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昨天晚上,楼下垃圾桶旁,我家娃把试卷揉成一团,眼圈红得像刚剥的虾。他抬头盯着我,像在等判决。那一瞬间,我喉咙里“你怎么又粗心”的火,正要喷出来。可脑子里突然闪过一句话——孩子在6岁前,每天会向父母发起三百多次“心理能量补给”的请求。这就是其中一次。我要怎么回?
我蹲下来,把试卷抚平。他不看我。我轻声说:“今天过得挺难的吧。”
![]()
他肩膀抖了一下,眼泪掉下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开口,我们家那一晚的走向,完全不一样了。
我先认真的做了一个动作——把手机塞进兜里。看着他:“你现在是难过,还是生气,还是又难过又生气?”他想了想,憋出来一句:“我觉得自己…特没用。”心口被戳了一下。
我说:“我懂这个感觉。被一道题绊住,像摔了一跤,还被同桌看到,超丢人。”他终于点头。拥抱一下,他的呼吸慢慢平了。
家长群里,总有人问:负面情绪要不要挡掉?我这段时间翻过资料,写得很清楚:被允许表达情绪的孩子,前额叶皮质发展更好,情绪调节能力能达到同龄人的1.8倍。我亲眼看到,命名出“丢脸”“挫败”“委屈”,他就不再像被洪水冲走。“你的感受很重要。”这句,是真有用。
第二天早上,他还在纠结一道题。我没急着讲答案。盯着他的小手:“我看到你刚刚换了两种算法。”他愣住,眼睛一亮:“你看见啦?”我点头:“看见啦。你在试。”
我开始像个解说员:“你数得更慢了,这一步更稳了。你在想别的路径。”他咬了咬嘴唇,没抄答案,继续写。最后那题写对了,他自己都不敢信。
我以前也爱说“真棒”“太厉害了”,说多了像口头禅,孩子也麻。强调过程这件事,资料里也提到过,说能让孩子面对困难,坚持的时间拉到原来的140%。这话听着玄,我试下来,确实有变化。“我看到你在……”这句,像是把手电筒打在他努力的地方,他会更愿意走下去。
![]()
早饭,我把鸡蛋、全麦、蓝莓,摆成三小碟:“今天你来当营养师,自己配。”他很认真:“先蛋,再面包,最后蓝莓。”我故作夸张:“哇,这搭配像小太阳。”
别小看这种选择权。看资料的数字,我被吓了一跳——每周获得三次以上自主选择的孩子,内在动机会提升57%。说白了,孩子不是不想做好,而是想做自己能控制的事。后来写作业,我也试着问:“先语文还是先数学?给你两条线路,你来定。”他会叹口气,然后选一个。效率,真的比我站在头顶喊,强多了。“你来决定。”这句,不是撒手不管,是把驾驶位让他试着握一下。
午后,噩耗来了。客厅“啪——”的一声巨响,花瓶碎了。三秒安静,他开始发抖。我跑过去,先把他抱住:“吓到了吧?”他眼泪刷地下来,嘴里还在说:“对不起,对不起。”
我抚他的后背:“花瓶可以再买。你受惊了,这事才重要。”我们就这么抱了三十秒。等他呼吸顺了,我才带他一起收拾碎片,讲危险、讲规矩。他点头,说:“我以后先喊你,我不自己搬了。”
有人会担心:这是不是纵着孩子?我想起资料里那张脑成像——获得无条件接纳的孩子,杏仁核活跃度比常模低32%,抗压更强。家里也有个小传统,每天睡前半小时,我们设“免批评时间”。这段时间,就说今天的开心事,哪怕是“操场上追到一只风滚草”。“无论如何都爱你。”这句,不是护短,是让孩子知道,错了能修,关系不碎。
晚饭后,他又提起班里同学,说:“我数学还是不如小明。”我没急着否认,翻出抽屉里那本“成长相册”,第一页,是他一年级第一次加减法算对的照片。再翻,是他做对第一道应用题。最后一页,是上周他自己写的解法,虽磕巴,但完整。
我说:“看,这是你自己一点点走出来的路。”他盯着那条歪歪扭扭的笔迹,笑了一下。我接着说:“你跟别人比,会迷路。跟自己比,你会看见你真的在长。”资料里提到,定期做优势记录的孩子,自我效能感每年能涨19%。我家现在有个“闪光时刻罐”,每天丢一张小纸条进去:今天多读了两页书;今天主动把作业检查了一遍。月末打开,孩子会眼睛发光。“你是独特的星星。”这句,是把坐标交到他手里。
![]()
说回那次试卷事件,我发了一段10秒的小视频到家长群:孩子自己把错题讲了一遍。群里炸锅,有人点赞,也有人担心:“你这样,会不会让孩子飘?”我回:“我也怕。可我发现,当我夸他‘聪明’,他反而不敢挑战难题;当我夸他‘坚持’‘认真’,他敢多试一下。”有人私聊我:“我家也试试。”
我把这五句话贴在冰箱上——
每天不一定全用上。可小孩一天找你三百次“补给”,随手接住一次,家里气压就会降一点。我也不圣母,该吼的时候还是会吼。吼完,会去修复。我会说:“刚才我太凶了。妈妈也会犯错。我们一起想想,下一次可以怎么做。”
![]()
有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餐桌边的“家庭赞赏会”,笑我过于认真。我拉他入伙:“来,说他三个优点。”他憋了半天:“爱问问题,记性好,爱分享。”孩子笑得像小太阳。朋友走的时候,低声跟我说:“我小时候,从来没被这么说过。怪不得我一直怕犯错。”
我也给自己做了个小测试,你也可以试试——
勾上一个,都算赚到。勾不上,也没啥,明天再来。孩子是活的,我们也是活的。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有读者问我:你写这些,是不是为了流量?我笑。说真的,我也需要鼓励。每次看到他探索、挫败、再探索,我像看自己。我们都在找能量。语言,就是最便宜、最有效的能量。它不是技巧包,不是话术库,它是态度。它告诉孩子:你值得被看见,你可以慢一点,你有机会重来。
我把这五句当作家里的“备用电池”。日子风大雨急,它们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能让我们不至于一片黑。维果茨基说过类似的话:词语像梯子,能把人带到新的地方。换我自己的土话——说得好,心里就会亮一点。
你呢?你家有什么“能量话”特别好用?评论区留给你。我也会去看,去学,去用。
您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