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桓台县马桥镇中心卫生院影像科主任胡正文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成为淄博市第129例、桓台县第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今年47岁的胡正文,是一名扎根基层26年的医务工作者。捐献的善念源于更早的坚持。自2010年起,他已连续无偿献血15年,累计献血量达10000毫升。2013年6月,在一次献血中,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直接挽救生命,便毅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当9月份接到县红十字会电话,说我和一位患者初配成功时,我心里只有一种感觉——‘生命的缘分到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胡正文的语气平和而坚定,“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这个机会能让我跨越地域和医院的限制,去救一个人,我没有理由犹豫。所以,我立刻就同意了。”
在非亲缘关系中,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极低,通常只有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当我们在询问捐献意愿时,像胡正文这样毫不犹豫、如此干脆答应的志愿者,非常令人敬佩。他的一句‘我同意’,对于患者而言,就是整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桓台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
捐献完成后,一封由受捐者委托工作人员带来的手写感谢信,让这位平日里沉稳的医生瞬间湿了眼眶。“信里说,‘您不仅是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更捐献了信任、勇气与对生命最纯粹的尊重’,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很值得。”胡正文动情地说。
胡正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医者的仁心,既在日复一日的影像室里,也在那袋即将点亮他人生命的造血干细胞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做了一件任何一位匹配成功的志愿者都可能去做的事。”胡正文望着那封感谢信,轻声说道,“我希望他/她能尽快好起来,健康地生活。这也算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和医者,践行了最初的誓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