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在11月7日发文,给当前台海局势泼了一盆冷水。他直言,民意希望海峡两岸和解,赖清德应立即悬崖勒马。这一呼声并非空洞的历史缅怀,而是对当前台海局势的深刻警告:如果继续走上激进对抗路线,不仅会把台湾推向高风险,也会让岛内民众付出沉重代价。
回顾马英九执政台湾地区的那段时间,两岸关系平稳发展,双方还建立了交流机制,并签订23项协议,从经济、文化到民生各领域,两岸都因此受益。那一阶段,岛内民众享受到两岸发展的便利和红利,区域安全风险显著降低。马英九在发文中强调,这份遗产至今仍具有现实价值。
然而,自蔡英文上台后,民进党当局采取“抗中保台”的路线,两岸交流几乎中断。赖清德上任后更进一步,以“新两国论”、“境外敌对势力”等言论加剧紧张,将台海局势推向极端不确定性。
![]()
马英九
根据岛内民调数据显示,多数民众对当前两岸政策表示担忧,特别是不希望看到台海局势进一步恶化。英国《经济学人》甚至将台海称作“全球最危险的地方”,这一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事实与数据共同呈现的现实。
在这种背景下,马英九的“悬崖勒马”呼吁显得格外必要。他的逻辑很清晰:第一,高层对话具备缓冲危机、降低误判的独特效应。2015年的握手并非万能,但它打破了双方最高层长期缺乏沟通的格局,为民众和企业带来安全感。
第二,两岸经济和社会深度交织,任何激进对立都会直接冲击民生、供应链与产业发展。观光、农渔产品出口、制造业投资,每一个看似技术性的经济环节都与两岸关系密不可分。
第三,外部势力频繁介入,使台湾成为地缘政治棋局的一枚棋子。政策过度激化,不仅不利于台湾自身利益,也容易把区域安全推向危险边缘。马英九提醒,唯有回归共同政治基础,让务实治理成为主流,才能守住和平红线。
![]()
面对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表态,岛内舆论也开始呈现微妙变化。部分深绿网民开始对大陆强硬政策表示赞许,对民进党“抗中保台”的失策进行反思。舆论场上,“民意希望两岸和解”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马英九在文中就明确指出,台湾主流民意希望两岸和平,要求当局专注处理民生与经贸问题,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一种现实政治的呼声。
如果从政策操作层面来看,“悬崖勒马”并非抽象概念。恢复两岸现有交流机制、推动低调务实的对话、避免挑衅性言辞,都是可操作路径。例如,从海基会与海协会的事务性窗口先行恢复沟通,再逐步推动高层或中高层会谈,即便只是围绕渔业、民生、科技合作等切实议题,也能重新积累互信。此举不仅降低台海风险,也符合岛内经济利益和民众福祉。
赖清德若继续强化对抗立场,不仅政治空间受限,也将面对民意下滑、企业投资外流、区域安全压力加大等多重后果。岛内民调数据就显示,民众对赖清德处理两岸问题的满意度明显下降,对未来安全感普遍不足。岛内部分媒体和学者指出,赖清德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台湾的战略自主性,使台湾成为外部力量博弈的前沿阵地。
![]()
台海稳定关系到整个亚太的安全与经济格局。全球供应链、航运线路、能源输送,都可能因台海紧张而受到直接冲击。马英九在文章末尾强调,“脚踏实地、努力耕耘”,不仅是对台湾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是对区域稳定的责任担当。和平不是退缩,而是更长远的战略选择,是对民众与企业负责的务实政策。
总之,马英九的发声是一种理性呼吁,以经验为凭、以民意为本、以和平为先。在台海局势高度敏感、外部干预频繁的当下,岛内政治人物需要认识到,短期政治算计无法替代长期安全与民生保障。赖清德如果真关心台湾的未来,应认真听取民意与历史经验的声音,回到务实治理上来。
这不是退缩,而是为台湾争取更多发展与安全空间的智慧之举。马英九的“悬崖勒马”,恰如一盏警示灯,提醒所有关心台海和平的人:唯有让对话成为常态,让合作成为主流,才能防止战争的风险真正落到岛内民众头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