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3677-2
在人类对抗衰老的漫长战争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武器:第二语言。智利圣地亚哥阿道夫·伊巴涅斯大学领导的一项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出现大脑加速衰老迹象的风险仅为单语者的一半。这项涉及欧洲27个国家86000名51至90岁参与者的研究,不仅以其庞大的样本规模震撼了学术界,更以其明确的结论为长期存在争议的"多语言抗衰老效应"画下了句号。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老龄化》杂志上,显示即使仅仅增加一种语言就能显著降低认知衰退风险,而掌握两到三种语言的保护效果更加明显。这一发现不仅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策略选择,更可能推动全球教育政策向多语言学习的重大转向。
多语言对大脑健康的积极影响并非全新发现,但此前的研究因样本规模小、衰老测量方法不够可靠而饱受质疑,结果往往不一致且难以推广。英国雷丁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斯·普利亚西卡斯评价称,这项研究的规模前所未有,其结果"非常果断地证明"了多语言的抗衰老效应,可能会"为该领域带来重大变化"。
研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方法来评估参与者的衰老状态。他们计算每个人的"生物行为年龄差距"——即实际年龄与基于生理、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因素预测年龄之间的差异。这种方法考虑了从心血管代谢健康到教育水平的多个维度,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真实衰老速度。
语言数量与抗衰效果的剂量关系
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多语言抗衰效果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数据显示,仅掌握一种额外语言就能带来显著的保护效应,但随着语言种类的增加,这种保护作用会进一步增强。研究负责人奥古斯丁·伊巴涅斯解释说:"只需增加一种语言即可降低加速衰老的风险,但当你说两三种语言时,这种效果会更大。"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那些担心认知衰退的中老年人来说,学习第二语言可能比他们想象的更容易获得保护效果。即使无法达到完全流利的程度,基础的多语言能力似乎就足以激活大脑的保护机制。
![]()
会说多种语言的人不太可能经历大脑加速衰老。图片来源:Prostock-Studio/Getty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基于参与者的自我报告,并未考虑语言熟练程度的差异。这意味着多语言的保护效应可能不完全依赖于语言技能的精通程度,而更多地与大脑处理多种语言系统的基础能力有关。这一发现为语言学习的门槛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使是初级水平的多语言能力也可能对大脑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神经科学机制的深层解析
多语言之所以能够延缓大脑衰老,其神经科学机制正在逐步被揭示。当一个人掌握多种语言时,大脑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的语言系统间切换,这种持续的认知训练类似于大脑的"健身运动"。这种训练增强了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和注意力控制等认知能力,而这些正是衰老过程中最容易受损的认知领域。
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多语言者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独特的特征。他们的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和顶叶等与执行控制相关的脑区通常更加发达,神经连接也更加丰富。这些大脑变化被认为构成了"认知储备",帮助大脑在面对衰老相关的神经退化时保持更好的功能状态。
更重要的是,多语言训练似乎能够增强大脑的可塑性。即使在老年阶段开始学习新语言,大脑仍然能够形成新的神经连接,重组现有的神经网络。这种持续的神经重塑能力可能是多语言者保持认知活力的关键机制。
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多语言经验可能影响大脑的默认网络——一个在大脑休息状态下保持活跃的神经网络系统。多语言者的默认网络通常表现出更好的连接性和更高的效率,这可能有助于维持整体的认知健康。
社会政策与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这项研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个人健康管理的范畴,它为全球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团队明确表示,他们希望这些发现能够影响政策制定者,推动教育体系中语言学习的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认知衰退和痴呆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挑战。如果多语言教育能够在人群层面降低认知衰退的风险,其社会经济价值将是巨大的。医疗保健成本的降低、劳动力生产率的维持、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都可能成为投资多语言教育的长期回报。
阿拉巴马州奥本大学认知心理学家苏珊·托布纳-罗兹指出,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会"鼓励人们出去尝试学习第二语言,或者保持第二语言的活跃性"。对于已经掌握多种语言但长期不使用的人群来说,重新激活这些语言技能可能是一个成本效益极高的健康投资。
教育政策的调整可能包括在各个年龄段推广语言学习机会,特别是为中老年人群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资源。社区语言项目、在线学习平台、以及跨文化交流活动都可能成为公共健康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首先,研究主要基于欧洲人群,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多样性相对有限。托布纳-罗兹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该包括欧洲以外更加多样化的人群,以验证这些发现的普遍适用性。
其次,语言熟练程度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虽然当前研究表明即使基础的多语言能力也有保护效果,但不同熟练程度之间是否存在效果差异,仍然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第三,最佳的语言学习时机和方法也需要更多研究。是否存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不同的语言组合是否会产生不同的保护效果?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语言学习建议。
技术发展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驱动的语言学习系统、以及实时脑成像技术的结合,可能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理解多语言学习对大脑的即时和长期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多语言能力的社会价值也在不断提升。这项研究不仅为多语言的认知健康价值提供了科学证据,也可能推动社会对语言多样性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在一个越来越互联的世界中,掌握多种语言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可能是保持大脑年轻活力的秘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