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用不着七星灯,若此人不死,必然能帮诸葛亮续命,蜀汉或可兴。
从诸葛瑾67岁的寿命来看,诸葛亮家族也是有长寿基因的,但诸葛亮仅仅53岁的寿命,可见大概率是后天作息或饮食不好导致的。这就也能解释了,为什么五丈原对峙的时候,司马懿问了问使者,诸葛亮现在吃多少饭干多少活,司马懿就猜测出来了诸葛亮命不久矣的原因了。所谓:食少事烦,岂能久乎。《资治通鉴》记载: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大白话说就是,诸葛亮50多岁的年纪,吃得少,干的事情多,脑子用的还多,非常消耗身体。
![]()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给诸葛亮续命,特意书写了“七星灯续命”的情节,原著写道: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七星灯点燃后,如果保持到7天不灭,那么诸葛亮的寿命可以增加12年。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有猫腻,于是派遣了夏侯霸去探一探,魏延见夏侯霸叫骂,突然闯入七星灯营帐,导致了主灯扑灭,七星灯续命失败了。
七星灯自然是玄幻之说,凡事还是要讲究科学。七星灯可以作为祈祷之用,但续命那肯定是不科学的不客观的。
治标先治本,其实诸葛亮寿命短的病根,还是在司马懿所说的:食少事烦。一是太忙,二是不吃,三是心态差。这些病根,谁有望解决,其实是诸葛亮大帐身边的秘书和参军,也就是:杨仪、姜维和费祎这些人,他们和诸葛亮空间上挨得最近,应该想办法去解决。
![]()
估计是杨仪、姜维和费祎这些人劝不住诸葛亮,诸葛亮其实需要的是一个诤友,就是强烈怼一顿诸葛亮的诤友。其实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身边还真有这么一个诤友,他就是杨颙。《三国志》记载:令史失赖厷,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掾属”其实就是秘书佐吏,丞相主簿。
杨颙牛逼的地方在于,他敢怼诸葛亮,数落诸葛亮越俎代庖了。《襄阳记》记载: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区分,则上下不可相侵。今明公为治,亲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诤友杨颙敢说真话啊,就是说诸葛亮这个人工作太过细致了,细致是好,但累死了啊。如果北伐的时候,“罚二十以上”的军中事宜,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那不是天天不能休息了,饭都要顾不上吃了,身体怎么可能好啊,50多岁的年纪了。人毕竟是生物啊,细胞就这么些细胞。
![]()
诸葛亮其实第一次北伐是有这个意识的,但杨颙死后,身边没有了诤友,能帮他分担军务政务的重臣也越来越少,年轻人估计诸葛亮也信不过,这就导致了蝴蝶效应,诸葛亮本人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因为内政方面其实当时蜀汉去世了很多人,一个杨颙,一个赖厷,一个张裔等等。看似不重要,其实很重要,都是能分担诸葛亮工作量的能臣。
关键是诤友杨颙,诸葛亮这种工作狂,着实需要有个把他骂醒清的诤友。若诤友杨颙不死,必然能帮诸葛亮续命,蜀汉或可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