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乔伊
说实话,至少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之前,我依然是坚定的看衰蔚来派。所以今天的标题,如果进行更为深度的翻译,可以被理解为:蔚来已经活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为什么说蔚来活了呢?
![]()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十月,蔚来整个体系旗下的三个品牌,连续三周单周销量破万,全月交付新车40,397辆,成立以来第一次来到了月销四万的新高度,同比增长92.6%。而如果拆分开来看,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7,143台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17,342辆;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新车5,912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过去一年多,甚至更长时间段内,被甩在在各种新势力排行榜后的蔚来,现在冲到了前排,又可以重新上桌吃饭,甚至基本上能坐主位了。
这个销量成绩,可以说扎扎实实地给了我一电炮,彻底把我从撰稿人打成了搞笑人。但如果非要说搞笑,似乎也不那么正确。
逻辑上,我之前看好的蔚来,与如今重新活过来的蔚来,已经发生了更本性的改变。或者通俗一些说,名字还是蔚来,但内核已经完全转变。
而促使这种转变发生的,无疑是在去年末、今年初发生的一系列舆论风暴的冲击,当时整个市场对于销售乏力以及多品牌能否共享换电体系的质疑铺天盖地。
或者更进一步说,蔚来关注到了这些问题,并着手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如果我们仔细地去看,根据外界声音做出转变传达出了两个信息。其一,是蔚来真切关注到了外界舆论,并没有忽视,认为这是外界抹黑的一种套路打法,并认真进行了内部的分析,这是企业向好,打出逆转生死局的一个内部重要主观动因。而主动求变的另一个收益在于,外界的观感也将随着内部调整的变化发生转变。
至少这一年来,我对于蔚来的变化,观感是十分积极的。毕竟,真听、真干、真转变,是用户型企业所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底层核心竞争力。
而做出这样的转变,其实意味着,蔚来的整个企业,甚至李斌自己,也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从创始人到企业家
今年上半年,我们能在舆论场中见到的关于蔚来与李斌的声量,其实是有两条线复杂交织的。其一,就是我们之前已经提到的,对于蔚来不看好的外部声量;其二,则是从内部或者周边发出的,关于李斌“听劝”的一种舆论声量。
所谓的听劝,其实就是根据外部观察以及内部审视,来调整自己的企业运行模式。这种调整是大刀阔斧的,其中包括了在企业战略、组织架构、产品战略、成本控制,以及品牌布局等多个纬度(参数丨图片),全面的战略变化和企业方向调整。
比如,当时成为非常重要的讨论话题的,李斌在蔚来内部推动的“CBU”机制,就带动了各业务单元对自身的利润、成本、投资收益负责的整体运营模式调整。
![]()
这样的调整,带给外界非常明确的观感在于,蔚来快速地实现了公司内部整体运营环境的变化。
仅仅在今年,蔚来就实施了更多的精简计划。比如,在2025年的3月,蔚来就在包括销售团队、售后服务团队、展厅运营等多个部门实施了人员精简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记得原先牛屋体系的重新规划与调整,所有成本的重新核算,甚至原先免费提供饮品的牛屋都一度在外卖平台开启了外卖生意。
这样的人员精简策略,同步保障的是避免了跨部门沟通的壁垒和推诿,确保了如销售冲刺、技术降本等企业的核心战略,能够以“战时状态”快速、准确地执行到位。而这样调整的目标,在于将所有的目标聚焦在集中一切优势资源,为卖车提供更好的推动力。
因此,我们看到了蔚来改革了销售人员的考核机制,直接与交付量挂钩,以激发整个销售体系的活力与战斗力;同时更积极地在三、四线城市布局规模更小,成本更低的NIO Space,以扩大品牌的触达范围,并为乐道与萤火虫拓展了潜在消费人群。
更重要的是,将原先在换电业务上干得不错的沈斐,直接换到了乐道,从而推动乐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将交付的速度给提了上来。
![]()
蔚来进行一系列成本控制以后的成绩是肉眼可见的。今年的二季度财报中,企业的营收达到190.1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57.9%;且净亏损较25年第一季度减少了26%,较2024年第二季度收窄1.0%。
而在具体数上,二季度蔚来营业费用同比减少1.3%至68.1亿元。其中,研发费用降至30.1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减少6.6%和5. 5%;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5.5%至39.6亿元,环比减少9.9%主要由于人员成本、营销和宣传费用的下降。
简单来说,蔚来从原先那个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投入资源,什么都研发的蔚来,转变成了一个更为务实的蔚来。而李斌在这个过程中,也从一个颇具浪漫主义气质的创业者、追梦人,转变成为了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家。
因为,他真正意识到了,资本认可与市场认可是需要双轨并行的,而市场认可的权重,可能还会高过资本的认可。
当然,所有的行政体系调整,是企业运行的根本底层逻辑。但要想市场持续认可,光做这些显然不够,更需要产品体系的整体换新。
三个品牌,都盘活了
说实话,在推出乐道之后和即将推出萤火虫之前,这两件事情发生这个事件段内,我对蔚来推出三个品牌的认知是相当矛盾的。这个矛盾,其实是站在蔚来的角度上,认为其可能是一个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下,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逻辑非常简单,当时的蔚来品牌旗下产品线已经非常完备了,但整个品牌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情况下,一款车单月销量过一万,和多款车单月销量还是过一万,其在品牌层面的意义是非常不同的。
![]()
而在蔚来还没有推出的情况下,主推跑量的乐道,以及将要推出与smart和mini竞争的萤火虫,首先是要牵扯更多的产品资源以及营销资源,同时也可能将蔚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端形象彻底打散。
这就像人在沙漠中渴了,面前放了两杯毒药,问你喝哪一杯是一样的,怎么选都不对。
但还是那句话,这仍然是在当时的蔚来体系和企业运营模式的情况下,所得出的结论。而一旦结合了刚才我们聊到的那些运营模式的整体调整,这样的产品规划就显得很有竞争力了。
务实的态度,带来的务实的产品定义与市场定价。
首先是产品推出的密集程度,今年以来,从蔚来的5566开始,包括乐道的L90、萤火虫的新车,以及最近把销量带起来、把工厂急得紧急招工的ES8,都是一出现就带来了销量的快速提升。
![]()
这样的销量提升,首先源于新平台、新系统、新芯片等产品力层面的快速跃迁,更重要的是抓准了买车人的现实需求。
比如,完全承担跑量任务的L90,售价25万多,但用上了BAAS换电版本后,其售价直接压到了20万以内;再比如,承担蔚来旗舰任务的ES8,以40.68万元开售,BAAS的价格,更是直接拉到了40万以下。
很显然,蔚来明白了,走跑量路线的产品,首先得真的能跑起量来。而走高端路线的品牌,也并不是一个图腾,高端不代表一定要搞得非让人买不起。事实上,这种简单直接,直抵用户钱包的产品打造与定价模式,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市场反馈。
比如,ES8在上市41天之后,直接就突破了交付破万的成绩;与此同时,乐道的L90上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已经连续三个月突破了交付破万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原本极不被看好的萤火虫,在10月也有了接近6千台的交付量,完全突破了当时将smart和mini作为参考车型的设想。
![]()
可以说有了指导思想明确的领导思维,抛开了对于品牌定位和讲故事思维的束缚,将一身一念聚焦在卖好车、多卖车这个理念上的蔚来品牌,真正把当初不被外界看好的三个子品牌,都给盘活了。
此时,我们再来看当时蔚来老是拿产能做借口的时间,可能我们和李斌都会会心一笑。毕竟,做企业嘛,凡是消费者喜爱的,就是我们拼尽全力都乐于奉送的。
当然,既然聊到了体系,就一定还要聊到蔚来的后劲。
换电换了活法
蔚来的后劲其实已经能够非常明确的看见了,只要坚持如今的企业运营模式,这个企业的真正战斗力,就已经被凝聚与提升了。只要一以贯之,则更大的成功非常可期。
比如,我们刚才聊到的三个品牌的产品,其实真正强的从来不只是市场定价,更在于蔚来这么多年以来所秉持的纯电探索,不是造几台车那么简单,它是一场关乎三电、智造、架构、研发与供应链的系统性研发、探索与调整。蔚来用十年时间,从NT1.0到NT3.0,造出一套以900V高压、5nm芯片、天行底盘和能源生态为核心的技术底座,让智能电动真正进化。
但这些也只是成功的一块拼图,蔚来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他们的在最初时间点上,对企业进行的一个宏观规划,比如——换电。
事实上,在去年我看蔚来的一个核心槽点,就在于蔚来的换电体系占用了过多的企业资金;同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提升自己的产品市场销量;更重要的是,当时我们得到的信息在于,不论是乐道还是萤火虫,都无法共用蔚来的体系。
很显然,吃钱多搞换电站大建设、销量少换电站无法被充分利用,以及三套体系充电系统要独立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哪一项对蔚来来说,都很拖累,甚至可能成为企业消亡的最后一块拼图。
但,此一时,彼一时。
首先要说的是,换电是个不错的主意,就目前来看,在纯电这条竞争赛道上,哪怕是兆瓦级的充电技术,其补能的效率依然无法和换电来进行抗衡。
![]()
与此同时,当时被严重质疑的充电体系不能混用的问题,现在已经明确了,即便是萤火虫,也可以与蔚来的5代换电站同步换电使用。这无疑是将自己的整体换电资源给最大化利用了。
更重要的是,如今蔚来的销量终于起来了。当时所有人都质疑的,蔚来大搞换电站建设,无法匹配用户数量的问题,开始逐渐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截至2025年11月初,蔚来覆盖全国550座城市及高速网络的月3553座换电站,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使用频次和效率。
就在几天之前,蔚来实现了9000万次的换电数量,表明了这个看起来很前瞻、很费钱、很拖累的项目,其实是需要更大的使用基数、更明确的打造方向,以及更精细化的管理来激活,并使其健康生长下去的。
![]()
哦对了,就在几天前,我还看到了我最爱的某可乐品牌,开始在蔚来的换电站上打广告了。很显然,这是一条新的盈利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大家接受了这个换电的模式,认可了真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个换电模式,才会有这样的国际巨头厂商愿意尝试在这个位置上投放自己的广告。
这也是从一个小侧面,印证了外界对于蔚来观感的全面改变。
四季度盈利
这几天我看到李斌在一场座谈会上说,老是被人问蔚来什么时候倒闭,感到挺烦的。
这大抵是一种心态开始转变后,更为语气轻松的调侃。这与上半年李斌那种严肃的、急迫的、焦虑的、急于改变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毕竟,只有真正处于安全区以后,才能轻松坦然地面对以往看来有危险的问题。
![]()
接下来,行业关注的点,就在于李斌自己许下的四季度盈利的目标了。其实,在早几个月前,蔚来就已经开始为这个目标添加点润滑剂了。比如,他们可能会按照企业内部标准,在剔除了非盈利项目或研发投入等成本之后来计算盈利。
但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我倒是觉得,我们可以不用太过于关心四季度是否盈利,能盈利多少的问题。所谓的盈利,其实只是一个指标,更多时候,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信心指标。
而一旦企业真正踏入了正轨,外界认为它的盈利是迟早的事,是可以预期的,那么早一天、晚一天其实差别都不大。
就像如今靠着MONA快速缩小差距,靠着各种高新科技持续刷新人们认知的小鹏一样,没有人天天哭着喊着关心他们哪天盈利,更多人自然地相信他们必然会盈利。这个逻辑,其实对于已经逐步向好、逐步正确的蔚来来说,同样适用。
接下来我更关心的是,蔚来的未来还能变成什么样,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李斌还能干哪些事,投资了600多亿的研发,什么时候拿出更经验的技术与科技。
相较于这些,四季度盈利这个事情,可真是太不值得一提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