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大利轮胎巨头倍耐力发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不仅揭示了其业绩的短期下滑,更揭开了一场围绕公司控制权的激烈纷争。财报显示,公司当季销售额同比下降2.3%至16.966亿欧元,净利润亦小幅下滑至1.366亿欧元。然而,比数字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最大股东中化集团的4名董事代表对财报内容投出反对票,标志着这家拥有151年历史的轮胎企业内部的矛盾已公开化。
![]()
财报争议:一份“不实”声明与决裂的信号
争议的焦点在于财报中“重大事项”部分的一项声明——“中化集团已终止对倍耐力控制权”。中化集团的董事代表认为此声明不实,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被迫同意财报发布。这一罕见举动,是长达十年合作走向破裂的最新信号。
几乎在财报发布的同时,倍耐力宣布一份关键的股东协议将于2026年2月28日到期后不再续约。该协议由主要股东Camfin公司、MTP公司及Nuova Four B关联企业等签署,曾约定MTP/Camfin一方在公司管理和战略方向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协议的终止,意味着维系倍耐力脆弱平衡的基石已然松动。
![]()
十年博弈:从“救星”到“绊脚石”
这场风波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深陷困境的倍耐力获得中国化工集团(后并入中化集团)约71亿欧元的投资,被视为中意经贸合作的典范。根据协议,中化成为最大股东,在董事会占据多数席位,而倍耐力灵魂人物普罗维拉则继续担任CEO,双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
然而,随着中化希望加强对企业的控制,与普罗维拉的矛盾逐渐激化。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意大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强势介入,动用“黄金权力”法案否决了双方关于2026年后CEO任命权的新协议。该法案要求CEO任命权必须完全归属普罗维拉控制的Camfin公司,并削减了中化的董事会席位和重大决策权。这一系列干预,实质上剥夺了中化作为最大股东的核心权利,使其从战略投资者被迫沦为寻求退出的财务投资者。
![]()
市场困局:美国成核心症结,智能轮胎技术遇阻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美国市场。作为全球高端轮胎领导者,美国是倍耐力的核心战场。然而,美国政府正日益收紧对汽车领域中国技术的限制,明确禁止在行驶于美国道路的网联汽车中使用受中国控制企业的重要软硬件。
倍耐力的未来战略重心是智能网联轮胎技术,该技术集成了大量传感器,与车辆深度互联。中化的股东身份,直接引发了美国监管机构的担忧,可能导致倍耐力被排除在美国这一关键市场之外。倍耐力与Camfin均公开表示,中化的存在已成为其美国扩张计划的“绊脚石”。
![]()
未来迷局:溢价退出与全球轮胎格局生变
面对控制权旁落和核心市场受阻的双重困境,中化集团选择寻求退出。知情人士透露,中化正与意大利政府谈判,并愿意在获得市场溢价的前提下出售股份。然而,全额出售并非易事。银行界消息人士指出,任何新的产业投资者,都可能对一家由普罗维拉家族牢牢主导、且治理结构复杂的公司望而却步。
![]()
从一笔双赢的跨国并购,到一场充满政治博弈的商业纠纷,倍耐力的故事不仅是中化集团的一笔投资得失,更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地缘政治、产业安全与商业利益交织的复杂图景。对于倍耐力这家轮胎巨头而言,当内部的股东纷争与外部的市场压力叠加,其未来的航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全球轮胎行业的格局,也可能因此次风波而再生变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