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范雎(战国・秦国):睚眦必报的 “远交近攻” 设计者
![]()
范雎是秦国穰侯魏冉专政时的 “逆袭者”,靠 “远交近攻” 战略成秦昭襄王心腹,却也用毒计铲除异己、葬送名将。他早年遭魏国丞相魏齐羞辱,被打得半死扔厕所,侥幸逃到秦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借秦国之力逼死魏齐 —— 先威胁魏王 “不交魏齐就攻魏”,又让赵王搜捕魏齐,最终魏齐走投无路自刎。
对秦国功臣,范雎同样狠辣。公元前 260 年,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灭赵,范雎怕白起功高盖过自己,就劝秦昭襄王 “士兵疲惫需休整”,强行召回白起。后来秦国攻赵失利,范雎又进谗言,说白起 “心怀不满、抗命不遵”,逼得秦昭襄王赐白起自刎。这位坑杀 40 万赵军的 “战神”,最终死在自己人手里。范雎的毒,是把私怨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帮秦国巩固了霸权,却也折损了顶级战力,让秦国灭六国的进程推迟了数十年。
2. 吕不韦(战国・秦国):“奇货可居” 的政治赌徒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大商人,却把 “投资” 玩成了毒计,一手造就了秦朝的崛起与隐患。公元前 267 年,他在赵国见到秦国质子嬴异人,立刻算出 “此奇货可居”,花重金帮嬴异人铺路:先贿赂秦孝文王宠妃华阳夫人,让她认嬴异人为养子,又偷偷把自己怀孕的姬妾赵姬送给嬴异人,生下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等嬴异人继位(秦庄襄王),吕不韦当上丞相,权倾朝野。秦庄襄王死后,嬴政年幼,吕不韦以 “仲父” 之名摄政,还和赵姬旧情复燃,怕事发又把嫪毐伪装成宦官送进后宫,导致嫪毐叛乱。嬴政亲政后,先是诛灭嫪毐三族,又罢黜吕不韦相位,逼他迁往蜀地。吕不韦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最终饮鸩自尽。他的毒,是把王室血脉当筹码,用阴谋堆砌权力,虽让秦国延续了强势,却也给嬴政留下了 “身世丑闻” 和权力隐患,成为秦朝短命的伏笔之一。
3. 陈平(西汉):“解白登之围” 的阴狠谋士
陈平在刘邦麾下以 “无下限” 计谋闻名,除了之前的反间计,最毒的莫过于 “白登之围” 的脱身计。公元前 200 年,刘邦率 32 万大军亲征匈奴,被冒顿单于围在白登山,断粮七天,眼看要全军覆没。
陈平想出一条 “龌龊” 毒计:他派人带着重金和一幅美女图,偷偷去见冒顿的阏氏(王后),先献上财宝,再故意说 “刘邦打不过,准备送中原最美的女人给冒顿求和”。阏氏怕失宠,立刻劝冒顿 “汉朝土地我们留不住,杀了刘邦也没用,不如放他走”。冒顿本就怀疑盟友会反水,听了阏氏的话,真就撤兵了。这条计谋靠利用女人的嫉妒心救命,毫无大国尊严,却实实在在帮刘邦逃过一劫。后来陈平还帮刘邦设计擒韩信,表面封韩信为 “淮阴侯”,实则软禁,彻底剥夺其兵权。陈平的毒,是 “只要能活,脸面、道义都能扔”,他的计谋每次都能解燃眉之急,却也让刘邦的 “帝王术” 多了几分阴狠。
4. 杨素(隋朝):助杨广夺嫡的 “冷血推手”
![]()
杨素是隋朝开国功臣,却为了权力,用毒计帮杨广杀兄夺嫡,直接加速了隋朝灭亡。隋文帝杨坚晚年,太子杨勇性格宽厚,却因生活奢侈被杨坚不满;次子杨广则伪装 “节俭孝顺”,暗中拉拢杨素。
杨素先在杨坚面前说杨勇 “心怀怨恨、私结党羽”,又派人监视杨勇,把他的日常言行扭曲成 “谋反迹象”,甚至伪造杨勇的 “诅咒书信” 呈给杨坚。公元 600 年,杨坚果然废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两年后,杨坚病重,发现杨广调戏自己的宠妃宣华夫人,想复立杨勇,杨素立刻通风报信,杨广趁机派兵控制皇宫,杨坚当天就 “病逝”(史载疑似被杨广毒杀)。
杨广继位后,杨素虽成朝中第一权臣,却也被杨广猜忌。公元 606 年,杨素生病,杨广表面派太医诊治,实则暗中嘱咐 “别治好”,杨素察觉后,干脆拒绝服药,活活病死。他的毒,是为了攀附新君,不惜参与弑父杀兄,帮杨广登上皇位,可杨广继位后荒淫无道,短短十几年就亡了隋朝,杨素也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 来俊臣(唐朝):“罗织经” 里的酷吏恶魔
来俊臣是武则天时期的头号酷吏,靠 “罗织罪名” 陷害忠良发家,写的《罗织经》堪称 “毒计教科书”。他的套路很固定:先找一群地痞流氓,让他们同时诬告一个人 “谋反”,不管有没有证据,先抓进大牢,再用各种酷刑逼供 —— 比如 “突地吼”(戴重枷转圈)、“死猪愁”(泡在屎尿里)、“定百脉”(用铁针戳穴位),没人能扛住这些酷刑,最后只能 “认罪”。
他陷害的大臣不计其数:宰相狄仁杰曾被他诬告谋反,差点死于狱中;大将军张虔勖不服诬陷,被他乱刀砍死;甚至连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因为和他抢权力,也差点被他构陷。来俊臣还贪赃枉法,把陷害官员抄来的家产全据为己有,甚至强抢别人的妻子。
公元 697 年,来俊臣野心膨胀,想诬告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皇子李旦谋反,太平公主联合其他大臣先下手为强,揭发他的罪行。武则天虽不舍,但民愤太大,只能下令处死来俊臣。百姓听说他被斩,纷纷冲上去生吃他的肉,瞬间就把他啃成了白骨。来俊臣的毒,是纯粹的恶,他把 “陷害” 当成职业,用酷刑制造恐怖,虽帮武则天巩固了统治,却也让唐朝官场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
6. 李泌(唐朝):“借藩制藩” 的权谋高手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谋士,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虽以 “隐士” 自居,却常用毒计平衡朝局,最典型的就是 “借藩制藩”。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叛军势大,唐肃宗想请回纥兵帮忙,李泌却出了个 “一石二鸟” 的毒计:
他让肃宗答应回纥 “收复长安后,允许回纥抢掠三天”,回纥兵果然卖命,很快帮唐军收复长安。可回纥兵进城后烧杀抢掠,百姓死伤无数,长安几乎变成废墟。李泌的算计是 “用回纥的刀杀叛军,再让回纥的暴行激起百姓对叛军的仇恨”,可代价是无辜百姓的性命。
后来吐蕃趁机攻占长安以西大片土地,李泌又建议 “联合回纥、南诏夹击吐蕃”,虽然成功打退吐蕃,却让回纥和南诏势力壮大,成为唐朝新的边患。李泌的毒,是 “以毒攻毒” 的权谋,他每次都能解决眼前的危机,却给唐朝留下更大的隐患,让中唐时期的边疆战乱从未停歇。
7. 韩侂胄(南宋):“开禧北伐” 的误国权臣
![]()
韩侂胄是南宋宁宗时期的宰相,靠拥立宁宗上位,权倾朝野,他的 “毒计” 全是为了个人威望,最终导致南宋惨败。公元 1206 年,韩侂胄想靠北伐立功,巩固自己的地位,不顾南宋国力虚弱,强行发动 “开禧北伐”。
为了让北伐 “名正言顺”,他先追封岳飞为 “鄂王”,贬低秦桧,激发百姓的抗金热情,可实际上他根本没做好准备:军队缺乏训练,将领多是庸才,军饷也被层层克扣。北伐刚开始,宋军还打了几个小胜仗,可很快就被金军反杀,金军甚至渡过淮河,兵临长江。
韩侂胄慌了,想和金国议和,可金国提出 “必须杀韩侂胄才肯议和”。南宋的主和派趁机联合皇后杨氏,在公元 1207 年设计杀了韩侂胄,把他的头颅割下来送给金国,才换来 “嘉定和议”—— 南宋每年给金国的贡银增加到 30 万两,绢 30 万匹,还要赔偿军费 300 万两。韩侂胄的毒,是 “为了虚名,拿国家命运赌”,他的北伐不仅没收复失地,反而让南宋的国力更加衰弱,沦为金国的 “提款机”。
8. 胡惟庸(明朝):“谋逆案” 里的权力狂人
胡惟庸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宰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他的 “毒计” 全是为了独揽大权,最终引发 “胡惟庸案”,株连数万人。胡惟庸当上宰相后,独断专行,所有奏折都要先经过他,对自己不利的就扣下,还大肆提拔亲信,形成 “胡党”。
他甚至敢隐瞒重大军情:公元 1379 年,占城国派使者来明朝进贡,胡惟庸没告诉朱元璋,直到朱元璋自己发现,他才谎称 “是礼部的错”。朱元璋本就想废除宰相制度,胡惟庸的专权正好给了他机会。公元 1380 年,朱元璋以 “谋逆” 罪名逮捕胡惟庸,给他安上 “通倭(日本)、通元(北元)” 的罪名,将其凌迟处死。
更毒的是,朱元璋借 “胡惟庸案” 大肆株连,凡是和胡惟庸有过往来的官员,不管有没有罪,全被处死,包括开国功臣李善长、陆仲亨等,前后杀了 3 万多人。胡惟庸的毒,是 “权力欲爆棚,看不清形势”,他的专权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还让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斩尽杀绝,也让朱元璋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开启了明朝 “君主专制” 的先河。
9. 马士英(南明):“卖官鬻爵” 的亡国宰相
马士英是南明弘光政权的宰相,在明朝灭亡、清军南下的危机时刻,他的 “毒计” 全是为了捞钱,把南明变成了 “短命政权”。公元 1644 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弘光帝),自己当上宰相。
可他上台后,根本不管清军南下的威胁,反而把朝廷官职明码标价:知府卖银 3000 两,知县卖银 500 两,连武官职位也能买,甚至出现 “出钱多的人当大官,有本事的人没官做” 的荒唐局面。百姓骂他 “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面对清军进攻,马士英不仅不抵抗,反而排挤主张抗清的史可法,导致史可法在扬州孤军奋战,最终城破殉国,扬州百姓惨遭 “十日屠城”。公元 1645 年,南京城破,弘光政权灭亡,马士英逃亡途中被清军抓获,斩首示众。他的毒,是 “国难当头,只认钱”,他的贪腐和误国,让南明失去了最后一次抵抗清军的机会,加速了明朝的彻底灭亡。
10. 曾国藩(清朝):“屠城立威” 的湘军统帅
![]()
曾国藩是清朝晚期的 “中兴名臣”,却因镇压太平天国时的 “屠城” 毒计,被人骂作 “曾剃头”。公元 1864 年,曾国藩率湘军围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南京),经过两年苦战,终于攻破城门。进城后,曾国藩下了一道狠令:“三日不封刀”,让湘军士兵肆意烧杀抢掠。
湘军士兵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连老人、孩子、妇女都不放过,天京城里尸横遍野,秦淮河都被鲜血染红,据史料记载,天京人口从战前的 100 多万,降到战后的不到 5 万。曾国藩的目的很明确:用屠城震慑其他太平天国占领区,让百姓不敢再支持太平军,同时也能满足湘军士兵的贪欲,稳定军心。
除了屠城,曾国藩还搞 “保甲连坐”,只要发现有人和太平天国有关联,不管是亲戚还是邻居,全被处死,导致无数无辜百姓遭殃。他的毒计确实有效,太平天国很快就被镇压下去,可也让他留下了 “屠夫” 的骂名。曾国藩的毒,是 “为了平叛,不惜滥杀无辜”,他虽帮清朝保住了统治,却也用鲜血染红了自己的 “名臣” 光环,
11. 李斯(秦朝):权谋葬秦的 “毒相”
楚国上蔡人,师从荀子学帝王术,后辅佐嬴政统一六国,是秦朝制度的奠基者。但其 “毒计” 更显狠辣:一是提出 “焚书坑儒”,主张烧毁诸子典籍、活埋方士儒生,彻底斩断文化传承,仅留医卜农书,以思想专制巩固统治;二是沙丘之谋,秦始皇驾崩后,为保自身丞相之位,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赐死太子扶苏与大将蒙恬,立胡亥为帝。此计直接导致秦朝内部崩塌,胡亥暴政引发农民起义,短短三年便亡秦,李斯最终也被赵高构陷,腰斩于咸阳街头,可谓 “毒计反噬自身”。
12. 贾诩(三国):掀血雨腥风的 “毒士”
甘肃武威人,一生 “择主而事”,每出一计必引发战乱,被后世称为 “三国第一毒士”。早年追随董卓女婿牛辅,董卓被杀后,李傕、郭汜等部将想弃军逃亡,贾诩却劝道:“若弃军而走,一个亭长就能擒杀你们,不如率军反攻长安,事成可掌权,事败再逃不迟。” 此计一出,李傕、郭汜率军攻破长安,纵兵烧杀抢掠,宫中宫女被掳、百姓死伤数万,汉献帝沦为傀儡,原本稍有秩序的汉末局面彻底崩坏。
后来贾诩归降张绣,又两次献计击败曹操:第一次设伏杀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第二次趁曹操北征袁绍时,率军突袭曹操后方,逼得曹操回师。即便归降曹操后,贾诩仍以 “自保为上”,从不主动献策,却在曹丕与曹植夺嫡时,一句 “思袁本初、刘景升之事”(暗指废长立幼必乱),助曹丕上位,全程置身事外,狠辣又谨慎。
13. 程昱(三国曹魏):食人充粮的 “狠谋臣”
![]()
山东东阿人,是曹操早期核心谋士,以 “狠辣无情” 著称。曹操征徐州时,吕布趁机夺取兖州,仅剩下东阿、鄄城、范县三城未陷,程昱临危受命镇守鄄城。当时城中粮尽,外无援兵,程昱为解军粮危机,竟将城中百姓(包括老弱妇孺)烹制成肉脯充作军粮,硬生生守住城池。事后曹操得知此事,虽嘉奖其功,却始终未让他担任三公高位,可见对其手段的忌惮。
此外,程昱还多次劝曹操杀刘备,早在刘备投奔曹操时,他就进言:“刘备有雄才大略,又得民心,今日不杀,日后必成后患。” 曹操虽未采纳,却也印证了程昱的远见 —— 后来刘备果然建立蜀汉,成为曹魏心腹大患。程昱的 “毒”,在于为达目的不惜践踏人性底线,连曹操都觉得 “过于残忍”。
14. 李义府(唐朝):笑里藏刀的 “毒臣”
河北饶阳人,出身寒门,靠写文章讨好唐高宗与武则天上位,因表面温和、内心阴狠,被时人称为 “笑里藏刀”。其最毒一计是构陷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武则天想废王皇后立自己,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陇集团大臣坚决反对,李义府看出武则天的野心,主动上书 “请废后立武”,并联合许敬宗等人,捏造长孙无忌 “谋反” 罪名。
他派人搜集长孙无忌的 “罪证”,又买通官员作伪证,最终唐高宗将长孙无忌削爵流放,后逼其自缢,褚遂良等大臣或被贬或被杀,关陇集团彻底垮台。李义府靠此计当上宰相后,更加肆无忌惮,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甚至因母亲去世丁忧期间,仍偷偷在家中接待宾客、处理政务,最终因贪腐太过暴露,被唐高宗流放巂州,病死他乡。
15. 李林甫(唐朝):口蜜腹剑的 “亡国推手”
山西忻州人,靠巴结唐玄宗宠妃武惠妃与宦官,爬上宰相之位,掌权十九年,是 “安史之乱” 的间接推手。他的 “毒” 在于 “专权固位,排除异己”:对有才华、可能威胁自己的官员,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下黑手。比如张九龄是唐朝名相,李林甫嫉妒其才,趁张九龄反对唐玄宗封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时,故意在唐玄宗面前说张九龄 “固执迂腐”,又捏造张九龄 “结党营私” 的罪名,最终将张九龄罢相。
更毒的是,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当宰相(唐朝边将立功后常被召入中枢),竟建议唐玄宗 “用胡人为边将”,理由是 “胡人善战且无家族背景,不会谋反”。唐玄宗采纳后,安禄山、史思明等胡人将领趁机掌握重兵,最终发动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李林甫死后,被杨国忠构陷 “谋反”,削去官爵,家产抄没,子孙流放。
16. 秦桧(南宋):构陷忠良的 “卖国贼”
![]()
江苏南京人,早年曾抗金,后被俘至金国,归宋后沦为金国 “内应”,主张 “南北议和”。其最毒一计是杀害岳飞: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连克郑州、洛阳,逼近朱仙镇,金兀术感叹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暗中派人联络秦桧,要求 “必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于是捏造罪名,先以 “十二道金牌” 召回岳飞,再指使张俊、万俟卨等人诬告岳飞 “谋反”,并伪造书信作为 “证据”。
岳飞入狱后,秦桧找不到实质罪证,竟以 “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于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将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杀害于临安风波亭。岳飞一死,南宋失去最能打仗的将领,北伐彻底无望,只能向金国称臣纳贡,偏安江南。秦桧掌权期间,还大肆打压主战派,凡是反对议和的官员,均被他构陷流放,其卖国求荣、构陷忠良的行为,至今仍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西湖边的秦桧跪像,便是对他的永久谴责。
17. 严嵩(明朝):专权误国的 “青词宰相”
江西分宜人,靠写 “青词”(道教祭祀时用的祝文)讨好嘉靖帝,当上内阁首辅,掌权二十年,是明朝著名奸臣。他的 “毒” 在于 “陷害忠良,贪污腐败”:最典型的是陷害夏言,夏言是嘉靖朝名相,为人正直,反对严嵩贪腐,严嵩便趁夏言主张收复河套地区时,诬告夏言 “勾结边将、图谋不轨”,又买通边将曾铣的部下作伪证,最终嘉靖帝将夏言、曾铣处死。后来杨继盛弹劾严嵩 “十大罪、五奸”,严嵩恼羞成怒,将杨继盛打入诏狱,又暗中指使狱卒折磨他,最后以 “勾结叛乱者” 的罪名,将杨继盛处死。
严嵩掌权期间,卖官鬻爵成风,儿子严世藩更是 “敛财无数”,据说他家藏的黄金有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相当于明朝好几年的财政收入。同时,他对边境战事漠不关心,导致蒙古俺答汗多次入侵,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庚戌之变),明朝边防日益废弛。最终,嘉靖帝得知严嵩父子的罪行,将严世藩处死,严嵩削职为民,晚年饿死在墓地里,家产被抄没。
18. 姚广孝(明朝):煽惑靖难的 “黑衣宰相”
江苏苏州人,法号道衍,是个披着僧袍的谋士,被燕王朱棣称为 “少师”,是 “靖难之役” 的主要推手。他的 “毒” 在于 “煽动内战,不顾百姓死活”: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推行 “削藩”,朱棣犹豫不决,姚广孝直接劝道:“殿下是太祖嫡子,为何要受制于侄子?不如起兵靖难,夺取天下。” 为坚定朱棣决心,他还找来相士袁珙,谎称朱棣 “有天子相”,又在燕王府后院训练士兵、打造兵器,为起兵做准备。
靖难之役爆发后,姚广孝作为 “军师”,多次献上狠计:比如朱棣率军南下时,济南守将铁铉顽强抵抗,姚广孝建议 “绕过济南,直取南京”,虽让朱棣避开强敌,却导致沿途百姓被战火波及,死伤无数;又比如当朱棣久攻东昌不下、士气低落时,姚广孝写信劝他 “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攻破南京,天下自定”,促使朱棣继续强攻,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靖难之役持续四年,导致明朝南北生灵涂炭,仅南京城破时,就有数千官员殉国。姚广孝虽不接受高官厚禄,仍以 “僧人” 身份辅佐朱棣,但他的计谋直接引发内战,被后人称为 “黑衣宰相”,其 “毒” 在于为达政治目的,无视百姓生命。
19. 范文程(清朝):剃发易服的 “帮凶”
![]()
辽宁沈阳人,出身明朝官宦世家,后投降后金(清朝前身),是皇太极、顺治帝时期的核心谋士,被称为 “清朝开国文臣之首”。他的 “毒” 在于 “推行民族压迫政策,摧毁汉人反抗意志”:最关键的一计是建议多尔衮 “剃发易服”,清军入关初期,为安抚汉人,曾宣布 “剃发与否听其自便”,但范文程认为 “不剃发则无归属感,难以长久统治”,于是上书多尔衮:“今四方已定,宜令天下剃发,以明归顺之诚。”
多尔衮采纳后,颁布 “剃发令”,规定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此令一出,江南地区爆发大规模反抗,如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清军为镇压反抗,大肆屠杀百姓,仅江阴一地就有十七万人被杀。此外,范文程还建议 “圈地令”“逃人法”,圈占汉人土地分给八旗子弟,追捕逃亡的八旗奴仆,导致无数汉人失去土地、家破人亡。范文程虽为清朝建立立下大功,却也因推行民族压迫政策,被汉人视为 “汉奸”,其计谋的 “毒”,在于用暴力摧毁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尊严,以巩固异族统治。#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