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刷着朋友圈、看着短视频时,总是冒出来的“高回报投资”、“限量版好货”或者“特效养生品”广告,可能并不是什么天降馅饼,而是一个个精心编织的陷阱。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这些陷阱竟然是这些软件的老板帮忙铺设并推到你我眼前。
这样一幕,就发生在美国。
![]()
11月初,Facebook和Ins等平台的母公司Meta,即号称“连接世界”的科技巨头,竟然被实锤指控通过系统性纵容诈骗广告和违禁商品推广,疯狂敛财高达1140亿元。
这笔钱,简直就是从每个用户口袋里悄悄掏走的。
事情要从2025年10月底说起。
![]()
当时,一组来自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欧盟监管机构的内部文件突然被泄露给《华尔街日报》和英国广播公司(BBC)。
这些密密麻麻的备忘录和内部邮件,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Meta光鲜外表下的另一面。
文件显示,从2022年到2024年这两年多时间里,Meta的广告审核系统存在一种“选择性失明”的运作模式。
![]()
简单说,就是平台明明能识别出大量涉嫌欺诈的广告。比如那些“投资100美元一天赚1000美元”的加密货币骗局、假冒名牌的保健品、甚至涉及非法赌博的链接,但却因为这些广告能带来巨额收入,而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内部邮件里提到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一款号称“用外星科技减肥”的产品广告在Ins上投放了整整三个月。
![]()
用户投诉像雪片一样飞进客服系统,超过5000人留言说付款后收到的是三无产品。
按照Meta自己的算法,本应自动屏蔽这类高频投诉广告。但系统日志显示,有高管以“测试新广告模式”为理由,手动将其加入了“白名单”。
结果呢?这个广告主在三个月内投入的广告费高达2000万美元,而Meta从中抽成30%。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文件显示,类似被“特批”的广告主账户多达上万个。
![]()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Meta的“放任”态度可能不止于普通商品诈骗。
11月5日,欧盟数字政策专员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调查人员发现Meta的广告平台曾出现过多起涉及违禁药品的推广。
这些广告往往伪装成“健康咨询”或“医学研究”,点击后却跳转到第三方网站销售未经批准的药物。
虽然Meta公开声称有“零容忍政策”,但内部培训材料却教导销售人员对某些“高风险客户”采用“模糊描述”的话术,比如把广告分类为“健康解决方案”而非具体药品。
![]()
那么,这1140亿元是怎么算出来的?
根据2025年11月8日最新发布的联合调查报告,Meta从2022年到2024年第三季度的广告总收入中,约有12%来自这类“高风险广告主”。
而这12%的收入,恰好对应着160亿美元(约合114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背后,是难以统计的受害者,光是被官方记录在案的就有来自美国、印度、巴西、菲律宾等国的超过300万起用户投诉,间接影响的人数可能高达数亿。
![]()
印度一名农民在采访中说,他因为在Facebook上看到一则“政府补贴农机”的假广告,被骗走全家积攒的2000美元。
“我以为蓝色勾勾认证的页面是可信的,”他苦笑,“现在才知道,那勾勾只要付钱就能拿到。”
为什么Meta能长期维持这种操作?
![]()
调查报告指出两个关键点:一是算法漏洞被故意利用。Meta的AI审核系统本应自动拦截违规内容,但内部员工可以轻松添加“例外规则”。
二是商业模式依赖。最近三年Meta的营收增长有放缓趋势,而这类高风险广告主的投放预算往往比正规企业高出3-5倍。
这件事最讽刺的地方在于,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曾多次说过“让世界更开放、更连接”的愿景,但如果连接的方式是让诈骗信息自由流通,那这种“开放”是否已经背离了初衷?
![]()
而Meta的问题可能不只是“监管不力”四个字能概括的。
我们得承认,所有社交平台都有垃圾广告,但Meta的情况更像是系统性的利益选择。
他们搭建了一个精密的“流量-变现”机器:先用免费服务吸引数十亿用户,再把这些用户的注意力打包卖给广告主。
这本是互联网行业的常规操作,可当广告主里混入大量骗子时,平台的选择就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他们究竟把用户当成交互的“伙伴”,还是收割的“数据作物”。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操作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平台纵容诈骗广告→用户受损后维权困难→骗局曝光导致公众信任度下降→平台为维持收入更加依赖高风险广告主……
这个循环就像滚雪球,最终伤害的是整个数字社会的信任基础。
![]()
今天你看到理财广告不敢信,明天可能连朋友分享的普通商品链接都怀疑是营销陷阱。
这种“信任腐蚀效应”远比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可怕。
有人说“用户自己也得提高警惕”,这话没错,但把责任全推给普通人不公平。
当一个平台拥有全球30亿月活用户时,它就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种数字基础设施。
![]()
就像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用电的人都成为电工来检查电网安全一样,用户也很难靠自己识别所有精心包装的骗局。Meta作为搭建“数字城市”的运营方,理应承担起基本的“市政管理”责任。
这次事件还可能意味着,我们对科技巨头的监管思路需要彻底转变。
过去十年,立法者总在追着科技公司的创新跑,从数据保护到反垄断,像是不断给漏水的房子补窟窿ammed。但Meta的案例显示,或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前置的监管。
![]()
比如要求平台公开广告审核的透明度报告,或对高风险广告收取“社会责任保证金”。
毕竟,等到1140亿元都被赚走了,再开罚单也不过是亡羊补牢!
科技本该让生活更好,而不是制造更精致的陷阱。
接下来要看的是,各国监管机构是否会真正联手堵住漏洞,以及Meta自己能否刮骨疗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