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咱们的身体也像树木一样进入了“收藏”的季节,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来抵御严寒。这时候,餐桌上热气腾腾的肉菜,就成了咱们最好的能量来源。
不过,进补可不能乱补。相比常见的猪肉(偏滋腻)和鸡肉(偏温燥),冬天更适合吃一些既能补充优质蛋白,又能润燥益气、温和滋养的肉类。今天,就给大家推荐4种“养生肉”,帮你补足营养,为整个寒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
为什么冬天要“挑着肉吃”?
冬天天气寒冷干燥,我们很容易感到皮肤干、口干、甚至体内有虚火。这就是“燥”和“寒”在作怪。
猪肉:性平,但脂肪含量较高,吃多了容易生痰湿,让人感觉身体更沉重。
鸡肉:性温,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对于一些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来说,多吃反而可能加重口干舌燥。
所以,冬季选肉的关键在于:高营养、低负担,同时兼具“润燥”和“御寒”的双重功效。
冬季进补“四大明星肉”,暖身润燥两不误 一、羊肉:冬日“暖身宝”,驱寒一把手
养生原理:羊肉是公认的冬季御寒佳品。它性温热,能温中补虚、驱寒暖胃。天一冷就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的人,羊肉是最好的选择。它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从里到外都暖起来。
![]()
推荐吃法:【萝卜炖羊肉】
羊肉的“热”遇上白萝卜的“凉”,两者是绝配。萝卜能中和羊肉的燥热,化解油腻,其本身的化痰止咳功效也能弥补羊肉的不足。这样炖出来的汤,汤鲜肉烂,温补而不上火。
养生原理:牛肉性平,富含“补气血、强筋骨”的优质蛋白和肌氨酸,能有效增强体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冬天容易感觉疲劳、气短乏力、想增强免疫力的人来说,牛肉是“实干家”。
![]()
推荐吃法:【番茄炖牛腩】
酸甜的番茄能开胃消食,其富含的维生素C能促进牛肉中铁的吸收。这道菜荤素搭配,营养全面,醇厚的汤汁拌饭更是暖胃又暖心,特别适合全家老小。
养生原理:鱼肉性平或温,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它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如DHA、EPA),不仅能健脑益智,还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护心血管,对预防冬季心脑血管问题大有裨益。而且鱼肉细腻好消化,滋补的同时几乎不会给肠胃和身体带来燥热负担。
![]()
推荐吃法:【家常红烧鱼】或【鱼头豆腐汤】
红烧做法浓郁下饭,豆腐与鱼肉同煮,动植物蛋白完美互补,补钙效果也更佳。热腾腾的鱼汤是冬日里最治愈的滋补品。
养生原理:如果说前面三种是“加热器”,那鸭肉就是“加湿器”。鸭肉性凉,有滋阴润燥、利水消肿的独特功效。对于冬季因暖气、火锅吃多而引起的口干舌燥、干咳少痰、体内有虚火的人,鸭肉是上佳的平补之选,能“清补”而不助燥。
![]()
推荐吃法:【老鸭冬瓜汤】
冬瓜是利水祛湿的佳品,与老鸭同炖,可以增强润燥利尿的功效。这道汤滋味鲜醇,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清除体内的燥热,非常适合需要“润一润”的冬天。
冬季吃肉小贴士:
搭配蔬菜:无论哪种肉,都记得搭配足量的根茎类(如萝卜、山药)和绿叶蔬菜,保证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均衡营养。
烹饪以“炖、煮、蒸”为主:这些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汤汁也更易于吸收,暖身效果更好,比煎炸更健康。
适量为佳:再好的东西也要适量,每周轮换着吃,才能补得全面,补得健康。
总结一下:
怕冷、手脚冰凉,多吃羊肉;
乏力、想增免疫,多吃牛肉;
怕胖、护心脑,多吃鱼肉;
口干、易上火,多吃鸭肉。
这个冬天,别再只盯着猪肉和鸡肉了。不妨把这四种“养生肉”轮换着端上您家的餐桌,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润燥益气,才能真正做到“冬令进补”,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