作区累计推出80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这些创新涵盖了投资、贸易、金融、法治等多个领域。例如,前海在全国首创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超过15%部分给予补贴的政策;率先试点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总量管理、跨境理财通等政策;
在全国首创涉港合同可适用香港法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海这片“海”的意象更加丰富。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海,更是开放的海、创新的海、梦想的海。
彰显“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前海正生机勃勃地走向未来。
从滩涂到现代化新城,从地理名词到国家战略,前海的变迁是深圳速度、中国改革的生动缩影。这片“海”的波澜,还将继续荡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卷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